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质量模型的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构建

2024-02-01 01:29蔡钰太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术室医疗

蔡钰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管理处,广东 广州 510405)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手术室作为医院外科手术开展的重要场所,具有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且精密度较高的特点,这也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精细度高、价格昂贵的特点,且多数设备为进口商品,对于操作者的操作规范有着较严格的要求,需要加强设备管理,规范设备操作标准与流程,从而减少手术室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三维质量模型是美国专家提出的质量管理方法,过去多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且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较少。基于三维质量模型构建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需要定量定性分析,评估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相关管理,确保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为了观察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200件手术室医疗设备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200件手术室医疗设备,包括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鼻内窥镜、超声刀、电动磨钻、心电监护仪、X线摄片机、输液泵、呼吸机等,随机分组。两组设备在类型方面的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设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做好手术室医疗设备的养护工作,加强登记管理,每月检查设备的完整性以及管理措施的执行率,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需要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观察组设备则采用基于三维质量模型的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体措施为:(1)组成管理小组。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包括4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与2名工程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质量敏感指标,并使用三维质量模型确定权重分配。(2)专项培训。对小组成员展开专项培训,明确质量敏感指标选取的目的、意义和权重,并打印成册发放给小组成员,方便成员学习。培训时间为1周3次,连续开展2周。确保小组成员全部合格后才可开始实施。(3)确定管理重点。通过鱼骨图确定手术室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原因,并根据各项故障发生频率及影响进行排序,按照由重到轻的原则提出改进措施,例如,针对部分轮转护士对部分手术室医疗器械不熟悉的情况,需要加强轮转护士的专项培训;对于工作粗心导致的医疗设备连接顺序错误,需要加强个人的批评教育与强化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对于不了解医疗设备使用规范导致参数设置错误的情况,需要加强医疗设备使用操作培训,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对于工作繁忙导致医疗设备没有做好每日自检的情况,需要严格执行每日自检登记制度,做好设备维修管理。(4)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长需要确定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计划,并对计划提出改进意见,每个月组织会议讨论,并指出目前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漏洞,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例如,明确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连接顺序、医疗设备自检登记制度、定期进行医疗设备养护与维修,并将医疗设备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制作成视频,并将视频二维码贴在宣传栏上,可以扫码观看和学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设备管理效果的差异,并比较两组设备维修指标差异,最后比较手术室医护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满意度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设备管理效果的差异

观察组设备的档案完整率、设备完好率、状态标志悬挂执行率、保养牌悬挂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设备,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设备管理效果的差异(n,%)

2.2 2组设备维修指标差异

观察组设备故障发生率、维修费用低于对照组,停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设备维修指标差异

2.3 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两组设备使用情况的满意度差异

手术室医护人员对观察组设备使用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室医护人员对2组设备使用情况的满意度差异

3 讨论

手术室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会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展与实施效果,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医院需要重视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根据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动态监控手术室医疗设备使用状况,及时调整使用计划,做好养护与维修工作,确保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寻找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关键要素,细化管理内容,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同时也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手术室医疗设备操作,要求医护人员都需要严格遵循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做好各项管理措施,确保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由于目前手术室医疗设备数量多且精密度高,加强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有助于减少设备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降低医疗事故与纠纷发生,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例如,2018年5月20日22时36分,朱某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1小时”至某县人民医院就诊,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治疗,但在等待手术期间,由于医院DSA手术设备故障,无法及时手术,告知患者需要等待设备故障维修,但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维修,设备仍未修好,无法手术,医院随机安排患者转院;经过多次转院后,患者在某军区医院进行治疗,但是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存在较多后遗症。之后该患者将首次入院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经过法院判决后,医院在此次诊疗活动中存在过失,需要承担40%的赔偿,总计费用约为39万余元。由此可见,医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关系着医院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强设备管理,减少手术室器械故障的发生。

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及时排查潜在隐患,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各种事故发生。医院还需要定期进行会议总结经验,就目前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查漏补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的有序开展,根据目前手术室医疗设备使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积极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节段性总结计划实施情况,不断反思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纳入下一个环节的质量改进,从而持续提高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

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采取预见性的管理思路,对影响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潜在风险进行提前控制,规避故障发生,确保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助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管理流程,将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加强事先控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技术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维修技术,做好手术室医疗设备的养护与维修工作,确保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设备的档案完整率、设备完好率、状态标志悬挂执行率、保养牌悬挂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设备,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设备故障发生率、维修费用低于对照组,停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手术室医护人员对观察组设备使用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由此可见,利用三维质量模型构建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可以改革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维修成本,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利用三维质量模型构建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效果,能够提高管理措施的执行率,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手术室医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