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邛崃市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24-01-26 18:43王丽蕾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邛崃邛崃市猪种

宋 维,王丽蕾,张 潇

(1.四川省邛崃市火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邛崃 611530;2.四川省邛崃市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邛崃 611530;3.四川省邛崃市文君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邛崃 611530)

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牵动民心,而良种对生猪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幅员面积1377km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041.3mm,年均气温16.8℃[1],境内地貌丰富,山、丘、坝各占1/3。多样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植物资源,孕育了许多独特的动物种群,成华猪和雅南猪等地方猪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邛崃市拥有国家级现代种业园区,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也是成华猪、雅南猪地方优良品种保种、育种基地。2015年,以成华猪、雅南猪为主要品种的“邛崃黑猪”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方猪品种是宝贵的遗传资源,也是生猪产业应对市场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因受外种猪的大量引入运用和农民传统养殖的减少,地方猪存栏量急剧下降。文章分析了邛崃市保护利用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邛崃市地方猪种遗传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1 保护与利用现状

1.1 品种特性情况

邛崃市现有的地方猪种主要是成华猪和雅南猪。成华猪历史上以成都、华阳一带饲养尤为集中,故称“成华猪”。成华猪被毛黑色、皮极厚,头型方正,耳较小且下垂,面部和额头有皱纹,嘴筒长短适中,四肢较短小,臀部较丰满,腹部圆润略下垂,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2]。成华猪体型中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约129kg,体长约115cm,体高约62cm,胸围约109cm,成年母猪平均体重约138kg,体长约112cm,体高约61cm,胸围约114cm。成华猪产仔数较低、生长较慢、耗料较多,达100kg屠宰体重需饲养约300d,胴体瘦肉率约40%,肌间风味物质沉积丰富、肉质优良,具有肉质细嫩、鲜红、味香等特点[3]。雅南猪得名于雅安市的“雅”和邛崃市南河的“南”,邛崃市是雅南猪的重要原产地之一,也是雅南猪的中心产区。雅南猪被毛黑色,头部大,耳中等大且下垂,额部皱纹较多,有明显的“八”字或“倒八”字皱纹,嘴较短,背腰平直,后躯稍倾斜,母猪腹大下垂,乳头数6对以上。雅南猪体型较大,体躯较长,成年公猪平均体重约134kg,体长约137cm,体高约73cm,胸围约121cm,成年母猪平均体重约156kg,体长约145cm,体高约72cm,胸围约128cm[4]。雅南猪具有耐粗饲、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皮厚等优势性状,但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瘦肉率低。

1.2 资源保护情况

成华猪、雅南猪因毛均呈黑色,故在邛崃被统称为“邛崃黑猪”,与长白、大白、巴克夏等国外猪品种相比,“邛崃黑猪”肌间脂肪含量高、风味更好,但生长缓慢、瘦肉率低、饲料转化率低。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瘦肉型猪肉受到更多的认同和关注,国内开始大量引进和推广杜洛克、长白等“洋猪”,其凭借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出栏时间短、瘦肉率高等优势,得到养殖企业、养殖场(户)的广泛认可,纷纷将养殖重心从本土“黑猪”转移到国外瘦肉型“白猪”,地方猪种饲养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存栏量急剧下降。邛崃市养殖的雅南猪、成华猪和大多数地方猪种一样几乎濒临灭绝。2007年,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邛崃市开始了有计划的保种繁殖工作,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收集雅南猪主产区几乎所有的雅南公猪、母猪,经过多年生物鉴定、提纯、复壮、保护和选育,建成了全国唯一的雅南猪原种厂和保种场,现拥有纯种雅南能繁母猪236头、公猪26头、6个家系,雅南猪活体群体得到了有效保护,除此之外,还制作涵盖公司所有家系公猪的冷冻精液,以及进行耳组织保存。同时,为确保成华猪遗传资源不流失,邛崃市嘉林生态农场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博士生工作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成华猪保种、繁种基地,现拥有纯种成华能繁母猪315头、公猪18头、6个家系,并致力于成华猪的本品种选育、新品种培育开发,已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市最大的成华猪繁育场。

1.3 资源利用情况

地方猪种要焕发生机,仅仅采取保种、繁种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通过开发利用,使地方猪种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现代商品猪生产需要,是现代保种的有效手段。杂交利用、培育新品种、选育配套系、开发高端猪肉品牌等都是地方猪利用的方式。其中,杂交利用即利用地方猪作为母本,与国外快大型的优良父本进行杂交,以改善地方猪种生长缓慢、瘦肉率低、饲料转化率低的缺点,从而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猪肉[5]。为解决成华猪保护利用瓶颈,2009年邛崃市嘉林生态农场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总站、成都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组建了成华猪新品种“天府黑猪”育种攻关团队,育种团队利用成华猪和国外品种巴克夏猪的遗传资源,历经14年的持续选育,在2023年4月“天府黑猪”被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为畜禽新品种。“天府黑猪”是四川省第一个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主要育种素材培育出的国审猪新品种,其繁殖性能高、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适应性广,且皮厚、肉质极好,黑毛性状遗传稳定。“天府黑猪”的成功选育,解决了成华猪的市场痛点,也让成华猪宝贵的遗传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利用。同时,为了解决雅南猪瘦肉率低、生产成本高、出栏周期长等问题,2014年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猪遗传育种科研团队合作,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始了新品种培育工作,以国外品种杜洛克为父本,以雅南猪为母本进行杂交优势筛选,已培育至F4代,正开展优质雅南猪新品种的形成、固定及中试推广,预计2025年能达到国家新品种审定条件[6]。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猪种保护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在邛崃市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养殖户养殖“邛崃黑猪”,随着生猪三元、四元杂交技术的普及,“邛崃黑猪”种猪数量下降趋势还在加剧,伴随着杂交、近交等情况,“邛崃黑猪”部分优良性状在逐年退化,有些优良基因甚至面临流失。在邛崃,由于缺乏专业的仪器设备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成华猪保种主要是将活体种群保存于嘉林生态农场保种基地,此外还依赖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位于成都市彭州市的成华猪保种场。相比于成华猪,雅南猪保种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邛崃市雅南猪保种场是全国唯一的,为了加大对雅南猪的保护,邛崃在2019年建设了雅南猪保种备份场,但雅南猪保种依然主要依靠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由于保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专业化人才队伍缺乏,保护理论不够系统、深入,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落后,且存在极大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重大疾病、疫情或自然灾害,还是存在品种灭绝的可能。

