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丰县委党校用活“红色课堂”

2024-01-29 02:44曾国明屈胜宜吴绍健
源流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海丰党性县委

曾国明 屈胜宜 吴绍健

近年来,中共海丰县委党校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锤炼党性大熔炉的作用,强化红色教育,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紧紧依托海丰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多措并举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探索开设特色课堂。该校逐步打破传统教学壁垒,在建强“红色队伍”、打造“红色教材”、织密“红色阵地”、创新“红色载体”上下功夫,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进一步强化学员党性修养,提升培训质效。

建强党性教育的“红色队伍”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党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前提。海丰县委党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渠道,吸收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专业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水平。同时,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海丰县委党校建立客座教师机制,面向全县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关专家学者、大中小学资深教师等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强化党校教研力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

为了促进党校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理论功底、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海丰县委党校利用党校系统整体的师资力量和办学优势,加大对各级党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力度,不断选送党校教师去各类院校进修培训,还经常性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各级党校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帮助教师扩大视野,学习新的理论、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海丰县委党校采取“标准动作”与“互联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机关单位和基层一线开展宣传宣讲,讓党的创新理论在各地开花结果。结合主责主业,县委党校组建了理论宣讲服务队,并选派教师骨干参加县委宣讲团,做实理论宣传“标准动作”,先后到县直工委、财政局、司法局等单位,以及全县各社区、乡村等开展集中宣讲,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县落地落实。同时创新开展“互联动作”,采取“基层点单、单位派单、教师接单”的模式组织开展送教下乡和送课上门活动,由各镇、学校等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培训申请,党校提供有针对性、满足基层需求的培训内容,不断提升基层宣讲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各单位的广泛好评。

打造党性教育的“红色教材”

教材是开展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海丰县委党校历来重视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围绕海丰革命斗争历史,结合中国首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大规模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全国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先行地等主题,面向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征集干部教育培训党史课程。同时不断加强对海丰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烈士成长历程的研究,挑选骨干教师组建研发团队,深入全县革命遗址遗迹,深度挖掘海丰革命历史史料,收集素材、寻找线索,抽丝剥茧、深入剖析,并提炼总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历史课程体系,形成了《彭湃的信仰之路》专题党课、《六人农会燃星火,燎原之势遍广东》微党课等本土红色课程,并汇编制作了《先河之光—海陆丰苏维埃革命史简读本》《海陆丰红色文化读本(干部版)》等红色历史读本,作为党性教育课程教学的辅助教材。这些主干课程和辅助教材涵盖了海丰革命历史的基本脉络、历史贡献、时代价值启示,教育引导海丰党员领导干部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擦亮海丰县党员教育红色品牌。

红色歌曲作为正能量的音乐,能够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人内心的昂扬斗志。海丰县委党校在主体班次培训中,将讲课和文艺有机融合,创新性开设了《红色歌曲示练》特色课程,邀请专业音乐教师对学员进行合唱训练,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强军战歌》等红色歌曲,并在结业时进行汇演。用时代话语生动展现党课独特魅力,进一步丰富学员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全县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鲜活、生动的红色教材。

家书是游子与家人维系情感的纽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而革命烈士的家书,更增添了一份爱党爱国、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值得我们时时重温、细细品读。近年来,海丰县委党校充分发挥“红色家书”在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实地考察,广泛挖掘海丰大地上的红色家书,逐步打造具有海丰特色的精品党性教育课程。海丰县委党校以余铁夫烈士的家书为切入点,开发了《“一封家书”的家国情怀》微党课,在年度各主体班次中进行专题讲授,用“小家书”引发“大触动”“大讨论”,将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织密党性教育的“红色阵地”

在海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海丰县兴建了占地约7万平方米的黄江会议中心,配备多功能视频会议厅、学习阅览室、学员宿舍楼等相关培训学习设施设备,为全县干部培训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教育阵地。海丰县委党校充分用好这一教育阵地,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合作,多次在黄江会议中心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开展封闭式教学和管理,用严以治学、严以治教的作风营造良好的学习之风、清朗之风,让学员在潜心学习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海丰县委党校积极拓宽红色教学渠道,统筹利用广东省内外红色教育资源,织密开展党性教育的红色阵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搭建与兄弟单位交流交往新平台,先后与梅州大埔县委党校、江西瑞金市委党校等单位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促进各方红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红色教育的经验方法,并组织学员开展异地研学,进一步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深化党性教育,提高培训效果。

海丰县委党校坚守“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挥党校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的职能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先后组织召开以“海丰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与利用”等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邀请县领导、专家学者和党校系统教研人员参加,围绕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交流研讨,推动理论建设出文章、决策咨询有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建言献策。

创新党性教育的“红色载体”

在红宫红场,重温彭湃同志烧掉自家田契,点燃农民运动燎原之火的峥嵘岁月;在彭湃故居,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灵魂对话,回顾彭湃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在红二师旧址,追随南昌起义部队的进军号角一路前行,抵达朝面山上见证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红二师旗帜冉冉升起……海丰县委党校立足全县丰富、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打造了以红宫红场、彭湃故居为主要代表的共6个红色现场教学点,让遗址遗存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让革命英烈成为“教师”,在主体班次中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走访革命旧址,讲述跌宕起伏的海丰革命斗争历史,引导学员进一步感悟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发扬斗争精神,把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海丰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海丰县委党校深入挖掘海丰红色故事,把讲好、讲深、讲透红色故事作为继承和发扬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有力举措,融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创新讲课方式,采取举行“红色故事我来讲”“弘扬红色文化,强化使命担当”“海丰名人故事我来讲”等主题演讲比赛和活动的方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员走上讲台演讲红色故事,让学员在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的同时,进一步领悟红色故事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学习海丰名人身上展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和责任担当,持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更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底色。新时代新征程上,海丰县委党校将结合好队伍、好教材、好阵地、好载体‘四好优势,进一步用活、用好海丰红色资源,与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资源和培训方式,完善推广特色课堂,持续开发打造海丰特色的精品党课,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怀,让红色种子永远根植于心。”海丰县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猜你喜欢
海丰党性县委
海丰国际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