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劳动银行历史发展与时代意蕴研究

2024-01-29 02:44丁洁琼
源流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海陆丰革命劳动

丁洁琼

摘 要:

在近代革命历史中,海陆丰农民运动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早期爆发的现代农民运动之一,其运动经验在革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在这其中短暂建立和发展的海陆丰劳动银行在支持革命建设与斗争和扶助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具有示范性、革命性、人民性的历史意义。同时,应当看到的是,海陆丰劳动银行所蕴含着的人民立场、变革魄力等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

关键词:

海陆丰农民运动;劳动银行;建立发展;历史意义;时代意蕴

海陆丰即今天的广东汕尾地区,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海丰县与陆丰县的合称。随着旧中国进入近代的段落,面对内忧外困的历史境遇,不能不注意到在进入近代新民主革命阶段后引人注目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作为近代中国较早的现代农民运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爆发及其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1]3,于我们回顾近代革命历史实践与反思先辈思想智慧皆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而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运动中,存在时间极短但又意义非凡的海陆丰劳动银行令人格外慨叹与惋惜。劳动银行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愿望与理论努力,有其思想张力与可探讨的思想智慧。而如何在历史与时代的视域中恰当定位与评价海陆丰劳动银行这一短暂而非凡的历史成果,赋予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以启当代的建设与发展,这是一项仍待挖掘的重要课题。

一、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的社会根源

认识和理解海陆丰劳动银行,首先需要溯清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从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历史资料看,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出现是基于农业生产不足、农民生活贫弱、革命物质基础匮乏的现状应运而生的,而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由历代累至辛亥以后仍广泛存在的与其他地方相类似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在政治上,海陆丰地区的农民长期处于政治权力的底层,受着地主劣绅、官僚军阀等各方面深重的政治压迫。正如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所记叙的,“农民怕地主绅士和官府好像老鼠怕猫的样子,终日在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2]1。就算是后来在辛亥革命中趁势而起被海陆丰人民寄予厚望的陈炯明在取得了政治上的地位后,也转身成为了新兴地主,使得海陆丰人民在大失所望的同时“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手枪之恐吓。从前农民与地主发生争议,地主不过是禀官究办,现在新兴地主阶级用直接行动毫不客气的殴打、逮捕、或监禁这些农民了,也可以直接迫勒抵租和强派军饷了”[2]3。由此,海陆丰农民所受政治压迫之深重可见一斑。

而伴随着地主劣绅、官僚军阀等对农民实施政治压迫一起出现的是对农民无情的经济剥削。这种剥削首先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削。在内忧外困的近代中国至少有两个因素会摧毁农民的安稳生活:一是由于列强入侵,冲击了本土的工商业、手工业发展,以至于物价不断上涨,加之农产品价格不具优势,两相挤压下,农民生活成本不断增高,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二是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使得高昂的军费不断转嫁到农民身上,加上本就捐苛税杂的情况,农民身上的负担便越来越重,最终往往是“收入不敷支出,不得不变卖土地以应付目前生活之恐慌”[2]7,其结果自然是以农民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而收场。不止如此,农民的土地被剥夺之后,其人身也会因附庸地主而饱受剥削。这种剥削是随着农民成为佃农之后,时常因高昂的地租而导致入不敷出,最终无奈走上典卖家产,欠高利债这样的不归路。其结果往往是妻儿散尽,家庭破碎,没有生路可言。

二、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建立发展与历史意义

面对广大农民因长期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处于生活困顿、生产不丰的现状,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开展缺乏充足的革命物质基础保障,因而以澎湃为主要代表的农民运动先锋不断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为革命运动提供坚实物质保障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他们尝试从银行的建立与运行入手。

(一)海陆丰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探索—农业银行、农民银行的提出

实际上,早在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前,以澎湃为首的农民运动成员就已有相关的提法和探索了。如前述情况,在当时的海陆丰地区,地主会用各种方式手段尽可能地在农民身上获取最多的利益,尤其是高利貸。根据史料,“革命前,海陆丰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地主阶级把高利贷作为盘剥农民的重要手段,利息率高达50%至100%”[3] 161-162,这就使得农民往往因入不敷出而深陷于高利贷借债的泥淖之中不可自拔,直至完全破产,家庭破碎。此时,“受马列主义的货币金融学说影响,彭湃认为金融的剥削是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多次提及要成立金融机关,并在其领导的农民运动中实践自己的货币金融思想”[4]。如1922年彭湃起草的《农会利益》传单就提出“便利金融……既有农会,可设金融机关(以最低利及长期)以利农民”。到1923年,这一思想在《广东农会章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即规定为“办理农业银行、消费组合等经济事项”[5]31。直至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同年5月,海丰县成立临时人民政府,颁发《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宣言》,其中就明确了这样一项政纲,即“开办农民银行,以低利借给农民” [6]3,而同时期,海陆丰各界进步人士组成救党运动大同盟,在发布的《救党运动宣传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没收土豪劣绅及一切反革命派的财产来建设农民银行”[6]6,由此可观,在海陆丰劳动银行设立之前,以澎湃为主要代表,已然在实际运动中开始思索农民运动的经济出路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出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经验准备。

