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存在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2024-01-23 21:38石兴安范丽美
贵州农机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攻坚农民人才

石兴安,范丽美

(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0 引言

我们已经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几千万的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但在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公共卫生水平、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这些因素会带来返贫和致贫的风险。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农村的产业较为单一,劳动力不足,人才缺乏,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农村的虚空化依然存在。因此,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贫困治理实践的需要[1]。在新时代,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到了乡村振兴阶段,农村的工作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起点。从中央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上看,都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做出了指导和要求,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这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1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存在的难题

1.1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困难

脱贫攻坚时期积累了一定的扶贫产业,但是这些产业还不足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还需要对扶贫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关系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否有效衔接的关键一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农村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升级周期长、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资金等因素影响了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效果。除此之外,农村产业扶贫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产业发展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而且在产业后期经营管理中各方面的投入不足,这会影响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2 农民内生动力不足

政府是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主要引导者,由于直接性灌输性的投入,再加上农村“等靠要”的思想,有的农户出现了懒惰思想,总是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户的扶持,甚至是直接的资金支持。在遇到一定的困难,很多农户只想要政府补贴,而没有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导致了农民在创业热情方面严重缺乏。再从农村劳动力上看,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大量的土地抛荒,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本身也没有接受农业技术教育,这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进入到了乡村振兴实施阶段,如果还不改变以往“输血”式的扶持,没有从根源上去解决农民内生动力的问题,乡村振兴的“造血”也会受到影响,效果不佳。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外在资本,更多的人就会选择离开家乡到更远的城市打工。

1.3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人才是乡村发展振兴的关键,是政策落地执行主体,没有人才的参与一切都是空谈。少了人才这个主体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1.3.1 村落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的问题并存

偏远山区村落虚空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村落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无生机活力、家庭离散化态。村落能人流失,农业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本土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没有成长。偏远山区村落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信息严重滞后,村落发展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严重缺乏农村科技服务型专业人才。

1.3.2 乡村人才“回流”缓慢

大部分乡村都是以传统小农为基础,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很低,在调查中了解到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大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一个乡村很难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技术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基本很难实现,也很难改变传统的发展形式。即使是乡村的人才“回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短时期内没有效益,同时处在山地的乡村之中,创业机会少、难度大、周期长、效果不明显,相比城市各方面的条件,这也是影响乡村人才“回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明显,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落后于城市,让人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容易,回到农村发展相对就很难。

1.3.3 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有些当地基层政府还没有落实和完善相关的人才激励机制,农村能人和致富带头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带动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在技术、资金和信息方面,这是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最终会导致人才流失。

1.4 基层治理效果不理想

解决“三农”问题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都是为了农村社会发展,贯彻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使政策落到实处,产生实际效果,需要村干部的积极参与,还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2]。这需要每一位村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投入到本村的建设当中,认真履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的政策,认真领会,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带领村民奔向致富之路。农村发展和社会治理需要强有力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是重要的带头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振兴乡村也需要有带头人,村支书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带领村里的村民发展生产,在发展产业、返乡创业和乡村治理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益农e审”App上线运行后,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界面内容、完善升级功能,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移动应用水平,切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 优化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路径

2.1 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2.1.1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要实现扶贫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产业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这样才能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农民收入[3]。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面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升级工程,引入企业加入。一是不断培育新型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链,努力打造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二是完善农业产业管理标准,加大引进管理技术人才和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以致提高农产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创新农村现代服务业。全面激活农村消费水平,鼓励超市、民宿以及服务类企业在乡村设立网点,基本实现农村全覆盖。

2.1.2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利用

一是继续加强对土地使用者和流转业主双方的管理,积极引导受让方与农民业主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和协议,明确规定流转双方在流转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二是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农民土地承包地块、承包地面积、 承包合同和土地确权证书做到完整规范,交由农民自己保管。三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流转协议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审查、监督,对于合同的变更、解除等有关事项要及时办理。四是严格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基层组织只有引导和管理的作用,不得强制农民参与流转,不得干涉农民的流转意愿。五是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合同协议不规范、政策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出台相应的实施管理政策,规范流转行为,以建立健全规范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

