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4-01-29 13:57
武术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武术课程课堂

刘 勇 李 龙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高校教育把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社会技能,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武术课程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高校传承传统文化有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如何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育人模式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1.1 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模式

我国从20 世50 年代开始就重视武术的发展,陆续整理出20 多个武术套路,如太极拳、甲乙组、初级长拳等,武术以体育课形式出现在大、中、小学,高校体育课教材多为青年长拳、青年长拳对练、简化太极拳等套路内容。这些教材内容主要是在之前的套路上融合了散手和擒拿等技术动作[1]。80 年代初期,各高校纷纷建立了武术协会和武术队,使得学生在课堂内外形成一种非常活跃的练武氛围,学校每年定期开展不同水平的武术比赛,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进入90 年代,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思想,很多高校改变了体育课的设置,推出武术专项、选项课等课程形式,一方面结合学生个体情况,为学生创造更多上课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项专业技术,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根据体育教学模式管理武术课程,具体如下:(1)传统式模式。该模式在保持原来班级编制的情况下开展混合教学,学生学习武术课程。(2)半传统式模式。该模式分为两种:其一是在基础体育课融入一年级武术,二年级设置武术选项课,三、四年级设置武术选修课;其二是在基础体育课融入第一学期武术,第二至四学期设置武术选项课,三、四年级设置武术选修课。(3)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该模式有效整合了早操和课外活动与武术课程,通常需要较大的场地和较多的器材,增加了武术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学校也增加了武术场馆的投入成本,还要引入大量人才发展该教学模式。(4)主副项制模式。学生在该模式中把武术作为主项课程学习,兼修副项,武术穿插两年的体育课程,切入点为主副项制,高度统一了课程目标、内容等,主要是整合学校武术课程的各个方面[2]。(5)俱乐部制武术课程模式。该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了武术能力,围绕健康和素质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养成终身武术的意识,获得一种长期锻炼身体的方法。该模式双方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武术水平,全方位发展其身心素质。

1.2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方法的实质是理念的方向特征。理念赋予方法代表其本质的方向特征,方法依然是理念的运动模式。教师使用最多的是语言讲解法和动作示范法,由此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辅助教学方法为信息反馈,反映出教师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以直接指导为教学策略,而认知教学应用比例为97.78%。通过调查可知,TPSR 教学策略已经出现在教学中。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安排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即跟老师练习技术、设定小目标、尝试创编套路、带领学生集体练习、参与小组活动、与同伴讨论学习等。其中,组织教学包括认真追随老师集中练习,引导学生全力学习且自我设计目标开展练习的学生占总体学生的95.56%,要求学生尝试编创小套路的教学方法为76%,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的有40%,鼓励学生在同伴间彼此学习的有24.44%,而小组活动且彼此评价的有17.78%。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有97.78%教师的指导思想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95.56%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而有42.22%的教师则认为武术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只有26.67%的教师认为武术教学后把发展武术要义作为教学目标。

图1 高校武术教师教学策略

2 高校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方法,以TPSR 为例

2.1 课程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包括各种不同的理论内容。TPSR 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身体活动积极提高学生素质。理论基础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1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突出师生间的影响和联系,从而重点培养社会性品格。学生参与武术课程学习,武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锻炼身体的技能,使学生强化彼此联系,在学习武术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尊重他人、努力合作、领导他人,推动班级团结使学生全面融入社会[3]。

2.1.2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具体指学生学习受环境影响,即对学习动机进行增强或弱化。教师教学时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学习对象,对学习态度进行激发与培养,师生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互动的学习气氛,这是影响个体学习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认知,而教师在培养和塑造其性格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学生参与武术学习时锻炼了协作能力,且在同伴互助过程中强化社会行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为强调个体而建立的潜能,该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可获得知识,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要关心个体的身心变化,也要顾及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是接受与创造真理的过程。获取知识时让学习对象与外部环境彼此影响,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关键的是怎样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4]。

2.2 课程育人模式的指导思想

2.2.1 得技相长的全面发展观

武术课程的团体合作是对学生的社会性积极培养,使学生强化交流情感。在武术课程中,科学的方法能让学生彼此礼让和尊重,有利于学生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与人相处的方法,学生掌握武术技术时可战胜负面情绪,形成融入集体的愉快感,进一步实现德技兼修的发展。基于这一模式通过小组协作与集体演示使学生合作创造效益。学生受主观意识影响而练习武术技能,能减轻身体的不适感,或努力完成优美的动作且练习有攻防格斗意义的身体动作。因此,学生强化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在套路练习中既修炼了武德,也培养了处世哲学。

2.2.2 刚健有为的品格塑造观

学生主动加入到情境教学中表示对教师的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还要从思想层面教育学生。之前的教学方法导致老师已经非常熟悉技能学得好与不足的学生,相对易疏忽中等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的比重,越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代表课堂参与度越高。武术课程TPSR教学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均参与教学活动。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彼此尊重及尽快适应附近环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水平,让学生形成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5]。

2.2.3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

高校武术课程形成以学生为导向的主体观,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尊重学生学习武术的意愿,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潜力。教师联合学生共同构建教学环境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高校武术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武术技能,具体为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而解决学习问题,理解武术动作的含义[6]。

2.3 高校武术课程模式的特点

2.3.1 武术技能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在武术课堂上培养主动意识,积极加入老师的教学游戏,努力把控自己的语言与行动及创新武术学习方法,独立设计套路组合,武术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师解析新技术到学生掌握基础动作,教师积极开展分组教学,集体联系和展示的过程,引导学生重点解决展演难题。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感受武术的乐趣。

