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中心新轴线建设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01-19 03:57
新西部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城西安

沣东新城党政办公室

近年来,在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沣东新城聚焦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城市骨架基本成型、创新驱动势头强劲、科创产业加速聚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融合成效明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呈现新面貌。

沣东新城地处渭河南岸、沣河东岸,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立最早、离西安主城区最近、发展条件最好的组团,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贯穿南北。区域总规划面积149.7平方公里(不含能源办规划面积23.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3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1.11万人、农村人口4.26万人。目前辖区有市场主体23.35万户,其中企业4.95万家,个体工商户18.4万户。

沣东新城区位交通条件优越,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9公里、西安北站6公里。区域内西安西站、地铁1号线、5号线、16号线建成投运,11.9公里智轨开通运营、6条高速公路贯穿,“五横五纵”主干路网全线贯通,市政道路总长度达350公里。历史遗存丰厚,太平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夏商时期遗址。周镐京遗址、秦阿房宫遗址已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优美,渭河、沣河、太平河、沣惠渠等纵横交错,总体规划面积39.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的昆明池片区,对西安水系治理、生态涵养、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休闲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沣东新城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GDP由2018年的130.2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10亿元,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由2014年的19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28亿元,年均增长16.1%,有效发挥扩大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4年的3.8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9.39亿元,年均增长33.6%。实际引进内资、利用外资分别由2014年的46亿元、5341万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50亿元、3.43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GDP实现115.17亿元,同比增长6%,占新区比重3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41亿元,同比增长3.8%,占新区比重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10.5%,占新区比重35%;引进内资2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80万美元;新增市场主体34662个,经济稳步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增强。

聚焦产城融合,

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沣东新城位于大西安科技创新引领轴的核心位置,是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承担着国家自由贸易、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及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的重要使命。

沣东新城围绕自身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实际,按照“板块聚焦、条带辐射”,充分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的思路,合理布局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确立了“一轴两带五板块”的城市空间格局,即:科技创新引领轴,沣河滨水生态景观带、自由贸易经济发展带,大西安新中心板块、斗门水库生态板块、历史文化区板块、丝路國际商贸板块和现代产业示范板块。

新中心新轴线(科技创新引领轴),是体现大西安创新示范引领、统筹西咸一体化发展、承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是西咸新区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沣东新城城市工作的核心抓手,承担着集中彰显区域高品质城市形象的重要使命。新轴线全长20公里,其中沣东新城段长度15公里,核心控制区面积6.8平方公里,开发体量2900万平方米。地上空间规划总体量2400万平方米,将建设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产业优势于一体的大西安超级CBD。地下空间规划总体量500万平方米,将建设集地下综合商业、商务展览、特色空间、公共交通于一体的地下立体城市。

近年来,沣东新城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轴线建设,新中心新轴线不断取得新成效、展示新形象。目前,建成区总建筑规模达12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综合交通基础环境日趋完善。西安西站、地铁5号线、16号线投运,沣泾大道、沣东大道全线贯通,复兴大道初步贯通,新轴线已初步形成高铁、地铁、高速、市政路网等体系完善的综合交通基础环境,区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重大节点项目加快实施。斗门水库北池已建成并蓄水,南池计划于2024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昆明池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及高端产业的导入聚集正在有序推进,全力打造大西安的“生态绿肺”和西咸一体化后“城中湖”的精品典范。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已全面进入启用倒计时,目前,场馆周边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场馆商业示范区规划、招商方案正在稳步推进。届时,足球中心周边片区面貌将焕然一新,将具备承接举办重大赛事活动的能力。绿地丝路国际中心、国际科创商务广场、UPARK总部基地项目等工程加快推进,华侨城欢乐谷等休闲文旅项目成为沣东新城的靓丽名片。

聚焦产业发展,

全力打造一流现代产业集群

沣东新城始终坚持产业立区、产业兴区、产业强区,全面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努力在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主导产业、做强产业集群上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打造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为支柱,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为引擎,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以及现代金融为支撑,文旅体育为特色的“2+2+4+1”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为引领,先后引进航空工业自控所、视源科技、汇川技术、汉得信息、盛弘电气、云想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成投产同力重工、日立ABB、必维科技、万威制造等一批优质项目,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新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随着重点打造昆明池·七夕公园、诗经里小镇、华侨城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影响力持续扩大,沣东新城已经成为西安新兴旅游目的地。

