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导引术对上交叉综合征的作用探讨与相关动作分析 *

2024-02-18 03:41陈烨彤黎珊妃张斯琦屈家宁瞿启睿姚敬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方肌马王堆两臂

陈烨彤 黎珊妃 张斯琦 屈家宁 瞿启睿 许 明 姚敬心

(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最早由捷克神经学家Dr.Vladimir Janda 提出,是由矢状面上的肌肉生物力学失衡引起的慢性运动系统疼痛综合征,即由于背侧的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位于腹侧的胸大肌和胸小肌紧张,颈部前侧深层屈肌、斜角肌、中下斜方肌、菱形肌肌力薄弱而出现的头部前伸、颈椎前凸和胸椎后凸增加等姿态变化[1]。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电子设备逐渐普及,“低头族”随处可见,UCS 发病率逐年增高,并趋于年轻化。崔立津等[2]、李珊珊[3]研究发现,颈椎姿势产生的不良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群体中,若未能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则很可能发展为UCS。

目前,针对UCS 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运动机能贴布、针刺等,缓解肌肉僵硬、改善颈椎弯曲曲度、减少颈椎压力。近年来,传统功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UCS 的治疗中。马王堆导引术作为湖湘特色的中国传统功法,用导气和引体的方式促进十二正经的气血津液循环,荣养四肢、调和气血、健身防病[4]。那么,马王堆导引术对UCS 的治疗有怎样的作用?文章将展开论述与探究。

1 UCS的发病机制

1.1 解剖学依据 UCS 主要是错误姿势的过量运用,导致上斜方肌、胸大肌和胸小肌等肌肉紧绷,颈部深层肌群如屈肌腱、上斜角肌、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等肌肉松弛,引起身体运动模式异常,患者常表现为“圆肩驼背”[5],即头颈部不自觉前倾。其解剖学特征,表现为颈椎前凸加重、胸椎后凸增加,从身体侧面看脊柱呈“C”字型。这样的身体形态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

UCS 与头颈胸肩部肌群、脊椎动力学平衡障碍密切相关。人体的正常运动模式要求各关节周围的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在肌肉力量与长度上取得平衡,肌间正常的生理拮抗力可以在脊柱关节运动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节活动中心,并保证了在关节活动时,脊柱直立、对称的稳定姿态,减少异常的关节运动模式[6]。研究[7]表明,肌肉长时间持续等长收缩,容易导致肌肉负荷增加,从而形成UCS,加重头颈肩部肌力的失衡。而长时间采用不良姿势伏案、不适当的运动训练;颈椎出现退行性改变,颈椎前凸增加;外感风寒湿邪,致颈部气血运行不畅;少女踏入青春期后由于胸部发育而害羞,刻意身体前倾、垂头等[8-10]均为UCS的常见病因。

1.2 中医学理论 从中医角度分析,UCS 属于“筋出槽、骨错缝”,即为筋伤[11]。《易筋经》中记载:“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筋可以看作是人体关节活动的纽带,它附着在骨骼、汇聚于关节,即在正常情况下筋骨紧密相连。“筋束骨,骨张筋”,筋的附着功能还可以维系骨关节与周围组织之间正常的结构关系,使其处于平衡状态、能够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功能需求,即“筋骨和合”[12]。一旦二者平衡状态被打破,筋骨失衡,关节和肌筋极易脱离正常解剖位置,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素问·五脏生成论》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宣明五气》记载:“久行伤筋”。《灵枢·经筋》记载:“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UCS患者长期不协调的运动模式和异常运动姿态,对颈肩部筋肉造成损伤,导致气滞血瘀、肌肉痉挛,痉挛又加重了筋伤,使颈肩部肌肉逐渐失衡,形成无力松弛肌肉与紧张僵硬肌肉的交叉对线,关节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改变,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及身体形态异常[13]。

2 动作分析

2.1 挽弓

2.1.1 动作描述 挺胸拔背,两脚与肩同宽,自然屈肘,两手掌心相对置于胸前,吸气时由于胸廓扩张自然带动两手掌心分离,呼气时胸廓恢复自然带动两手掌心靠近。一只脚脚尖踮起,以足跟为轴,将脚尖适度外展,将一只手送出直至手臂完全伸展,掌心向上。踮起的脚尖落下,另一只脚足跟踮起,以脚尖为轴,足跟外展,两脚成川字步。一手手臂旋前屈肘,掌心向下,肩胛骨内收带动该手臂水平拉伸,同时该侧骨盆上提外顶。

2.1.2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挽弓对应手太阴肺经,挽弓伸臂时,意注体内,气机从胸中,经肘窝贯注于拇指端(少商穴)[14]。两臂似拉弓状,拉伸胸大肌和胸小肌、放松胸部肌群;肩胛骨内收,刺激菱形肌和斜方肌中束主动收缩,增强UCS 患者薄弱肌群。侧顶髋动作强调骨盆的稳定性,刺激同侧下肢肌肉静态收缩发力,保持稳定。头颈部转动,放松颈部僵硬的肌肉。

