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的策略

2024-02-17 20:0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冯丽萍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观念法治意识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冯丽萍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道德观念形成、法治意识提升为关键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治观念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日常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抓牢课堂阵地,通过设计丰富多元、层次渐进的学习活动,建设基于真情实境的高效法治课堂,在道德教育的熏陶中突出法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强调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以及规则意识,引领学生从课堂中的法治知识获取积极转向生活中的观念切身践行,激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人人讲法治、人人守法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结合真实生活,开展趣味普法

法治观念是现代化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学生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责任,教师在平时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认知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常态化的生活现象解读中宣传法律知识内容,感受到法律在学习生活中的“零距离感”,尝试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处处与法律相关,法律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且有秩序,初步树立自觉尊重与维护法律的观念意识。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法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法治教育宣传片》等影片的形式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接着教师设计了启发式对话问答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摆事实、举例子的方法描述与法治相联系的生活现象,如父母送我去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通行、每周一学校都会升国旗奏国歌、父母平时对我们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教育等生活中的小事,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在讨论互动中进行连线,从而深刻认识到生活中的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生活现象,可能会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法》等内容,认识到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受到法律约束的同时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一课时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布置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的作业,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关于法律法规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通过自主搜集网络资料查一查这些法律法规下的生活现象,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法律,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巧借情境案例,深层解读法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景案例的巧妙利用是创建高效法治课堂的核心内容。由于现在的社会信息传播极为迅速,一些关于法律知识的真实案例就在我们身边,并对学生的生活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普及法律知识,更应该借助社会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探究中习得教材中的法律知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法律知识熏陶,鼓励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引入真实的情境“一个男孩诞生后,父母将他取名为高翔,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高翔健康茁壮地成长,7 岁上小学,13 岁上中学,高翔非常喜欢写童话故事,他的故事被某杂志社录用后,并获取了一定的报酬。高中毕业后的暑假,他在肯德基勤工俭学,获得3000 元的报酬”,通过鼓励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圈一圈、说一说高翔在成长过程中享有的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公民意识,认识到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提升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意识。

再以“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时旨在让学生深层理解作为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在生活中能运用法律这一无形的武器保护自己。因此,教师通过引入这样一则真实案例:小华是一名初中生,今年16 岁了,他不爱学习,父母认为他继续上学也是在浪费时间,于是把他送到工厂里做打包工;在工厂上班期间,他认识了不良青年,于是学会了抽电子烟、喝酒、打老虎机聚众赌博等,一天晚上他为了有钱去赌博,竟选择入室盗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在逮捕时,公安人员念在他是未成年人,采取了不开警车,身着便服,不公开审问的形式对他进行了教育。在学生看完这个社会真实案例后,教师通过设计层次渐进的问题链条:①小华父母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项规定?②小华这样的遭遇,带给了你什么启发?③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有哪些基本权利?促使学生在小学分析交流中认识到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切实原因,以及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三、设计多元活动,厚植法治观念

建构高效法治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设计层次渐进、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促进法治认知,丰富情感体验,促进心灵生长;通过丰富法治教育活动内容,创新法治教育形式,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远离青少年犯罪,学会尊法、崇法和守法。以《国家机构有哪些》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时旨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简要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当地法院一日游”的实地寻访活动,通过零距离地了解基层法院审判过程和法院文化,切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学生在实地寻访中了解到法庭的基本情况,诉讼的基本常识以及法院案件办理的基础流程等等,加深对法院工作的初步认识,深入了解法庭内的布局、开庭流程以及审判工作的意义;教师还组织学生走上审判台,敲响法槌,开展“模拟法庭”的实践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在具身体验法官、原告、被告等不同角色中,认识和领会到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庄严肃穆。在“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中,有学生模拟的是审判长这一角色,他感受到现场气氛的肃穆和身上责任的重大;有学生模拟的是原告和被告的角色,他们认识到法律的设置并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证人们能更好地享有自由的权利。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参观体验式普法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法治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从小树立知法用法的观念意识。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系列专题普法活动,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法治主题小报绘制”“法治黑板报绘制”等活动,或是在升国旗、成人礼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中精心设置“敬礼宪法”等环节;或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宪法、讲宪法、学宪法活动,引领学生在深刻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深化法治观念的价值体认,推动法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搭建互动平台,拓宽法治视野

在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要积极联合家庭资源,激发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的价值作用,鼓励每位家长认识和注重家庭法治教育,牢固树立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意识,通过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积极转变,在生活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思想道德规范,促进知情意行的融合统一。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课余生活中通过亲子阅读、亲子观影、亲子社会时事交流等方式,积极拓宽他们的法治视野,通过深层探究课堂之外的法律知识,培育学生正确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

综上所述,高效的法治课堂建设能充分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成效。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深入解读分析法治教育的关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巧妙利用社会中的真实案例,在自主搜集资料、合作交流互动、情境真实模拟、丰富阅历体验等活动中,促使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知法守法,在生活中学会用法律这一武器保护自己,为自身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观念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维生素的新观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健康观念治疗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