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指导原则

2024-02-22 19:30吴星辰许多
求知 2024年2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

吴星辰 许多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这一重要论断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的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文化自信是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筑牢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根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1.坚持立足国情。文化自信中的“自”,就是立足国情与社会实际情况,依靠民族的力量,凸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要求我们契合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变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深入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从亿万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汲取灵感和营养,脚踏中华大地,以文化自信赋予中国道路力量,以中国道路彰显文化自信底蕴。

2.坚持理论创新。每当历史发展到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时,都会出现一次文化振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文化再一次凸显了它是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须臾不可缺失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当前,我国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阐释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本质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牢牢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3.坚持独立自主。一个国家、民族的独立性,以文化的独立性为基础,独立自主的文化赋予每个国家、民族以文化主体性的精神内涵。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只有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在新时代创造新文化,从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在新時代的文化建设进程中,深刻感悟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基因,传播中华文化深刻的精神追求,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魅力,在立足中国实践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打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永远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二、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因此,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传承精髓、充分挖掘、正确转化,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1.不忘本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中华文明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突出特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人民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做到“不忘本来”,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依靠深厚的传统文化优势,对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发掘、继承、弘扬,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内生动力。

2.吸收外来。中华文明在其悠久的历史中,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积极推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格局。历史证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是独一无二的,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3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各原生文明中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做到“吸收外来”,要求在扎根本民族文化土壤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发展中华文化提供丰富的养料和活力,滋补本民族文化血脉。

3.面向未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应、又彼此支撑。做到“面向未来”,就要以超越民族与国界的视野,以建设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想引领文化建设,以开拓进取精神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深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丰富宝藏,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提出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的思想观点,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三、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历史自觉赢得历史主动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显著标志,是坚定信仰信念、赢得历史主动的关键所在。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历史自觉赢得历史主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1.弘扬时代精神。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进程中,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时代脉络、立意于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学细悟、融会贯通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从而进一步以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文化的创造力、生命力、凝聚力。

2.增强历史自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厚植历史根基、提供历史滋养,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凸显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寻根固本、鉴往知来,在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

3.赢得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伟大号召,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赢得历史主动,更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大势,立足所处历史方位、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自主谋划历史宏图、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推进“两个结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个着力”的要求,切实扛起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更加丰富的实践成果,继续在掌握历史主动中不断开拓前进,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作者吳星辰系2023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主任、教授;许多系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助教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