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小档案

2024-02-19 18:03潘思思
新班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棒棒建设性生气

潘思思

众所周知,愤怒情绪会让人出现不可控制的言行。为什么一些学生更容易愤怒?当学生有了愤怒情绪以后,我们又该怎么引导他正确解读自己的情绪,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愤怒,理性地处理愤怒情绪呢?我以“愤怒小档案”为例,探讨如何提升学生觉察、表达、调控、管理愤怒情绪的能力。

以下是我针对3个四年级学生做的愤怒档案,包括易愤怒学生的个性特征、特殊成长环境、教养方式、引起愤怒情绪的典型事件,以及日常“愤怒指数”等,并进行归类,为探索提升小学生管理愤怒情绪能力的策略提供支持。

正确认识,了解愤怒情绪

愤怒情绪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是人们在攻击、威胁、羞辱等强烈刺激下,感到自己的意愿受到壓抑、行动受到限制、尊严受到伤害时所表现的极端情感体验。因为它常常会带给自己和别人不舒服的感受,并让发怒的人言行失控,所以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否定愤怒情绪。

1. 愤怒是自我保护的铠甲

我们根据表现形式把愤怒情绪分为“积极愤怒”和“消极愤怒”。小学生消极愤怒的具体表现包括哭、摔东西、争吵、辱骂令其生气的人、吼叫等;积极愤怒主要包括向他人倾诉、向对方提出建议,以及运动、自省、保持冷静、出去玩等。这样的愤怒又被称作建设性愤怒。

小学生之所以愤怒,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如不被批评、不被冒犯,不被欺负等。愤怒档案中的3名同学因愤怒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只不过这种保护是过度的。对于愤怒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管理和驾驭,能从“消极愤怒”走向“积极愤怒”。

2. 愤怒是个体独特的体验

根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愤怒情绪可分成“状态愤怒”和“特质愤怒”两类。状态愤怒把愤怒情绪看作一种情绪状态,是指学生在某些情境中愤怒的感觉。这类愤怒出现的频率强度与情境的关联较大。

特质愤怒是把愤怒看作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指学生对不同情境的普遍反应倾向,比如我们会看到个别学生特别容易生气、脾气暴躁。特质愤怒出现的频率强度与学生个性特征和长期所处的环境有一定关系。

从愤怒档案的数据来看,93%以上的小学生出现的愤怒情绪是状态愤怒,即由具体情境引起的愤怒。而从记录的事件来看,很多事件在他人眼中都被认为不足以引发愤怒。

所以,愤怒档案提醒我们:愤怒是个体独特的体验,当别人定义的“没关系”遇上当事人定义的“很重要”时,别人就很难理解当事人的愤怒了。

因而,我们要了解学生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必须从本人的视角去感受,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建设性表达愤怒情绪,预防学生从偶发性的状态愤怒走向常发性的特质愤怒。

3. 愤怒是需要被识别的情感

按照愤怒情绪的表达对象,我们可以将愤怒分为“外向愤怒”和“内向愤怒”。内向愤怒是指生自己的气,外向愤怒通常指向外界。在愤怒档案中,我发现同学、老师和家人是小学生表达愤怒情绪的主要对象。

在愤怒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3个男孩子的表现都是外向愤怒,指向同学和老师。如:小昊把同学的玩闹定义为是对他的攻击,所以感到愤怒。小耀认为老师的批评使他感受到了威胁,从而引发了愤怒。订正作业一再错误给棒棒带来很强烈的挫折感;英语科代表碰到桌子,导致他写歪了字,再一次带来挫折感;老师的批评,使挫折感持续上升,从而引发愤怒。

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力,穿越当事人的怒气,去捕捉他怒气后面的真正情感。

理解接纳,认同愤怒情绪

可能有人会问:棒棒因为科代表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桌子,字写歪了就发怒、骂人,这样的行为,任由他吗?小耀在课堂上坐姿散漫,也任由他吗?

1. 体察成长环境

结构学说认为,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认知评估,即注意到外界发生的事件后,认知系统会自动评估这件事的感情色彩,从而触发接下来的情绪反应。例如,看到小狗靠近,爱狗人士会觉得它很可爱,一般人也觉得没事,但一个人曾被狗咬伤过,他就会觉得危险,变得紧张。所以,情绪往往跟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联。如小耀出生后一直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不在身边;上小学后开始在校寄宿,直到四年级转学到现在的学校,回到父母的身边。

在与小耀的沟通中,他说,在幼儿园、小学时,老师说他不乖,有一次打他,还有一次不给他吃饭。小耀边说边流眼泪。我让他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分(最高分是10分,最低分是0分),他给自己打了3分。

在与小耀妈妈的沟通中,小耀妈妈说,小时候孩子比较调皮好动,喜欢动手动脚,老师经常打电话叫家长。

小耀这个孩子,原本就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寄宿的经历,非常没有安全感;又由于男孩子好动、调皮,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较多,认为老师会欺负他。当他到新学校,还不确定老师会怎样对待他的时候,他就觉得,承认自己错了,会受到欺负,会受到惩罚。所以,他会大哭,会害怕,觉得受到了威胁,然后坚持不认为自己有错。

因此,当孩子跟别人相处不好时,我们首先要体察孩子的内心。其次,一定要考量他背后的家庭和他整个成长过程。方方面面都去考量,我们就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2. 明确接纳对象

我们接纳的对象不是行为,而是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情绪。比如棒棒的受挫感、小耀的不安全感等。

但是,我们最常见的应对方式方法往往是否定情绪:“同学不过是不小心撞了一下你的桌子,你没有必要生这么大的气。作业订正不好,还发脾气骂人,你这样做对吗?”