(二)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建立及内容

随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进一步推进,1927年海陆丰第三次起义胜利后,正式成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新生的政府除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军队外,还担负着艰巨的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任务。值此之际,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开始酝酿成立工农群众自己的银行。1928年2月中旬,时机已经成熟,海丰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将救济金融、便利市面交易列为议题进行讨论。2月20日,正式发布《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令(第四号)》,决定成立劳动银行,主要目的便是为了“使工农贫民在推翻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由此借贷机关,得以从事生产,发展社会经济”[6]232。随即,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便正式联合成立“海陆丰劳动银行”,同时制定和颁布《海陆丰劳动银行发行条例》。从条例内容来看,海陆丰劳动银行主要说明了以银票暂代纸币的缘由,并规定了使用面值和后续纸币印制完成后的兑换安排,同时强调此次银票发行使用的权威性、强制性。以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而论,这样的条例实为迫切之需。

(三)海陆丰劳动银行的作用与结局

海陆丰劳动银行的成立和代用银票的发行一定程度上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这种代用纸币在海陆丰发行后,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它作为苏维埃区域的法定货币,在市场上也流通正常”[3]165。在劳动银行短暂的运行时期,它至少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调济资金,支援革命根据地建设,支持武装斗争。

二,扶助农业生产,废除高利贷剥削。

三,救济金融,便利交易。[7]

当时,革命根据地迫切的任务是保证政权的巩固和稳定,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要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剿”,因此,如何加强武装力量,有效开展斗争,首要的问题便是物资是否能得到保障,因此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后在调济资金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其次,当时还有一项迫切的任务便是需要尽快恢复生产,保障农民利益,因此劳动银行的成立和代用银票的发行对扶助农业生产,废除高利贷剥削实有不可磨灭之功。同时,当时海陆丰地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市场交易实为不便,迫切需要统一的货币来规范市场的秩序,因此劳动银行的出现也属应然。

令人惋惜的是,1928年2月底敌人进攻县城,苏维埃政权受到严重打击,无奈只能撤出根据地,转向山区开展游击战争,而于1928年2月20日建立的海陆丰劳动银行也随之终止,只在历史上存在了极短的时间。

(四)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历史意义

虽然如此,但无可否认的是,海陆丰劳动银行“是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银行,实属创举,具有无限的生命力”[8]68,在历史进程中,对后来革命实践的示范作用、当时革命基础的保障以及对人民立场的彰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示范性经验探索

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创立和运行的经验绝不会因为运动的失利而被历史遗忘,甚至否定,反而会在适当时机为需要的人们提供应有的示范参考。一个鲜活案例即是,“新中国成立前,在多种货币流通并且货币急剧贬值的情况下,海丰民主县政府吸收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发行银票的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制作‘流通券投入市场,与港币1比1同值,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9]。因此,海陆丰劳动银行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在历史进程中仍具有可靠的示范性实践经验参考意义。

2.革命性物质基础

需要肯定的是,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创立,为当时海陆丰开展农民运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为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困难来看,自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以后,对土劣、地主、奸商等的“罚款几无收入,因反动派均杀或逃尽,此时之收入,只靠烟酒屠宰等捐及汕尾来往省港之船舶捐与盐捐,每月亦可得二、三萬元左右,但收入总不敷所出”[6]292。同时,财政上除维持海陆丰军队开支外,还有对邻县的经费帮扶以及对省委经费的上缴,加之敌强我弱的形势,尤其要求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同志保证较为充足的物质准备。因此,对于当时海陆丰革命运动而言,劳动银行的建立,是保障军需民用,支持根据地建设,支撑长期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所在。

三、海陆丰劳动银行之时代意蕴

如上所述,历史上的海陆丰劳动银行有其值得挖掘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在现时代条件下,海陆丰劳动银行是否有其可称道的方面呢?这是值得思考的。

(一)为人民的初心立场

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发展是为了谁,发展又该依靠谁,发展的成果归谁所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至今天一直都只有一个答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顾海陆丰农民运动这段历史,应当强调的是,海陆丰劳动银行的成立也是革命运动中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立场的实际体现。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建立初心在其政府令中已经得到明确,即使工农贫民能依靠这一银行机构,得以扶助农业生产。从实际的作用来看,劳动银行的建立使工农贫民有此借贷机关,以低利贷款行扶助之事,如“对农民、兵士家庭如无能力购买耕牛、耕具和种子、种苗、肥料、饲料之类,可向苏维埃劳动银行办理低利借贷,以扶助农民垦荒、植树、兴修水利”[8]68,可以说,海陆丰劳动银行的建立,一定意义上做到了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在银行职能的发挥上一定程度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一初心立场正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对于当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深远。

(二)在困局谋变革

自古及今,每一次朝代的兴盛都伴随着变革的发生,而变革的发生又往往意味着此前发展的困局。变革即改革。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就是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才有今天新时代之伟大成就,尤其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已然是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战略之一。相较而言,20世纪20年代的海陆丰人民所在的历史时空面对的时代问题和发展困局虽然与其他时代不同,但都是属于到了非变革非革命不能根除沉疴,迎接新生的地步。那么,该如何突破当时的历史困局,实现社会的发展进步,满足当时海陆丰人民的生活愿望呢?当人们发现,地主劣绅、官僚军阀这些占社会的少数并不在意民众的欢喜悲苦,并不会停止或放弃千百年来压迫劳苦大众的剥削习惯后,那么也就唯有变革、唯有革命一途才能开出新天,找到活路。

四、结语

鉴往知来,今天之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行稳致远,不能不看到当前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不能不重视当下现实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到革命历史时期留下的丰厚红色遗产,这些丰厚的红色遗产在今天仍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智慧。需要重申的是,在这其中,海陆丰农民运动中短暂出现过的劳动银行有其值得挖掘和探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蕴。

猜你喜欢
海陆丰革命劳动
海陆丰福佬方言的语音及词义特点研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热爱劳动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