(一)着力打造科创产业主阵地

沣东新城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排头兵,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高品质科创载体,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提供优质科创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结合,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科创载体聚集态势明显。沣东新城着力打造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为核心的科创载体聚集区,已建成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一期),落地上海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西部(新材料)创新中心、启迪之星(西咸)产创融合孵化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高品质孵化平台,以及商洛、宝鸡等6个地市飞地孵化器。累计建成科创载体32个、总面积329万平方米。在建科创载体19个、总面积296万平方米。先后引进闻泰科技、字节跳动、英孚瑞等优质项目,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21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20.5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紧抓“三项改革”重要机遇,联合陕西省科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联盟,向新城持续输送科技孵化项目。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57家,高校科转平台12个,市级成果转化项目62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举办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10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陕西)中心正式落地。陕西省创共体首次被认定为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为2023年全市9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

科创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设全省立体联动孵化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形成可视化、共享化、实时化的全省孵化产业数据一张网,构建从需求到入驻、孵化到产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帮助中小科技企业快速发展。设立秦创原服务专窗,在科创领域探索不动产登记“一证分多证”快办改革。通过举办投融资常态化路演等各类培训路演活动,向辖区近700余家企业宣讲科技金融政策,为17家企业争取贷款,已放款金额1.2亿元。出台科技创新券等专项扶持政策,加快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组建高水平科技经纪人团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技术经理人65人。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营,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

沣东新城前瞻布局先进制造作为主导产业,依托靠近西安主城区的战略优势及产业基底,持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产业。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是西安市绕城高速内仅剩的最具规模产业园区,西接西咸能源金融贸易区,東临西三环,规划总用地面积22.88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结合目前产业现状,已构建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医药大健康、互联网新零售为特色的“2+2”现代产业体系。引进了以汇川技术、同力重工、日立能源、太合智能钻探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产业企业,以英孚瑞、砺芯慧感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以华山路桥、中水电三局、迪安诊断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企业,以盒马鲜生、菜鸟、重药为代表的现代流通及新零售产业企业。

此外,沣东新城先进制造产业园内设置多个特色园区,充分发挥园区在加速上下游产业聚集、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方面的聚集效应。沣东创智云谷,重点发力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已超预期完成招商,实现“开园即满园”,从业人数达3000人。空天动力产业园,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卫星装备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及精密零部件制造、高性能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智能制造创新园,将引进“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电气、特种装备”类企业,打造空间功能完善、配套体系完整、生态链条完备的专业型园区。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集现代物流、数字供应链、医药电商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将建设专业化、现代化、数字化医药供应链服务产业园区。

“聚链成群”,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用。近年来,沣东新城立足辖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进包括日立能源、青松光电、同力重工、中车长客、寒武纪、中科类脑、云知声、华大基因、佰美基因在内的多个头部企业,有效带动了区域内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高速协同发展。2023年6月,日立能源全球电容器及电能质量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竣工,预计2023年营收将达6.5亿元。青松光电入选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引进头部企业的同时,沣东新城还注重培育辖区内有潜力的企业,太合智能钻探入选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入选陕西省2023年隐形冠军培育库拟入库企业。陕西渥特镭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精密激光加工项目”、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疾病精准治疗基因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项目”被认定为2023年度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发展项目。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是沣东新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实践,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拉大城市骨架、完善产业链条、产业经济规模化向好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随着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西咸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沣东新城确定了按照“腾笼换鸟”并举、“请出引进”提质的思路,全力推动物流园区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底,普洛斯园区完成转型升级,累计腾退厂房65600平米,实现了由现代物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向电子信息、航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型园区的华丽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全市传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径。

(三)着力打造文旅体产业高地

沣东新城是西安遗址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集中了夏、商、周、秦、汉、唐等重要历史文明遗址,拥有太平遗址、镐京遗址、阿房宫遗址和建章宫遗址等一批国宝级大遗址。也拥有十里沣河文旅带、万亩昆明池等绝美生态景观,辖区A级旅游景区共6家,其中4A级景区2家(昆明池·七夕公园、诗经里小镇),3A级景区4家。

近年来,沣东新城积极挖掘区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实施“人文立区、文旅强区”战略,以历史遗址、水域生态、特色小镇与当代艺术、数字化科技、浸入式体验的充分融合增强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不断加强文化、旅游、体育等资源的有机串联和共享。先后举办了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第四届中国诗词大会颁奖仪式、诗经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先后四次录制央视七夕晚会,这些都成为重要的文化名片和交流平台。同时,引进陕西文学馆、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等一大批重点文化项目,建成并运营昆明池·七夕公园、诗经里小镇、欢乐谷·玛雅海滩、OCT1314摩天轮等文旅项目,由南向北的十里沣河文旅带已经初具雏形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西安文旅板块的重要阵地。瑞典宜家、华润万象城、吾悦广场等大型商贸旅游综合体相继建成,希尔顿逸林酒店、花间堂酒店投入运营,落地五星级酒店——皇冠假日酒店。沣东文旅版图正在加速成势成型。