2.3.2 武术课堂内容的丰富性

武术课程TPSR 教学模式借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扩充武术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武术教学任务。根据武术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武术知识的状况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投入武术学习,培养其习武健身的意识。

2.3.3 武术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为达到武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武术知识方面和身体各项技能指数均达标,武术课程选择TPSR 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身体机能,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学生参与任何一项武术活动不只是简单完成技术动作,更关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按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基于自己的兴趣自行分组。

2.4 高校武术课程模式的操作原则

2.4.1 武术课程自主活动原则

武术课程TPSR 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主动配合老师,自行参与、亲自体验教学活动,在武术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学习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武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直接获得活动体验。

2.4.2 学生武术技能考核的公平激励原则

武术教学整体过程是指学生系统学习和做出武术动作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更加自信的学习武术。当学生做一系列技术动作后教师进行客观评价,且成功展示各种学习成果。

2.4.3 武术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原则

该模式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武术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武术技术及养成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体验、展示、讨论,进一步体现自身优势,在锻炼体能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2.5 高校武术课程模式的基本策略

2.5.1 突出“武术传统文化特点,体验文化的认知”

在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同时应重构价值观。在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大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武术教师采取不同方法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武术深刻解读传统文化。

2.5.2 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图2 武术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流程图

武术课堂采取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策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根据武术技术开展学习,武术项目突出了攻防技击性,所有的套路和招式均涉及技击或攻防内容。在技术动作学习前,教师设定情境和预设问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行为,促进技术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展示技术动作,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详细解读每一个动作,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教学进行指导且绝对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选择异质分组的方式,通过认知教学方法和教学关系事件掌握学生学习武术的情况,进一步设计学生学习武术的等级,逐步科学安排教学,学生通过选举或自荐的方式在学习小组内选出小老师,以科学指正和汇总,最后系统评价小老师,武术教师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引导其自选学习小组,采取科学的教学组织方式,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小老师教学,小老师总结教学过程且鼓励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统一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此外,教师教学时为学生设计自由学习的实践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武术动作从而设置教学任务,在课前鼓励学生独立编排下节课内容,使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个体的发展。

2.5.3 强调集体意识、创造团队学习氛围

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期末成绩,而教师是依据学生团体情况评估成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容易产生帮带制的关系,小组成员互助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成绩。在小组学习中身体素质好、协调性好的学生更易掌握武术技能,此时,小组成员彼此鼓励和思考,共同讨论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学生通过团体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能力。

2.5.4 培养学生领导和决策能力

武术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体验武术运动的精髓。学生站在讲台上时,要求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如:教师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扮演老师角色开展教学,或在课前设计“小小热身活动”游戏等,学生在参与这部分教学时勇敢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担任“小小武术老师”的基础,学生独立教学时,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互动点评,进而培养学生的决策和领导能力。

2.6 高校武术课程模式的教学过程

图3 高校公体武术课程TPSR 模式教学步骤

2.6.1 武术认知对话教化学生行为

武术认知对话是教师开展技术动作教学前与学生交流武术文化的开始,帮助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这一部分在课的开始阶段出现,对应传统教学中四段论开始部分。

2.6.2 武术实践促进文化理解

武术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要完全理解武术动作,只有掌握技术原理,才能愉快地设计与练习各种武术动作。学生了解武术技能知识和责任后对动作展开练习,在练习时深入理解文化,故在学习武术动作时磨炼品质。武术运动的体能、技能一旦长期搁置便会随着时间而消失,而人理解知识技能和掌握原理的时间更易长久。

2.6.3 榜样引领团体点评

基于武术教师的启发,学生练习和展示武术技能通过小组形式交流课堂表现。通过小小的团体让学生评估整个班级,教师也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状况,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课堂讨论难免出现过激或言语失当的问题,教师应密切留意,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

3 高校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实践

某大学武术“太极功夫扇”课程TPSR 模式教学过程:按社会规范和互动原则进一步传授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TPSR 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武术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动作技术,而是强调学生的情感需求。

3.1 武术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

在学期前16 课时即学期课程的前两单元学生学习功夫扇技能,此时学生目标是掌握基本功和套路内容,在学习太极功夫扇阶段,教师为学生介绍关于功夫扇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及教学方案、练习内容和学期末要求,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即1-4 周期让学生对他人学习权利、行为控制等充分尊重,以认知教学和情景教学开展日常教学,在5-8 周期培养学生全面合作的责任。学习目标为积极学习武术新技术,了解老师未在课堂讲授的技术,接受老师的课下安排。

3.2 期末成果展示准备阶段

9-12 周为成果展示准备阶段,共计8 学时,该阶段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练习技术动作,通过分组合作及学习功夫扇情况自由选取太极功夫扇比赛。本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独立学习和尝试制定个人方案。教师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时间,辅助学生制定练习方案。

3.3 太极功夫扇期末技能展示阶段

13-16 周展示学习太极功夫扇的成果。学生以小组方式展示太极功夫扇的成果,教师统一评定学生成绩,安排小型的颁奖仪式,学生小组自由展示学期成果,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正式展示前,各个小组互相学习和指导,熟练掌握功夫扇的技术工作,提高完成该动作的效率。

4 结语

高校大力推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的武术课时培养了学生的人格。高校武术教学参考西方成功的教学经验为我国武术教育育人方式提供了参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将高校武术教学作为传承文化和渗透教育的媒介,深入剖析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且基于TPSR 教学理论构建全新的武术育人模式,有利于学生全方位汲取武术文化,提高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武术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