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4-01-18 00:49王婉婷徐冬先
关键词:存在物人学自然界

王婉婷,徐冬先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一、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主要脉络

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生态一致性展开的,无论着眼于生态问题还是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与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们不同,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兼顾了生态问题和人的自由解放,虽然马克思对于生态人学这个概念没有明确的阐述,但是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出其生态人学思想。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肇始

早在中学毕业论文中,马克思对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进行了对比。“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1](P57)在自然的约束下,动物的活动范围由自然界定,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来证明人类比其他生物优越得多。马克思根据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之间的对比,否定了机械决定论,并主张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肯定了人的自我意识,认为只有借助于自然和他人,才能摆脱自然的必然性约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2](P61-69)人与自然界的区别在于人拥有优于其他生物的自由天性,人能够自由的思维和实践,正因如此,才要求“自由的人”考虑自然环境对人自身的约束,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从人的自我意识出发,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启了他的生态人学之思。

(二)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3](P53)基于此,“人道主义=自然主义”的生态人学思想应运而生。

人的类特性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基本规定。如果劳动的基本含义只是为了满足生存而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那么它就存在着向异化劳动转化的风险。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出现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分离,异化劳动让人失去了作为“真正的人”而存在的条件。马克思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把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相结合进行了研究,资本导致人的严重异化,同时也伴随着劳动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一方面,资本对人的异化作用是直接作用于人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自然的异化而得以实现。这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的自由解放问题的思考。虽然马克思借鉴了费尔巴哈的观点,但是他的研究重心却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转向了“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更偏向于哲学上对“人”的讨论,并且进入到了社会的实际政治、经济生活中,使人的本质从“吃喝自然”的生理状态转变到“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范畴,在此阶段,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虽然还在强调价值和道德评价的地位,但是已经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隐含意味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才得以走向成熟。

(三)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要尊重并运用客观规律,在认识自然界的基础上能动的改造自然。恩格斯描绘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家只关心普通的利润,除此之外,别无考虑。”[4](P78)的内在逻辑。他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中发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P134)生态环境的恶化不是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应在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在同环境和谐共生状态中实现着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自然,是对生态人学思想的一个创新。

在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发展史上,人的自由与解放始终是他们探讨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描述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的,将是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P53)在这样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是和谐共存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最终实现美好未来,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理想,就需要深刻认识到私有制的弊端,坚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辩证互动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更加注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的思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深化、丰富与拓展了生态人学思想。

二、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基本要义

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主奴式关系,建构公正、平等的人与自然关系。现实的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挣脱异化的藩篱,使人与自然在辩证互动中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即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

(一)对人与自然主奴式关系的解构

纵观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黑格尔称其为“主奴式关系”结构。自然中心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主仆关系,自然是统治一切的主人,人是自然的奴仆。在这种认知关系当中,使人逐渐失去了自我。启蒙运动兴起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似乎也发生了一次革命,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从属于自然,而是自然从属于人,建构起了人类中心理论。但究其实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并没有脱离主奴关系,而是取代了原来的主人和奴隶的角色。这就使他们无法真正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则认为“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一个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存在物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3](P106)人被异化为“非人”,自然一旦被视为工具,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也就失去了价值,变成了一种为了维持生存的动物性活动。可见,人与自然之间的从属关系不是他们之间真正的联系。想要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超越了这种主奴关系的。在西方人类历史上,马克思最早提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是公正、平等的关系。

(二)人与自然的生态一致性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致性,既不提倡人单方面控制自然,也不主张人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的主体性。一方面,人对自然具有依赖性,人离开了自然就无法维持生存更无法进行创造。马克思指出,“人一旦开始劳动,就是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6](P202)在这一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大自然是依附于人的,离开了人的实践,自然界本身也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人通过劳动实践把‘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使之成为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7](P220-225)人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自然进行改造,创造出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力量。在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出现之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总是被视为对立的双方,马克思通过对生态人学思想的建构,提出了人与自然具有生态一致性的观点,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出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先进性。

(三)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是从崇拜到控制再到解放的过程。自然的解放,就是使自然界脱离人类的长期压迫,把长期被人类强加的掠夺和剥削消灭掉。“就是恢复自然中的活生生的向上的力量,恢复与生活相异的、消耗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的感性的和美的特征,这些美的特征表示着自由的新的特性。”[8](P146)解放自然就是使自然恢复自由,展示自然之美。自然的解放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具有本质统一性。“人的解放就是要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9](P9)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被异化成为了资本家私人占有的工具。人的异化引起了自然的异化,想要解放人类必须将人从异化的自然之中解放出来。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赋予了人的社会属性,从根本上解放人类的劳动,才能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解放,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获得全人类的解放。

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方面,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先决条件;而人的解放则以自然的解放为目标。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人类和自然的双重解放。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较高阶段,劳动不仅是一种生存的工具,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生存需求。由于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需求逐渐转化为对精神财富的需求。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人们开始从必然王国跃迁到了自由王国。这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是自然的解放,真正实现二者的合发共存,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关照当下,照耀世界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日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普世性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不仅为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而且为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提供生态自然观这一根本立场。

(一)为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进程提供方法论指导

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远景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入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当中。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难题,它的存在不仅关注自然环境本身,同时深层次地影响到人的生存需要的满足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生活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美好生活需要,但这种朴素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妥善解决环境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接续人面对的共同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综合平衡发展思想和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生态思想,它是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刻的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建设,提出了有利于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的行动指南。江泽民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提出并且深入研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胡锦涛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重大思想。进入新时代,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人民的民生福祉,更关乎人的全面发展。”[10](P27-34)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相辅相成,“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P25)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得以实现,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为了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出了“双碳”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合理布局,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习近平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其中就明确地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P50-5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人民的生活幸福,才能促进个性的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提倡的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共同构筑以尊崇自然为前提、绿色发展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这些制度举措和目标方法都是完全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考量,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一切都凸显了党和国家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当中有着独立清醒的意识。为人民打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目标而奋斗。

(二)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提供科学启迪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介入程度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的确立所带来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生态环境严重受创,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灾害时有发生。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处理好生产力的改变所带来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国际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适合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客观的揭示了私有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着眼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个别的国家和地区,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既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反对漠视自然的态度,又要注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一方面,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系统的思维看待自然,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换的协同性,避免破坏其固有的内在联系,要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树立高度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于物质欲望的绝对追求,而是作为理性的人,在人与自然的交互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伴而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应当重新思考自己的行动,对“支配自然”这一活动,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中重新进行再支配。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的发展都是需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的,没有自然环境人类无法进行生产、生活,只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才会使人类获得更多的自由,让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走出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桎梏,达到“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猜你喜欢
存在物人学自然界
最有思想的句子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北人学没
例说“自然界的水”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