利多卡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024-01-17 14:34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3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兽医局部

●王 巍(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22)

1 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属于中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地封闭Na+通道,阻断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来发挥局部麻醉作用,而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更早被阻断,因此低剂量的利多卡因即可发挥选择性感觉阻滞作用。除局麻作用外,利多卡因还可通过静脉输注发挥作用,包括镇痛、抗炎、抗心律失常、减少吸入麻醉需求等。利多卡因镇痛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全身镇痛作用,如利多卡因作用于脊髓或上脊髓神经元的电压门离子通道和配体离子通道,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改变跨膜电位,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影响神经纤维的放电频率和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利多卡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来实现的,包括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核因子-κB。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是与Na+快速通道结合,导致Na+通道关闭,从而抑制膜复极化后的恢复。此外,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能降低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同样能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可以减少手术对动物造成的刺激。利多卡因输注对动物胃肠道运动的影响尚无准确定论,但在人的胃肠道手术的围手术期可用于改善术后疼痛。

2 利多卡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1 麻醉

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是大型动物、犬、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鸟类等主要使用的麻醉剂。不同浓度或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可通过表面应用、外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邻近部位注射、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注射使躯体相应部位感觉消失,起到麻醉作用。

兽医临床上经常使用利多卡因配合一些佐剂以延长局部阻滞的时间并确保术后一段时间的持续镇痛,肾上腺素是其中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佐剂,通常和利多卡因制成合剂,用以延长利多卡因的作用时间,减少利多卡因的用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外周和中枢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作为局部神经周辅助剂,延长周围神经阻滞时间。已有研究小组对右美托咪定辅助利多卡因麻醉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静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犬鞘内注射利多卡因产生的局部传导阻滞作用[1]。此外,地塞米松也是辅助利多卡因治疗进行神经阻滞的药物之一,有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在奶牛尾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结果证实,利多卡因中添加地塞米松可以延长麻醉时间[2

]。

在兽医临床上,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的方式主要是表面或浸润麻醉,但在人医临床上,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aesthesia,IVRA)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IVRA是一种在涉及远端肢体的外科手术过程中提供麻醉的技术。将肢体中的止血带闭合后,在止血带下方静脉注射局部麻醉剂,为止血带下方区域提供麻醉和(或)镇痛。最近,兽医临床上也开始借鉴利用这项技术,将IVRA应用在反刍动物的足部手术,只需要用利多卡因对一条静脉进行麻醉,即可为止血带远端的整个区域提供麻醉。此外,马的远端肢体手术前使用利多卡因IVRA也被证实可以改善全身麻醉的深度,减少术后疼痛。IVRA用于小动物的研究较少,有学者认为,利多卡因IVRA与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相结合,可用于小动物的多种外科手术,包括截肢、骨折修复、关节融合术和伤口闭合,可加强犬截肢手术的术中镇痛作用[3]。虽然IVRA是否适用于小动物临床仍需更多数据的支持,但是也给各位宠物医生提供了术中镇痛以及利多卡因使用方法的新思路。

2.2 镇痛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在兽医临床上经常用来辅助镇痛,可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缓解围手术期疼痛及降低不良反应。除单用利多卡因外,也有研究人员将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与利多卡因联用,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有学者通过在犬乳房切除术的术中和术后1 h联合使用马罗吡坦、氯胺酮和利多卡因进行静脉持续输注,发现联合用药不仅对动物心肺影响小,还有很好镇痛效果,提高了患犬的舒适度[4]。除静脉输注外,腹腔注射利多卡因也有镇痛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比较犬卵巢子宫切除后关闭腹白线前腹腔注射利多卡因、曲马多及利多卡因和曲马多联用的镇痛效果发现,两种药物都具有镇痛作用,但联用的镇痛效果更好[5]。除静脉输注镇痛外,利多卡因乳膏还可以缓解犬皮内注射引起的疼痛,犬皮内注射药物引发疼痛反应在兽医临床上很常见,兽医们可在临床尝试使用利多卡因乳膏来缓解动物疼痛。

关于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动物,大动物少有报道,但利多卡因被报道可用于马蹄叶炎的疼痛管理。兽医临床上马和牛多受蹄叶炎的困扰,但治疗多以抗菌消炎为主,对于疼痛的治疗方法较单一,因此,利多卡因在蹄叶炎疼痛管理上的应用可供兽医参考使用。

2.3 抗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兽医临床上主要是关于犬的研究报道。犬多发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房颤在犬中最常见。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并可由于快速或混乱的心房电活动和高心室率而导致低血压;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心肌重塑和收缩功能障碍。而利多卡因可治疗犬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除了犬本身会出现心脏问题外,有些药物也可能引起犬的心脏问题,如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可能会引起犬的心动过缓,而给予利多卡因CRI可以治疗右美托咪定引起的健康犬的心动过缓[6]。

2.4 其他应用

利多卡因在兽医临床上可作为促动力学药物应用于动物胃肠手术后出现的肠梗阻以及相关的疼痛反应。目前在马属动物上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较多,最近一项欧洲和美国马专科医生的调查显示,在欧洲,有79%的马术后肠梗阻(Post Operative Ileus,POI)病例会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而在美国是69%;同一调查中,67%的欧洲马专科医生会使用利多卡因来预防POI,而美国是57% 。虽然利多卡因在马POI上临床应用较多,但有学者认为,利多卡因作为促动力学药物的效果尚存争议,有很多未使用利多卡因治疗的马小肠性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预后。因此,还需要设计良好、周密的试验研究来证实其在预防肠梗阻中的作用。此外,当马属动物需要多模式镇痛时,可选择使用利多卡因,特别是和氟尼辛葡甲胺联用。在这种情况下,利多卡因比其他镇痛药物有利,对肠道运动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影响,适用于胃肠手术后疼痛的马属动物[7]。

利多卡因作为促动力学药物的作用除马属动物外,在反刍动物上也有病例报道。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诊断为肠梗阻的反刍动物和骆驼科患畜进行利多卡因CRI治疗,评价其诊疗效果和不良反应。10例病例(包括8头牛、1只山羊和1只羊驼)中有9例在接受利多卡因治疗后得到了改善,且在利多卡因给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因此,反刍动物也可以考虑将利多卡因作为促动力学药物进行应用[8]。但由于样本量较少,利多卡因在反刍动物上促动力学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而小动物方面,尚无关于利多卡因促动力学的报道。

3 总结

利多卡因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局麻和镇痛两个方面,在宠物临床上多用于犬猫,尤其是犬的应用较多,而在大动物临床上马属动物的应用较多。利多卡因的特点是既经济便利,效果又好,还可以提高动物福利。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兽医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我是兽医志愿者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