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分析

2024-02-21 02:32刘现锋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2期
关键词:头针镜像上肢

刘现锋

(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中风康复科,山东 淄博,255035)

脑梗死后患者上肢痉挛性瘫痪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通过被动运动、翻身、步行等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总体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1]。头针是针刺头部特定穴位治疗疾病的中医外治方法,可通调周身之阳气,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并可刺激大脑皮质,促进各皮质功能区的协调和神经纤维的再生和重塑,有效改善因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患肢的运动功能的康复。镜像疗法是指使用一种叫做镜盒的简单装置,用一面镜子反射出等高质量的物体和距离,将患者的正常肢体镜像替代受累患侧肢体,并以视觉反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消除患者的异样感受,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2]。但目前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张店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本项研究;本研究得到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病程(d)病位男女左侧右侧观察组40221867.98±4.2936.99±13.012218对照组40211968.36±4.2037.69±12.552119 t/χ22.446-0.400-0.2452.446 P 0.446 0.690 0.8070.446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并经CT或MRI明确诊断;②首次发病,病程2周~6个月,且是单侧肢体存在偏瘫症状;③患者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④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本项研究;⑤无颅脑损伤、肢体功能障碍等既往病史。

排除标准:①病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者;②合并关节炎等病变;③患精神类疾病者;④存在晕针或针刺禁忌证者;⑤患严重感染类疾病者;⑥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和镜像疗法,具体如下:(1)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有良肢位的摆放,作业及运动治疗等。其中,作业治疗包含了上肢关节的牵伸和松动,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了推滚桶、转移小球、搭积木等训练项目;运动治疗主要有主动、被动运动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训练,变换姿势训练等。两种治疗方法均为1次/d,30 min/次,5次/周,持续治疗4周。(2)在使用镜像疗法时,要让患者坐在训练台前面,桌子上放一个镜盒(镜盒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调整)。镜子被放置在能让患者看见自己镜像的地方。患侧在镜面的背面,健侧在镜面的正面。建议患者做上肢抬起,前伸,握物等动作,并要求患者在镜中看清楚自己健侧上肢的动作。利用所见的映像,让患者想象自己的视线已经越过镜子到达对侧,想象看到的是患侧上肢的运动,也就是患者被要求视线避开健侧,透过镜子只看到患侧移动。并要求患者对着镜子,使患手与健手上做相同的动作(举手,伸臂,抓物等)。要求每一个动作需持续5 min,尽可能使关节运动的范围达到最大。30 min/次,5次/周,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头针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之后,取穴按照《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4]中提出的方法,选择与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中2/5处、百会、四神聪,选择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规格:0.30 mm×40 mm),沿着上述穴位进行3~4段接力式的透刺,针体与皮肤形成大约30°的角度,当遇到阻力时,针头略微后退,将针向后调整后再次刺入,直至达到帽状腱膜下,针刺深度控制在30~35 mm之间。施针后作1~2 min的快速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MA-UE)[5]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分别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反射活动、运动控制和肌肉力量进行评估,33个项目共66分,得分越高表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好;(2)采用Brotez的手功能测试[6]评估患者痉挛程度,Brotez是由面向日常生活的导向性测试任务组成,共有7项,每一项得分由低到高分为不同的等级,所有测试项目得分一共有60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功能越好;(3)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量表[7]评估患者生活能力,主要用于评价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满分为100分,其中,60分为基本生活自理,41~59分为中等障碍,21~40分为重度障碍,20分为完全依赖;(4)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8]是一种评估患者功能独立性的量表,该量表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进行评估,共包括18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满分均为7分,总分为126分,分值越高表示独立性越强;(5)治疗前、后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GE,VolusonE8)检测患侧脑血流量情况,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测量3次,取平均值。(6)采用功能综合评估量表(FCA)[9]评估患者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两个方面,共18个项目,采用1~6分的分级方法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综合功能越好。(7)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定量表(NIHSS)[10]评定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评分区间为0~42分。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反之越轻;(8)采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分12个维度,4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49~24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其中年龄、病程、各量表评分和血流速度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Brotez、FIM评分及患侧脑血流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UE、Brotez、FIM评分及脑前动脉、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Brotez、FIM评分及脑前动脉、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Brotez、FIM评分及患侧脑血流量比较 (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Brotez、FIM评分及患侧脑血流量比较 (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指标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P FMA-UE(分)治疗前10.85±2.2911.33±2.31-0.933 0.353治疗后 28.34±5.31# 18.33±5.01# 8.672<0.001 Brotez(分)治疗前29.75±3.0628.81±3.87 1.205 0.232治疗后 66.86±5.48# 52.55±4.63# 3.799<0.001大脑前动脉(cm/s)治疗前25.46±8.8925.39±8.86 0.035 0.972治疗后 38.73±7.89# 32.40±7.70# 3.631<0.001 FIM(分)治疗前 43.64±12.45 42.96±13.08 0.238 0.812治疗后 72.40±15.75# 56.27±12.43# 5.084<0.001治疗前 37.45±11.26 38.63±10.94-0.475 0.636治疗后 58.40±14.33# 45.24±12.80# 4.332<0.001大脑中动脉(cm/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CA、NIHSS、MBI、SS-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CA、NIHSS、MBI、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CA、M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CA、NIHSS、MBI、SS-QOL评分比较 (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CA、NIHSS、MBI、SS-QOL评分比较 (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指标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P治疗前29.50±4.1630.04±4.20-0.578 0.565治疗后 52.66±5.44# 42.33±5.67# 8.314<0.001 NIHSS评分FCA评分治疗前 97.20±16.38 97.30±16.26-0.027 0.978治疗后 184.44±17.21# 170.10±16.77# 3.774<0.001治疗前47.85±6.3650.40±7.05-1.699 0.933治疗后 82.06±7.50# 72.49±6.08# 6.269<0.001 SS-QOL评分治疗前23.60±5.0124.11±5.04-0.453 0.651治疗后 12.25±3.04# 17.30±3.09#-7.369<0.001 MBI评分