2.2 龙登

2.2.1 动作描述 足跟相贴,以足跟为轴,脚尖外展成八字步。两掌自然下垂,贴着体侧上提,屈膝下蹲,两掌向斜前方下插,尽可能地向远处伸展。至全蹲时,两掌掌根相贴,呈莲花状张开手指,双掌缓缓举过头顶,两掌跟分离展开,手掌下压,脚跟缓缓踮起,低头目视下方。两脚跟下落,两掌内收置于胸前,两肩外展,中指点按大包穴。

2.2.2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屈膝下蹲,两手向远处伸展,舒展脊柱和背部肌肉(背阔肌、竖脊肌等),由于站立踮脚时支撑面较小,故强调全身的平衡及稳定性,可提高下肢肌肉力量。手掌下压,可拉伸屈腕肌。同时,踮脚可提高全身的平衡能力。

2.3 鸱视

2.3.1 动作描述 目视前方,身体适度左转,右腿向后屈膝,左脚跨出一小步;两掌内旋摩两肋,经体侧向外划弧上举;左膝微屈,右脚慢慢从后向前踢,脚绷直;手腕背侧相对,手肘微屈。两臂上伸,肩胛骨内收,两肩后拉舒展,头项保持正直,右脚勾脚尖;右脚收回,左膝伸直,并步站立,两臂下落回身体两侧。

2.3.2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两臂上举、肩胛骨内收,刺激斜方肌中束、三角肌、肩胛提肌等主动收缩;右脚向前踢出,脚尖勾起,充分拉伸腘绳肌、腓肠肌、小腿三头肌;左膝微屈,拉伸股四头肌;为维持躯干稳定,腹直肌、腰大肌、腰方肌发力,锻炼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

3 讨论

3.1 马王堆导引术的干预途径 马王堆导引术作为中国传统功法之一,融合体育锻炼与医学理论,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为一体,具大成之美,不仅能满足人们日常健身需求,同时能促进传统中医文化的弘扬发展[15]。目前,国内外对于马王堆导引术的应用性研究较为有限[16]。许多研究[17-20]表明,马王堆导引术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免疫功能、身体机能指标。马王堆导引术注重整体观,强调心、身、息合一,能够通经活络、颐养心肺,有平气血、宁心身的功效。运用马王堆导引术对高血压病、肥胖症等常见慢性疾病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提高机体功能[21]。

马王堆导引术以“三调合一”为主要特征,而其中之一的“调身”即为调整身形。其可以通过肢体的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提落、开合等运动形式,对机体各部位进行训练,维持肌肉的最优生理状态。在第一式“挽弓”中,两臂向左右缓慢拉开,一臂往外侧前上方送,一臂屈肘沉肩向下压,似扩胸拉弓状,在充分调动和激活肩颈肌肉的同时,牵伸手太阴肺经,有效强化中下斜方肌、放松胸大肌,干预治疗UCS。“龙登”通过屈蹲舒展、两臂上举和提踵而立,疏通三焦、调通水道,恢复脾脏升清功能,促进颈肩腰腿部的气血运行,缓解颈筋硬而出槽,柔筋而正骨合。“鸱视”通过上步抬腿踢脚,两臂上伸后拉肩颈,刺激颈部原穴,加强自我按摩,通畅足太阳膀胱经,调节经络、运行气血,起到外抵病邪、内安五脏的效果。以上3 个动作主要用于改善头颈肩胸部肌肉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的状态,可改善UCS,纠正颈椎、胸椎过度前凸、后凸,恢复头颈肩胸部肌肉平衡,增强患者身体素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质量。

3.2 进行单个动作研究的必要性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分为预备式、第一式挽弓、第二式引背、第三式凫浴、第四式龙登、第五式鸟伸、第六式引腹、第七式鸱视、第八式引腰、第九式雁飞、第十式鹤舞、第十一式仰呼、第十二式折阴、收势。除了预备式和收势之外,其余十二式与人体十二正经一一对应,功效各有不同。选择单个动作进行分析,挑选改善UCS 疗效最好的几个术式进行锻炼,各式的锻炼要点不同,对单个术式进行分析研究,使练习者注重各个动作的要点,提高动作质量。

4 小结与展望

由于对UCS 的重视度以及马王堆导引术的普及度不够,利用马王堆导引术来改善UCS 的研究很少。文章在了解我国UCS 的发生和治疗的现状基础上,通过对马王堆导引术中挽弓、龙登和鸱视3 个动作进行动作剖析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其对UCS 的作用与功效,为传统运动康复治疗UCS提供新途径和依据。

在倡导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马王堆导引术这一传统运动疗法践行了“体医融合”的理念,然而其相关科学研究及在健身保健的应用,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需更多学者加强对马王堆导引术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运动方案研究,重视运用动作剖析的研究方法,普及、推广马王堆导引术。

猜你喜欢
方肌马王堆两臂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马王堆下有古墓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正常人不同臂展角度上斜方肌的弹性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口令
擦颈甩臂来降压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人腰方肌的肌构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