2.2 产业化发展体系建设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虽然研究了许多“土洋”杂交配套系,但大多数品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地方猪种仍然不是市场上的主流品种。2022年邛崃年出栏生猪约73.5万头,其中地方猪种“黑猪”年出栏约7万头,占比仅9.5%。“邛崃黑猪”从种猪繁育到仔猪繁殖、从生猪饲养到屠宰加工再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纵向整合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养殖端,“邛崃黑猪”养殖总量较小,规模经营效益未显现。在加工端,针对“邛崃黑猪”,邛崃市尚无专门的屠宰加工企业,对黑猪肉还未做到精细分割、精准定价,产品附加值还有待提升,肉质、风味、药用、文化等优良特性评估和发掘不深入、不系统,加工产品以腊肉、香肠、酱肉等产品为主,种类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特色化、差异化的黑猪肉加工制品还有待开发。在销售端,“邛崃黑猪”尚未建立完善的销售流通体系,黑猪肉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建立,黑猪肉系列产品在高端猪肉市场的占比仍处于低位。

2.3 品牌化发展路径还有待拓展

地方猪种相比于国外引进猪种,其肉质好,但市场占有率低、生产成本高,更适宜走生产中高端、高端猪肉市场。规模养猪场尤其是集团化养猪,正在占据我国生猪养殖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目前规模养殖场主要生产“杜长大”普通猪肉,即大众猪肉,地方猪种更多是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养殖。邛崃要将“黑猪”产业做强做大,必须要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之路,走中高端、高端猪肉品牌发展之路。“邛崃黑猪”虽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市场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仍然比较低,缺乏“邛崃黑猪”公共品牌策略规划,品牌形象、品牌口号、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个性等尚未建立完善,价值体系构建、传播模式制定、销售模式规划、公共品牌管理方案以及品牌符号等顶层设计还不够成熟,“邛崃黑猪”的品牌价值尚未凸显。

3 建议

3.1 健全地方猪种保护体系

邛崃市应以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开创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新局面。邛崃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应注重政府和市场联动,一方面要依托天府现代种业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支撑作用,加强对地方猪种的保护。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引导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广泛参与,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从而形成以“公益性保护+多元主体保护”的良好局面。强化科技驱动,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资源和科技力量,以保为主、以用促保,针对不同的地方猪种,开展地方猪种种质特异评估与分析,明确重点保护的表型性状和基因类型,制定个性化的保护方案,引进现代化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善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方式,探索应用遗传资源胚胎、精子、细胞等各种遗传物质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在确保重要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地方猪种的开发潜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

3.2 提质发展地方猪种产业

生猪产业是畜牧业乃至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而种猪又是生猪产业的“芯片”,加快国外猪种本地化、优质地方猪种产业化,在当下育种工作中越来越重要。邛崃市依托天府现代种业园,立足“中国西南种业高地核心承载区”总体定位,围绕“种源保护利用-商业研发转化-规模生产推广”全产业链发展,可从育种攻关、科学养殖、产业延伸等环节入手,加快推进地方猪种产业化发展。应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培育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育种平台,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完善地方猪种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推进育种场和扩繁场标准化建设,提高良种繁殖效率和供应能力。加强地方猪种生产和产品市场的动态跟踪监测,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全环节、高标准、高质量、生态化、智能化”的思路,注重信息化技术应用,鼓励支持地方猪种养殖场改建扩建和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升级,普及推广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对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设施设备进行一定的补贴,提高地方猪种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做好精深加工,鼓励地方猪种“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支持肉类精深加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地方猪种肉制品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地方猪种加工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3.3 支持地方猪种品牌建设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是邛崃市地方猪种获取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邛崃黑猪”品牌作为邛崃市地方猪种的区域公共品牌,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品牌运行管理机制和体系。应着力构建品牌支撑体系,制定战略规划,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逐步形成创建品牌、培育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机制。夯实政策基础,出台和完善“邛崃黑猪”区域公用品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规范标准制定、标志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建立品牌授权管理规范,明确准入准出标准和奖惩机制,做好质量认定、安全追溯、诚信管理等,为“邛崃黑猪”品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加大“邛崃黑猪”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国家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利用种博会、丰收节等大型活动平台,宣传推介“邛崃黑猪”,讲好“邛崃黑猪”品牌故事,提升“邛崃黑猪”品牌公信力和知名度。推进“邛崃黑猪”与知名线上流量平台合作,加强与中高端销售商和平台合作,鼓励私人定制和限量销售,推进“邛崃黑猪”走进大型商超高端专柜,不断强化“邛崃黑猪”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邛崃邛崃市猪种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文旅融合背景下邛崃市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邛崃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邛崃市茶马古道保护研究初探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