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EDEM仿真的陈腐垃圾滚筒筛建模和参数优化

2024-02-01 01:29叶志敏黄超肖仲华赵雪媛张彪王松林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过筛筛分滚筒

叶志敏,黄超,肖仲华,赵雪媛,张彪,,王松林

(1.深圳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1;2.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填埋是我国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通过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利用和污染治理,实现塑料回收、腐殖土回收、建筑骨料回收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达到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滚筒筛是填埋场开挖资源化工艺过程中的常用设备。在滚筒筛工程设计、结构及工况条件优化中,存在筛分设备设计条件模糊、工作参数过度依赖工程经验的问题。EDEM软件是基于DEM离散元理论开发的数值仿真软件,可模拟滚筒筛的运行工况,并对设计、结构及工况条件进行参数优化,减少设备研发及改进成本。本文通过EDEM模拟实际工程中垃圾滚筒筛的筛分过程,并对滚筒筛工况条件进行优化。

1 整机结构及工作条件

陈腐垃圾在滚筒筛筛分前,需经历上料、布料、人工分选、磁选和振动筛分等过程,去除大件干扰物、金属和建筑骨料等。

滚筒筛主要由上料装置、挡料板、滚筒筛框架、滚筒筛支撑架、带孔筛筒、收集装置、电机等组成。课题研究依托的滚筒筛电机功率为11kW,筛孔孔径为40mm。垃圾滚筒筛作业时,通过调节电机功率实现滚筒转速的调节。

2 垃圾颗粒仿真及参数确定

2.1 物料特性分析

为获取陈腐垃圾特征,依据《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2009)》,采用四分法对陈腐垃圾进行成分分析,共获得20个垃圾样本。通过数据分析,主要成分为塑料,占比约45.47%;纸张类占比约5.07%;其他有机类占比约19.71%;其他无机类占比约26.92%;金属质及玻璃类含量较少,分别占比1.36%和1.46%。陈腐垃圾容重平均值为244.50kg/m3。

采用标准筛对滚筒筛进出料进行颗粒级配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分选、磁选、振动筛后垃圾进料依然以橡塑类为主,占比53.65%,其次为小颗粒混合类占比11.08%,金属类经磁选后明显减少,仅占比0.9%。在滚筒筛进料中,90%的橡塑类颗粒分布在40mm以上,经滚筒筛筛分后橡塑的含量明显的降低,橡塑类占筛下物比重8.42%。纺织、木竹、灰土及砖瓦陶瓷类占比也有小幅度下降。筛下物主要成分为小粒径混合类,占比74.45%。滚筒筛进料粒径集中在>10mm,占筛上物的86.83%,其中>60mm最多占比33.97%。经垃圾滚筒筛筛分后,筛下物粒径集中分布在2mm-40mm,占筛下物的86.88%。筛下物中仍有0.86%的粒径大于40mm的垃圾颗粒。

2.2 垃圾颗粒建模

根据上述物理特性分析结果,将垃圾颗粒按照组成成分及粒径进行建模。经过预处理后,滚筒筛进料成分中金属类、厨余类和纸类占比极少,不对该三类垃圾进行建模。颗粒模型按生活垃圾进料主要组成分为7类,分别为灰土类、混合类、橡塑类、砖瓦陶瓷类、木竹类、纺织类和玻璃类,编号为A1-A6(图1),其中灰土类和混合类共用A1球状模型。模型类别及粒径设置如表1所示。根据粒径级配实验结果,分别选用10mm、15mm、30mm、50mm、80mm等尺寸对生活垃圾各组成成分进行建模。建模依据为粒径级配实验中各组份的粒径分布,如表1所示进料中橡塑类分布于10~20mm、20~40mm、40~60mm、>60mm四个区间,占比分别为1.85%、6.14%、24.76%和67.25%,根据滚筒筛进料物理成分分析橡塑类占比53.65%,由此可将模型尺寸设为15mm、30mm、50mm、80mm四个部分,各尺寸模型总质量按照粒径级配比例设置。

表1 生活垃圾颗粒模型设置及参数

图1 建模设置

2.3 主要参数设置

根据垃圾滚筒筛的整机结构进行等比例建模。滚筒长度为8m,半径1.2m,出料口安装高度1.5m。筛孔为长条形方孔,展开尺寸为40mm×900mm,筛孔密度排布为8×91。在Rhino 7中进行模型构建,滚筒筛模型如图2所示,导入EDEM中进行求解运算。

图2 滚筒筛建模图

在EDEM参数设置时,涉及进料的剪切模量等参数设置,鉴于生活垃圾各组成成分复杂,测得混合组分的力学性能困难,力学参数设置为常规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混合塑料类采用聚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同时含水率是影响筛分效率的关键因素,不同含水率的颗粒碰撞恢复系数和摩擦系数会有变化,如湿润土壤碰撞系数接近为0,碎石之间碰撞系数为0.38~0.68,在EDEM参数设置时,应考虑含水率和颗粒种类对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以进料成分及粒径分布为依据,对垃圾颗粒进行建模,模型类别及粒径级配具体参数见表1。采用Hertz-Mandlin(no slip)基本接触模型,通过设定各组成成分总量控制进料时间为10s。

