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交融,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诗歌

2024-01-27 18:53王素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意境诗歌

王素贞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审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文化等愈发受到大家的重视。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愈发明显,那就是小学生对待诗歌的态度,以及学习之后呈现出的效果。事实上,一直以来,诗歌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属于一个难点。究其根由,一方面源于现代汉语思维与古文语言思维的冲突,一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关。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更贴近形象思维,看得到和摸得到的事物,更容易被其理解和接受。而诗歌文化更注重对意境的感受,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便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合理的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但能提升课堂的代入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加强学生对诗歌文化的理解与学习能力。

笔者围绕想象、换位思考与练笔等角度,通过不同情境的呈现,加强学生沉浸式体验的质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沉浸式体验是一种通过多感官交互,使个体完全融入某种虚拟情境的互动体验。借助情境交融的手段,赋予学生沉浸式诗歌学习体验,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其传递的思想和价值。那么,具体该如何构建多元情境,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呢?

1.构建想象情境,在联想中感受意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文诗歌较多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将瀑布比作银河,以此体现瀑布的壮阔与浩瀚之美。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比较丰富,教师在品析诗歌期间,不妨引导学生围绕诗词描述的内容展开联想并形成画面,让学生在实操中渐入佳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诗词描述的内容展开联想。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赏析这一句时,学生可以联想这样的画面——“眼前的一只香炉飘出一缕缕的烟,散发着紫色的光晕。远处的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声势浩大……”随后,学生将联想的画面画到纸上,并向同桌展示,互相欣赏,比一比谁画出的内容更符合诗句描述的意境。这样不但点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渐入佳境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诗歌的乐趣,也能为之后的学习铺垫良好的认知基础。当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教师也可以参与联想和绘画活动当中,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在观察教师的画作时,学生能间接读懂诗歌描述的画面,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

2.构建视听情境,在欣赏中感受意境

虽然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单纯地通过想象,他们还无法真正地了解诗歌描述的画面。教师还要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构建视听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诗歌的意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夜书所见》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两组视频,一组为现实中的景观,一组为动画。学生欣赏现实中的景观,对诗歌中的地点、风景等形成直观的感受;动画添加了具体的人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心情。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问题1:通过欣赏两组情境,同学们有了哪些感触和体会?能否陈述一下自己此刻的心情和想法?

问题2:如此悲凉的一首诗歌,为何结尾会出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呢?

当然,出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百分百答对,而是为了让沉浸式体验能够拥有一个具体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带着目的和方向进一步探索诗歌,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构建多元化的情境,赋予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让诗歌学习充满更多色彩。不过,单纯地呈现情境还不是诗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情境、感悟情境,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結合多元情境赋予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的同时,教师也要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鼓励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分析诗歌的意境,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题西林壁》为例,在朗读这首诗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假想为苏轼,而面前的墙壁或黑板便是山岭。在假想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朗读诗句。在朗读的时候,学生要利用语气、发音等,将情绪表达出来。比如朗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可以假想自己正在欣赏庐山,横看庐山犹如巍峨的山岭,侧看庐山宛如壮丽的山峰,两种画面给人不同的感受……此时,学生可以将这种赞叹融入语气之中,让朗读的情绪更饱满。随着学生的体验逐步深入,他们会渐渐地代入角色中,真正地形成自己便是诗中人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探索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时,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不同的学生在代入角色朗诵诗歌时,往往会因为个人的想法和体会,收到不同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动员其他学生对朗读者提出建议,营造课堂讨论的氛围,确保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提高朗读质量。

语文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写”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能赋予其成就感,从而点燃他们持续学习的驱动力。在落实多元化情境体验与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赋予学生“写”的契机。学生根据诗歌描述的情境,书写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暮江吟》为例,在学完这首诗歌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歌描述的画面以及渲染的情感,假如大家是白居易的话,此时再利用文字重新描述诗歌的画面和情感,同学们会如何书写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达意愿。有的学生写道:“夕阳即将落山,残留的光芒照在江面上,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波浪在滚动……”还有的学生写道:“九月初三的夜晚非常美丽,尤其是草茎和树叶上的露珠,如同稀世珍珠般璀璨……”这样一来,学生间接地温习了诗歌,锻炼了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及认知规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氛围下学习诗歌,赋予学生更真实、更有代入感的联想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中读懂古人的思想。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意境诗歌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莲心宝宝有话说
诗歌岛·八面来风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