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理论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应用

2024-01-26 18:50程艳兰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摘要】本文论述心理契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分析心理契约理论用于中职班级管理的价值,提出运用心理契约理论进行班级管理的策略:结合班级管理实际建构师生心理契约关系,基于双向沟通维持良好契约关系,心理契约理论下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效果评价。

【关键词】心理契约理论 班级管理 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2-0049-04

当前,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仍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常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班主任往往只是利用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班级,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为此,笔者研读大量有关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的专著和论文,从中发现心理契约理论能够有效解决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心理契约理论最初运用于企业管理,是指组织者同员工间存在的一种相互约定的关系,这里的“契约”虽不是明文契约,但这种契约对双方都具有约束作用。鉴于这种认识,笔者尝试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中职班级管理工作。实践证明,该理论不同于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共同认可的契约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心理契约理论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心理契约理论。在著作《职业的有效管理》中,施恩将心理契约定义为: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从心理学层面来说,心理契约是指契约双方所持有的一种隐含的相互期望的总和,指个人在进行合作性互动时心理上的一种默契。在心理契约作用机制下,个人根据对方的言谈举止而形成对对方的预期与信任程度,这便是心理契约效应。如果对方在接下来的言谈举止中,遵守了这种预期与信任程度,那么便能使个人获得认可和被尊重的情感,从而有利于实施管理工作。

心理契约理论最初运用于企业管理,其目的在于维持企业员工同雇主之间的良好关系。因其能够有效维持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后被用于教育管理工作。20世纪90年代,心理契约理论引入中国,我国教育界专家开始对这一理论进行阐释,如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吴小鸥对心理契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义进行了明确阐释: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是教育关系双方相互期望的集合,它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体面貌(如表1所示)。随后,有不少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是,据笔者观察和翻阅相关研究论文,发现关于中职阶段利用心理契约理论管理班级的实践研究仍然较少。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少班主任主要依赖于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管理模式带有强制性、惩罚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班级管理目的。但也正因如此,班级管理少了“温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现代班级管理模式中,由于师生都渴望有效沟通交流和理解信任,师生相互间的期望便形成一种“隐形的契约”,即“心理契约”。它以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改变了由班主任“主宰”的班级管理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此过程中,随着契约影响因素的改变,契约内容也会随之而改变。将心理契约理论同传统规章制度式管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兼具“成文”与“不成文”相结合的管理形式,使班级管理刚柔并济,更具有人文性。

二、心理契约理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契约管理方式是一种不成文、隐形化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积极的心理契约促使班级管理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心理契约理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地位,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班级氛围更加和谐、融洽。例如,班主任通过交流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愿景,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议,就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从现代化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具有契约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一)有利于促进中职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

过去的中职班级管理更多是一种制度式、规章式管理模式,存在着师生互动性不足、学生自主积极性不高及管理过于刚性而缺乏柔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使学生因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而产生抵触心理,导致班级氛围差,影响班级管理效率与质量。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现代教育功能和人才培养视角来看,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只有适当解除学生的思想禁锢,才能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

心理契约理论提供了一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模式中“冷冰冰”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增强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性。心理契约管理是一种非成文、非书面的管理形式,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具有灵活性特点,避免了规章制度的机械限制,彰显了班级管理的人文性,有利于促使班级管理朝着刚柔结合的方向转变。如,在传统班级管理中,教师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学生是接受者和遵循者,但在心理契约构建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关注学生对班级事务的看法和建议,与学生共同探讨将班级建设得更好的办法。因此,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主体性,与教师共同管理班级,有效弥补了传统班级管理过于刚性而缺乏柔性的问题。

(二)有利于建立双向交流的班级管理模式

过去的中职班级管理倾向于单向管理,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在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如学生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往往不被教师采纳,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也容易因教师的“绝对权威”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如,教师通常用规章制度责令学生,学生违反学校或班级规章制度往往会被当成反面教材,导致学生内心受到打击,更不愿对教师敞开心扉。而在心理契约理论的作用下,班级管理是一种双向化管理。“双向化”是指学生对教师、教师对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预期,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认同、互相尊重的友好互动关系。如,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公平对待,而教师则希望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此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双方如果都能按照对方的期望而不断提升,那么就建立起一种不成文的心理契约。这种良性的心理契约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和班级氛围,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进一步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有利于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除了要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期待,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转变传统落后的育才观念,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思想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量化管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发挥契约精神,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此外,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学生作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成为良善法治社会的尊崇者和建设者。所以,在校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契约意识,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这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育方面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三、心理契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结合班级管理实际,建构师生心理契约关系

