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探析

2024-01-25 14:56李贺梅王廷贵龚丹
关键词:人道主义医学生马克思主义

李贺梅,王廷贵,龚丹

(1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2 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辽宁 沈阳 110004)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军民开展了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实践,孕育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红医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是我国红色医疗卫生事业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并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医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

1.红医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相对于以往哲学家的“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更倾向于“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及其矛盾运动中的变革作用,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红医精神起源于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寻求民族解放、追求人民独立的具体革命实践中。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背景下,战地医务工作者们英勇不屈,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从第一个红军正规医院——小井红光医院的创立到苏维埃中央内务部卫生管理局的建立,从组建第一所卫生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到创办第一份卫生专业报刊《健康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就是在红医前辈的实践中诞生的。同样,红医精神也服务于战争年代改造社会关系的革命实践。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医务工作者既要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野外救护、战地急救的技术,也要同广大革命战士一样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民族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力量。新中国成立至今,红医精神仍不断丰富发展于医务人员不懈奋斗的具体实践中,成为新时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动力之源。2003 年“非典”肆虐,在北京抗击“非典”斗争进入攻坚阶段之时,大批医疗、防疫等专业人员和医疗专家驰援北京。2008 年汶川地震,地震72 小时内到达一线灾区的医疗救治人员就达35 880 人[2]。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从2020年1 月24 日到3 月1 日,全国累计派出344 支国家医疗队共42 322 名医务人员[3]。可以说,红医精神成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并自觉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与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鲜明体现。

2.红医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革命性是特定阶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展现出的阶级自觉性和阶级自为性。革命性伴随红医精神发展过程的始终,鲜明地体现出了其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同的红医精神的基本政治特征。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医生坚守共产主义信念,为民族危亡敢于斗争、敢于牺牲。在艰苦的医疗条件和严峻的战争考验面前,他们跟随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转乌蒙、渡运河、战湘江,修建医院、募集医药器材、投身抗战前线、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终成长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红色革命战士。革命战争年代的医务工作者和革命战士并肩战斗,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用生命和鲜血践行着他们的革命信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红医精神铸就了中国革命文化的底蕴,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内涵,是激励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3.红医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与人民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中最集中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4]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实践的出发点,自觉地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红医精神的诞生和成长过程时刻伴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的淬炼。1932 年2 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成立之时,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医务人员加强马列主义政治学习,朱德同志希望“我们的红色军医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人民、对伤病员要满怀阶级感情,要有艰苦奋斗、舍己救人、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6]这是红医精神的初心。在中央苏区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军医与军区革命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力齐心、艰苦奋战,一座城市沦陷时,军民们往往先行撤退,医务人员却要继续留在前线,等到伤员全部撤离后才会离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红医前辈既要为参战的伤员治病,还要替当地群众看病、办理培训班普及医学基础知识。在战斗间隙,他们积极帮助群众挑水、送粪,教儿童识字、唱抗日歌曲,还帮助村庄建立儿童团、民兵连等群众组织,红色军医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这是对红医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的纯净性和人民性的最好证明。

4.红医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滥觞于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反对中世纪神学,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的反人道,目的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和人的本质的回归,而完成这两项必须立足于现实的实践,即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改造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7],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完成了人道主义从抽象到具体的、从历史到现实的转变。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人道主义。红色军医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世界观,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奋斗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以人民卫生观来指导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践。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红色医生的政治信仰,强调“医生一定要政治好”[8]。1931 年在创办红军卫生学校时,他提出要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9]。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国医科大学第14 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传承与发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了抗疫第一线,为人民的生命保驾护航,在国内抗疫的紧张时刻,我国还对100 多个国家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抗疫援助。

二、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维度

红医精神是我国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精神财富,红医精神的丰富内涵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事关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新时代红色医生,而且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效推进,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亦具有深远的意义。

1.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新时代红色医生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0]这既是新时代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民群众的健康守卫者和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的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红医精神是医学生的“精神之钙”。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医精神,讲述红医前辈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故事,讲述他们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不畏困难、敢于牺牲的无私情怀,讲述他们在新时代国家需要的特殊时期逆向而行、视死如归、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可以激发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敬畏感和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坚持其政治坚定、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

2.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精神力量。健康事业是党和人民永恒的追求。中国共产党自创建革命根据地起就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构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打造健康中国,医疗卫生系统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当代医学生肩负着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应该用红医精神培医学生之德、育医学生之术,让医学生在红医精神的感召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学好专业知识,成长为适应健康中国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3.滋养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国际人道主义情怀。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把治病救人看作等同经世济民的“大道”,认为医术即“仁术”,医生即“仁士”“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非廉洁淳良不可信。”[11]红医精神秉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具体体现。革命战争年代,红医前辈建立了层层相连的战时救护体系,不仅救助战场负伤的红军战士,也不放弃治疗俘虏中的伤兵;不仅要救治伤病员的身体,同时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工作者不仅是国内最美的逆行者,还是远赴欧洲、非洲等30 多个国家传授抗疫经验、培训抗疫医生。我国同全球1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疫情防控视频交流会议,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充分体现了我国医务工作者生命至上的国际人道主义情怀。国有界,医无疆,红医精神打破了民族和种族的界限,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以善举救世、不图回报的大爱护卫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它不应该仅仅是中国革命和战争年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举措,是医学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医学院校应该不断探索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确保医学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1.讲好故事:充分挖掘、整理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当前,学界对红医精神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是研究多局限于红色医生的教育史和红军卫生工作史,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12]红医精神缺乏理论积淀,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医学院校应该重视红医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研讨,设置红医精神研究科研经费,提升思政课教师对红医精神的研究和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整理红医精神的内涵、价值、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在医学院校营造学习研究红医精神的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团队和集体优势,加大团队教学建设力度,提升集体备课质量,努力挖掘红医精神与医学生思政课的结合点设计红医精神的专题式教学,讲清楚红医精神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通过讲故事将红医精神融入思政课,这样才能让医学生多维地把握红医精神的内涵,领悟到传承红医精神的重要性,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从医信念。

2.关照现实:用红医精神滋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怀。红医精神是涵养医学生医德情怀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选择。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完成以下三个结合: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思政课程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和红医精神的情感认同。医学专业课任课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课程的特点,将红医精神的价值要素有效融合专业课程中,加强对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的医学人才。二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通过线上教学精准掌握医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对医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前预判,为线下学习做更精准的准备。线下学习应该丰富形式,增加红医精神的共情力。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红医精神的生命力在于现实的实践。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可以组织各科室医疗专家和具有一定经验的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深入基层卫生院开展义诊、送药下乡等活动,了解当地医疗卫生情况,向当地群众普及医疗知识,帮助其提升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践行红医精神,做到理想信念指导实践,实践锤炼增强理想信念,达到铸魂育人和社会服务双重要求。

3.面向未来:用红医精神筑梦健康中国、构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健康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红医精神,就是帮助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群众对健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医者奋斗目标,用责任和使命践行红医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加强国际合作,构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红医精神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与健康中国建设和构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未来使命紧密结合,引导医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勇担时代大任,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人道主义医学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跟踪导练(一)5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