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青春期成为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2024-01-31 21:44刘守旗黄正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情感教育心理健康

刘守旗 黄正平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责任担当;心理健康;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1-0056-03

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青春期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显然不是值得关注的唯一问题。事实上,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因学业不良、人际困扰、自我认知困惑等生发的问题有很多,一组文章确实难以穷尽,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上达成如下共识。

一、青春期应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期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时期。关于青春,无论是黑格尔“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的名言,还是李大钊“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的警句,莫不说明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然而,青春之美好,需要理想,需要奋斗,更需要拼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为拯救危难中的祖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用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对自由和真理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他们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以孙晋芳、郎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在国门刚刚打开的那个年代,发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谱写了属于她们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由此形成的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我们没有理由虚度年华、浪费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途上,需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二、青春期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和重视

青春期,又称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其最突出的标志是性的成熟,表现为男性的遗精和女性的月经。因地区、气候和种族等的不同,青春期存在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我国普遍认为,11~12岁为青春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有提前的迹象。青春期意味着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在这个时期,个体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能否平稳顺利地度过,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未来人生,所以青春期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有人说:“无问题,不青春。”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春期问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尽管我们说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个体在青春期都能一帆风顺、平稳度过。近年来,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得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早恋、叛逆、逃学、校园欺凌、网络成瘾等。

无数事实说明,在这个“多事之秋”,青少年如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就能平稳顺利地度过,否则就有可能产生如前所说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严重的甚至演化为犯罪问题。《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正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有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重度抑郁风险的占4.0%。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曾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些数据,不可谓不触目惊心,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的成长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帮助。

三、情感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不容回避的话题

爱情,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神圣字眼,是异性之间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扉页上所写的这句话,道出了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心声,超越民族、种族和国界,反映了人之为人的本性。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教育不等于爱情教育,更不等于性教育,尽管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甚至主要内容,但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爱即爱恋或恋爱,情即情感或感情。从一定意义上讲,爱情的产生并非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爱情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不容回避的永恒主题。遗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我们的家庭还是学校,对青春期教育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视其为洪水猛兽,加以抵制或反对。其理由不外乎是孩子还小,早恋会影响学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等等。正因如此,早恋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棘手问题。

其实,早恋乃青春期的常见现象。有研究发现,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早恋”现象有如下特性:(1)情境性与短暂性;(2)“群恋性”与外露性;(3)传染性与模仿性;(4)逆反性和反抗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早恋现象是可以教育与引导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包括家长的教育艺术和基本功。比如说,青春期少年尤其是初中女生“一见钟情”现象比较普遍,不仅交友标准比较幼稚和朦胧,而且情绪也很不稳定,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渴望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逆反性和反抗性。成人严加管教干涉、“唠叨说教”规劝愈多,他们愈要为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战,与成年人关系愈不好甚至愈紧张。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家长和教师常常采取“视而不见”“无为而治”的方法,看似不闻不问,实则有疏有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果反而出人意料,早恋现象“自生自消”。

四、青春期问题必须通过教育引导来解决

青春期问题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往往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看待和对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教育引导。

力戒刻板印象,正确看待青春期问题。正如《警惕青春期的色彩“滤镜”》这篇文章所说,“提及‘青春期3个字,似乎总与叛逆、暴躁、失控等负面詞语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人们常常会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从而形成了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比较稳定且不易改变的看法。这种由部分推知整体所形成的定型化,会对我们的认知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妨碍我们对他人做出正确评价。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应力避刻板印象,客观理性、全面公正地看待青春期问题,注意因材施教,强化正面引导,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产生负面作用。

坚定信念,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青少年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和家长如何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这对我们是挑战,也是磨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不舍弃、不言弃、不放弃,方法总比困难多。

注意家校合作,发挥协同功能。青少年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家庭的孩子。研究表明,不少青少年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家庭,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认为将其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排在首位的是家庭,之后依次是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可见家庭对儿童成长之重要。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对青春期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家长。为此,教师必须注意家校合作,发挥协同功能。比如在早恋问题上,家校要密切配合、高度重视,注意方式方法,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尽量不要激化矛盾,做到冷处理。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情感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新建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构建与思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