聚焦城市能级提升,

全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沣东新城始终把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产居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标国内一流标准,创新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高质量、高水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市功能和品质的明显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一)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打赢蓝天保卫战。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近年来,沣东新城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改造、搬迁或关停“两高”企业11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完成清洁能源替代1.3万户,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3463辆。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排名提升至新区第2位,改善幅度在新区排名第1位。深入开展全域“清废行动”,2022年全年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废674900余吨,清理危险废物1600余吨,全力打造清新城市。

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全域治水、碧水兴城项目19个,完成118处纳污坑塘治理工作,持续加大沣河、太平河、昆明池等水生态治理力度,沣河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太平河达到Ⅳ类水体水质,昆明池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沣东新城已经成为西安城区水域面积最大、水环境治理最好的区域。其中,沣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卓有成效,采用生态河堤、溢流坝、液压坝、亲水平台及绿化林带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生态河道,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既有效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也为群众提供了可供休闲娱乐的生态设施产品。

持续扩绿增绿。沣东新城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绕城高速、沣明路、沣东大道等“五路”两侧增绿项目11个,打造三桥新街、沣明路和富裕路等绿色示范路。新增绿化面积163.12万平米,新增绿道78.95公里,全长21.5公里的“三河一山”沣河绿道全线贯通,新建和改造口袋公园2座。同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鼓励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环保民生项目,加快推进沣东水厂及沣皂水源地迁建项目,为城市可持续建设树标杆。

(二)高标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针对重点项目和科研项目,优化推出7个工作日五证办结服务,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推出“一树九果”全生命周期树服务指南,以及“7+N验收”“视频踏勘审批”“720°全场景VR办事指南”等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让企业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同时,在园办、商圈楼宇等企业聚集区设立政务驿站,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公开百项“15分钟办结”事项清单,打造政务快办全新模式。

着力完善政策体系。相继出台《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六个一”专项行动》《稳岗促产保增长12条措施》《“企业敢创”营商环境十大舉措》等文件,进一步深化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方面,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面覆盖”;人才方面,打造“青年友好型”园区“样板间”、建设品质人才公寓、发放沣东英才大礼包、建立高层次人才“五专”服务机制;金融方面,探索“1+5+N”金融服务体系,组建“金融服务团”,提供“四贷合一”等小微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需求。

(三)高品质打造产居环境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2022年底,科技二路市政道路正式通车,对于做强西咸新区与西安主城区“30分钟交通圈”,加快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2023年6月底,西安地铁16号一期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沿秦创原总窗口——总部经济带中轴线,串起了沣东新城辖区内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欢乐谷、诗经里等多个重点项目,对优化新城空间布局、加强内外联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全面推进辖区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沣东新城还积极围绕重点项目配套,统筹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文宣三路、科源一路等市政道路加快建成通车,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周边重点路网配套持续完善。

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名校+”工程,推进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引进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辖区共有学校173所(中学23所,小学41所,幼儿园108所,职业高中1所)。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57所,新增学位59670个。沣东第五初级中学、阿房一路规划学校、文旅融合示范区学校等正在加快建设,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建设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重点引进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院区项目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迁建项目,极大改善辖区居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把安置房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截至目前,已建成回迁安置小区19个,建成芊域阳光、芊域溪源、启航佳境3个公租房项目共7564套,整体出租率达78%,逐步实现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其中,芊域溪源公租房小区入选“陕西省2022年度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示范项目”。2023年3月,沣东新城首个秦创原人才公寓——沣东乐居人才公寓首批596套房正式交付,入住率达69%,为区内140家企业、近400名人才提供住房支持,在新区树立起人才公寓典范。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一)体制机制改革平稳顺利完成

聚焦主责主业,稳妥有序完成职能和机构优化调整各项工作。全面推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园区+公司”管理模式。打破身份限制,完成招商、城改等部门处级干部和员工竞聘选聘工作。完成市政基础设施业务整合,积极推进物业、农业、文旅等领域国企改革重组。同时,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流程、多方位强化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以业绩为导向的目标考核及薪酬管理体系,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

(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干部队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举办“沣东大讲堂”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交流,用好用活网络培训平台,通过完善线上线下结合、分级分类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加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增强干部履职本领,打造能堪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从严管理干部,严格执行“两项法规”,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三)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建设,引导激励全体干部员工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敢闯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着力打造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队伍。同时,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海阔潮平风正劲,奋起扬帆正当时。沣东新城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美丽沣东、活力沣东、产业沣东、文化沣东、温暖沣东——“五个沣东”,助力西咸新区打造西安都市圈极核区,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沣东力量!

(执笔:张慧 左丹 赵超平 王茜)

猜你喜欢
新城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MOROSO西安旗舰店
珠江新城夜璀璨
家住西安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