心理契约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根据双方心理期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师生各自行为方式、班级环境等改变都会带来师生之间期望和要求的改变。在构建师生心理契约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牢牢把握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的原则,只有契约双方不断分析和领悟并给予回应,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契约关系。中职学校班主任需要基于各种环境、因素、学生的特点等选择心理契约的内容,然后将权变策略运用其中,才能全面发挥心理契约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例如,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很多新生在入校前都怀揣着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憧憬,但由于对学校专业和招生资讯等缺乏了解或是理解片面,入校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心理期望差距较大。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会产生失落感、挫败感等负面情绪,失去学习的方向与信心,心理期待也会因此发生动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其中包括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好心态,与学生建立了较好的心理契约关系(如图1所示)。学生则在教师的激励及指导下,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对新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此过程中,笔者基于主动沟通构建了与学生的心理契约,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柔性化特点,而不是采取约束式管理方式,这对学生起到了激励诱导及感召等作用。笔者在充分激发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从沟通中获得反馈,营造和谐平等、奋发进取的积极氛围,为心理契约的达成和维持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奠定了基石。

(二)基于双向沟通维持良好的契约关系

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管理班级,会因心理契约的不断变更,而导致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变更与修订。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导致师生心理契约关系破坏的一个原因,是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够维持好师生间的契约关系。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加强双向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期待,结合学生的观点与诉求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及目标。在建立双向沟通关系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缺少话语权、教师拥有绝对权威的情况,管理中教师不能“一言堂”,而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声音。

针对所带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笔者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助人为乐、团结同学、尊重师长等,并且放大学生的这些闪光点,不吝啬夸奖和鼓励,这样有效缓解甚至消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不再陷入无限循环的自我怀疑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信心,从而营造了师生合力的班级管理和学习氛围。如,为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班级研讨会,让学生自由分享个人的学习心得、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又如,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期待,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笔者在教室设置了“班级信箱”,鼓励学生采用匿名方式写出自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诉求或建议,然后组织班级学生一起就这些訴求或建议进行讨论,对于学生投票比较多的观点,再由师生进行深入探讨,并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此外,笔者还通过个别谈心、班级日志及QQ群、微信群等各种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畅所欲言搭建平台。通过上述举措,笔者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双向沟通,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灵活运用良好的契约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基于班主任与学生双向沟通而建立起的良好的契约关系,可通过构建班级心理契约和个体心理契约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其中,班级心理契约是指班主任和学生在双方平等基础上,建立起双方共同遵守或期望的心理约定;个体心理契约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达成的心理契约。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灵活运用这两种契约关系,往往能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由师生经过讨论、投票,制订班级公约,全班学生签名同意后可实施。班级公约必须得到每一名学生的认可,体现班集体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公约对所有班级成员具有同等约束力。班级公约一般是一个学年更新一次,以构建民主和谐、拼搏上进的班集体为导向,内容由师生共同商讨决定,若需修订,需要由班级半数以上学生联名向班委会提出申请。又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交流,以口头承诺的方式达成某种约定。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总是迟到早退,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学习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为此,笔者与该生通过谈心达成这样的约定:连续一个月按时上课,课上认真听讲,如果综合成绩得到提高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或是一次机会。事实证明,该生通过履行约定,综合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该生通过履行班级公约和个体约定,成为班级及自己的管理者,激发了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动机。

四、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开展班级管理的效果

结合班级管理实际而建构起的师生心理契约关系,意在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使整个班级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級管理中,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和各类学习活动,而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找到更适合的班级管理方式。为了检验心理契约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笔者采取对比分析评价法,根据学期开始一个月到学期末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即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的结果),对基于心理契约的中职班级管理成效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心理契约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师生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平等互动、对话,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的管理者,这种良好的师生心理契约关系,使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学科成绩及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改善。

中职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化、动态变化的过程,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班级的整体面貌,甚至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中职教师应与时俱进,因时而异、因事而异,采取科学适宜的班级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责任感。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中职生群体数量愈发庞大,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和学习风气,是中职阶段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心理契约理论为新时代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引进心理契约理论进行中职班级管理,既是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将心理契约理论有效引入中职班级管理中,有利于构建师生双方共赢的管理模式。但除了关注心理契约理论的积极作用,也应该关注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对师生双方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该基于学生期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学生则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只有师生双方增强互动交流,共同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文化,才能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陈贤博.心理契约视角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20(7).

[2]嵇芹珍.高职院校班风建设与学生工作心理契约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3]吴小鸥.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16).

[4]陆相刚.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5.

[5]吴丽玫.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契约构建原理及软功效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张丽萍,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心理契约”式管理模式的构建[J].温州大学学报,2004(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心理契约在中职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B13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程艳兰(1976— ),广西藤县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