2.2 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的主人,是迫切希望乡村发展的群体, 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一,要为农民搭建在乡创业、致富增收的平台。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第一要素,首要是产业的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乡村群众的素质,加大对村民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实现产业发展有效促进村落治理,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第二,创造良好的回乡创业环境。加大对公共服务投入,完善乡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的整体生活环境和质量。第三,树立一批“乡贤”能人爱家乡、爱农村的情结和奉献精神,鼓励和动员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直接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充分带动并激发出农民的内生动力,让乡土成为全体农民的“热土”,广大农民心热起来、手动起来,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形成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2.3 强化人才振兴政策供给

2.3.1 建强党员干部队伍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是关键,作为村落发展的带头人,更要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乡村的能力[4]。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首先要培育好这一部分群体,但是目前党员还存在文化水平低和老龄化的问题,所以基层政府要加大培养年青一代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乡村换届选举。提前做好谋划,鼓励和培养乡村年轻人加入乡村干部队伍,解决好农村党员老龄化的问题。基层党委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执行党的基层事业,要创新机制,激发他们创新实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活力。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人才之一的乡贤能人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主体。要了解乡村中的人才资源情况,挖掘乡村中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并将他们发展为骨干力量,为培育乡村能人奠定基础。此外,在乡村换届选举中,让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选出村民认为最有能力、最有责任心的乡贤能人,在乡贤能人的影响力下,大家齐心协力把乡村治理得更好。发现乡贤能人,用好乡贤能人就是要转变乡贤能人的角色,要大力支持乡贤能人转变成乡村振兴带头人和主体[5]。不断优化现有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鼓励和激发乡贤能人创业积极性,特别要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以及税收优惠,推动乡贤能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2.3.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大部分年轻人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的返乡农民工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山地现代化农业,需要培育一大批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创新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摸索新型农民培训的新模式。同时还要大力宣传人才和创业政策,吸收具有乡愁情结的大学生群体回乡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建设人才队伍。

2.4 激发治理主体能动性,提高协同治理能力

2.4.1 提高村干部、基层党员自身能力,増强治理战斗力

乡村治理的主力军是村和基层党组织,治理成效关键在于村干部和基层党员能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纽带,村两委班子和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方法,基层党员、村委干部思想认识和战斗力要符合新时代基层工作的要求。加大对基层党员和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特别是创业能力培训,同时还要完善创业扶持机制,鼓励规模经营,不断提高村干部示范能力和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实现村干部和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村落治理的引领作用。因此,要完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奖惩制度,激发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让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治理当中来,增强乡村治理效果。

2.4.2 转变治理思维,鼓励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完善协同治理机制[6]。在众多乡村治理主体中,群众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他们了解乡村发展情况和村民村意,群众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主要主体,我们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心声和建议,并将好的建议容纳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当中。这就需要增强群众治理主体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动上和思想上要有干劲和决心,让更多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治理的行列中来,壮大乡村建设主力军。

2.4.3 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发挥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先锋引领作用

乡村农业生产粗放,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出现“三无人才”,即无经营知识、无农业技术和无农业信息服务,严重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有创业干劲的青年。例如,返乡下乡创业青年、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产业发展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加大这部分群体进行创新创业、合作社培育和乡村治理培训,创新培养方式,通过专家授课和参观考察学习,提高示范带动能力。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现代技术与生产服务能力,特别是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为乡村事业作出一番贡献,为乡村有效治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结语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摆脱贫困,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认真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遏制返贫风险,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目前,已经进入乡村振兴实施阶段,相对贫困治理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所以必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政策体系和机制,实现乡村大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猜你喜欢
攻坚农民人才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