3 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倾斜角度对滚筒筛筛分效率的影响

颗粒质量流速控制在1.16kg/s,进料时间10s,滚筒筛转速设为18r/min,探究滚筒筛倾斜角度对筛分效率的影响,倾斜角度梯度设置为1°~15°。进料模型中,小于40mm的质量占比为42.34%~45.26%,与实际粒径级配测得的结果相近。通过颗粒累计曲线判断,选取筛下物累积质量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数据,作为筛分效率的计算依据。结果发现,在进料量一定时,当倾斜角度改变,筛下物累积质量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差距不大,均在13.5s左右。且当倾斜角度增大时,筛下物累积速率降低。

图3反映了滚筒筛倾斜角度与筛分效率之间的关系。当滚筒筛的倾斜角度在6°~9°时,筛分效率较高,在倾斜角度为7°时,筛分效率最高为98.47%。当倾斜角度小于等于3°时,观察到物料在滚筒筛的前端堆积,在滚筒内的停留时间长,筛上物收集效率极低。当倾斜角度大于9°时,生活垃圾颗粒在滚筒内运动速度较高,生活垃圾未充分经过滚筒筛的筛分,直接从筛筒末端流出,筛分效率降低。当倾斜角度为10°时,筛分效率仍有84.6%,其原因是滚筒筛长度较长,给物料提供了足够的过筛时间。当倾斜角度大于14°时,滚筒筛的效率急剧下降,此时,颗粒水平方向的速度影响远大与水平方向的速度。滚筒筛倾斜角度综上所述,7°为该滚筒筛的最佳倾斜角度。

图3 不同倾斜角度滚筒筛分效率

在连续进料50s过程中,观察不同倾斜角度滚筒筛的筛分情况。在倾斜角度小于3°时,滚筒筛前端颗粒出现堆积,筛分效率低。当倾斜角度逐渐增加,倾斜角度为5°~7°,在前端累积颗粒减少,筛分效果较好。当倾斜角度过大,可以明显观察到前端累积物料进一步减少,但筛下物收集率低,物料未经过筛选便运动到筛上物收集处。

3.2 不同倾斜角度和转速对过筛时间的影响

根据物理成分分析实验,进料中橡塑类占比53.65%,密度大的无机混合类占比约38%,可将入射颗粒简化为橡塑类和无机混合类两种类型。设置倾斜角度分别为1°~15°,初步计算时长100s,每0.1s记录一次数据,对过筛时间超过100s的进行延长计算,记录筛上物全部从筛筒分离出所用的时间。

如图4所示,在转速为18r/min,进料量为11.6kg/s时,过筛时间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倾斜角度为1°和2°时,停留时间超过180s,物料在滚筒筛前端堆积。倾斜角度为7°,转速为18mm时,过筛时间为49.7s,筛分效率为98.47%,是本垃圾滚筒筛的最佳工况。综合考虑筛分效率,角度设置为5°~9°,可以使筛分效率在86%~98%,过筛时间为43.4~69.8s。

图4 过筛时间与倾斜角度的关系

当倾斜角度为7°时,探究不同转速对物料过筛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转速增大时,物料过筛时间逐渐减小。当转速为9r/min时,筛分效率为82.99%,物料在滚筒内做小幅度滚落运动,但过筛时间超过150s,持续进料时物料易发生堆积。在转速9~18r/min,滚筒筛转速增大,过筛时间大幅减小;在转速大于27r/min时,过筛时间减小幅度放缓,其原因是转速增加离力增大,部分物料做近似圆周运动前进速度放缓。

4 结语

(1)通过物理成分分析实验和粒径级配实验,得出滚筒筛进料主要成分为橡塑类、砖瓦陶瓷类及小颗粒混合类,分别占比53.65%,16.79%及11.08%;出料主要成分为无机混合类占比74.45%。进料粒径主要分布于大于40mm,占比57.57%;出料粒径主要分布于2~40mm,占比71.02%。

(2)综合考虑筛分效率和过筛时间,倾角7°及转速18r/min,筛分效率98.47%,停留时间49.9s,是该工程滚筒筛的最佳工况点。

猜你喜欢
过筛筛分滚筒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混凝土掺合料回收装置
玉钢烧结整粒筛分系统设备改造
我们成功了
昆钢2500m3高炉槽下筛分管理技术进步
复合剪刃滚筒飞剪开发应用
一种防凝固的ABS塑料改性用切粒冷却过筛一体装置
焦糖布丁
小牛粒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滚筒截割轨迹规划
曲线拟合方法测定土工布有效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