3 讨论

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多是由于患者脑梗死后,其中枢神经受到一定损伤,导致其肢体活动无法受到大脑有效控制所致,患者上肢肌张力功能受到影响时,其所支配的肢体活动也会受到一定限制[12]。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受损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独的康复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13]。头针疗法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中医的经脉学说里,头是人体经脉和气血汇聚的重要部位,本研究所选穴位百会隶属于督脉,且为督脉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交会之穴,为百脉之所集,阳气之所汇,可调节一身阳气;四神聪上于巅顶,环绕百会穴分布,二者配合上可升阳举陷,下可平肝潜阳,开可醒脑开窍,合可温阳固脱,能总督诸脉,升提阳气,使血随气升,脑有所养[14]。中医理论认为,上肢痉挛性瘫痪多是由于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其气虚血瘀或风痰瘀血,上扰清窍、闭塞脉络,导致气机不畅,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也应以活血、化瘀、行气为主要治法,针刺偏瘫患者头部百会、四神聪等,可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达到补肾培源、益气生血、活血通络之功效,使脑髓得于充填[15]。近年来,镜像治疗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为,患者在镜子中看到健侧手臂的动作后,将其想象为患肢,从而激发脑内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进而提高患侧手臂的运动能力,镜像神经元系统指的是一种可以将他人的动作、情绪、意图等直接映射到观察者的大脑中的一种具有特定映射功能的神经元,它在多个脑区中普遍存在,并参与到对动作的理解、模仿、共情、社会认知等认知活动中[16]。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Brotez、FIM评分及脑前动脉、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FCA、M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脑部供血情况,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质量。研究显示,头针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脑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减少炎性反应损害,同时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营养及修复神经元,脑梗死后高级神经中枢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失去控制,脊髓反射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表达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表达增多,α-γ运动神经元功能失衡,出现肢体痉挛[17]。头针可上调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及甘氨酸的表达,缓解脑梗死α-γ运动神经元的失衡,从而缓解肢体痉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18]。一项Meta分析亦显示针刺可促进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增殖;促进梗死区域血管生成及血管活性介质调节局部血流;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神经化学物质的调节,如神经递质、抗氧化剂、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等;激活皮质特定运动功能区,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9]。头针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的镜像疗法。其机制可能是头针和镜像疗法产生了协同作用,通过调动各种反馈机制,将针刺效应整合到大脑运动功能的重组过程中,能更好地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可以显著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患侧大脑动脉血流量,并可提升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头针镜像上肢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镜像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镜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