这样的应对方式很常见。教师一句话切断了与学生的连接,没看到学生情绪之前,直接对事件定性。学生会觉得教师根本不理解自己。

教师或是连着抛出几个问题:“你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坐吗?老师批评你是为了谁好呢?老师为什么要冤枉你不冤枉别人呢?你这样乱发脾气对吗?”

教师这么回应,其实并不是想要一个确切答案,而是在传递一种指责。因此,愤怒小档案中的棒棒在老师批评他态度不好后,与老师大吵大闹,认为自己没有错。小耀和班主任交流时,大声哭泣半个小时左右,认为自己没有错。

因为一开始,他们的情绪就没有被接纳。

我们需要明白:心态越平稳的时候,才越能捕捉到细微的情绪差别。

3. 优先处理情绪

对学生而言,当一件事情引起他的内心波动,且波动超出承受范围之后,他对于事情的认知狭隘就出现了。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切入事情解决,而是要先进行情绪辅导。

我们知道要观察学生的情绪,但有时候我们会着急,会受到自己原有思想的误导。在处理学生的情绪时,我们必须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进一步探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并不断地提醒自己,我真的看清楚了吗?

以棒棒身上发生的典型事件为例,我们可以采取七步情绪法处理学生情绪。具体情绪处理过程见下表。

这样,不但不会出现孩子与老师大吵大闹的现象,还能让孩子在问题中学习理性应对愤怒情绪的方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脑进化的过程是“生理—情绪—思维”,大脑运作的方式也同样是“生理—情绪—思维”。所以当我们无法应对孩子的脾气、和孩子对着干时,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情绪处理这个步骤,总是在孩子开始闹情绪的时候就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当我们接受了孩子的情绪,接受他的生气,接受他的愤怒,认为他出现这些情绪完全正常时,他就能开始变得冷静,并能够理智思考了。

重构认知,转变愤怒情绪

“ABC情绪法则”告诉我们:导致情绪的最直接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我们是对事情的不同看法。

1. 运用ABC法则,探寻自我内在需要

举个例子,班里有3个孩子考试得了85分:一个是班长,拿到卷子,愁眉苦脸的,晚上我还收到了她妈妈询问孩子学习情况的短信;一个是成绩中等的男孩,85分跟预计的差不多,没什么感觉;一个是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拿到试卷欢呼:“哇,我考了85分!”还跑过来向我汇报。奶奶来接他时,一个劲儿地感谢我:“老师,谢谢您,全是您的功劳啊!”

这个例子很直观地表现了两点: 1.事之所以是事,是因为我们把它当成事儿;2.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它与我们期待的不一样。

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经常绕进事情中,而引发学生对立情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体会到事情之所以被学生当成事情,是因为这件事跟他的某种需要相关联。

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件事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是事?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成好事?你期待的到底是什么?什么跟你想的不一样……

这样,通过探寻内在需要,设定目标,我们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2. 写好ABC日记,提升情绪觉察能力

ABC情绪日记可以让学生记录内在想法,并借此调整、重构认知,比如小昊做了以下记录。

写下ABC情绪日记以后,他觉察到了自己当时的想法。他告诉我:“其实我的想法是有些不对的。因为小米平时就比较调皮,他拿走鞋子虽然不对,不过也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我没必要那么生气,砸他一下就差不多了,不砸也没关系。”从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小昊的认知重构,他的情绪反应也有了明显变化。

“我对我的朋友生气了。我对朋友说:我生气了。生气消失了。我对我的敌人不说我生气了。我的生气还在。”这是国外非常有意思的一则谚语,它其实也说明了,觉察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3. 用好ABC日记,建设性表达愤怒情绪

小学生拥有愤怒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愤怒。通过言语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愤怒,是建设性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

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样用积极有效的言语向小米表达愤怒呢?小昊在他的ABC日记中进行了记录。

在征得小昊同意后,我请来了小米。面对小米,小昊说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小米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离开时手搭在对方肩膀上,显然,这一刻他们有了很好的心理连接。

对学生而言,当他们意识到:我现在是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情绪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样的需要?通过哪些行动可以让我的情绪进行调整、让我的需要得到满足?有了这样的思路,我们的辅导就可以结束了。孩子们能够熟悉自己的愤怒情绪,并且一有苗头就能够察觉、倾听、认可它,就可以成为愤怒情绪的主人,可以让愤怒情绪在合适的时候保护自己,也可以让它在充满喜悦和爱的内心世界里被表达。这样孩子就能宁静、平和,并放眼长远,不拘小事、理性对待问题。(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棒棒建设性生气
棒棒的嘟嘟
棒棒精彩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棒棒哒
生气汤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