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4-02-27 10:13陆静芝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全面预算管理困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影响持续加剧,我国各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国有企业竞争尤为激烈,需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工具,高效配置和使用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以便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深层次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和缺陷,具体表现在预算编制精准性有待提升、全面预算执行过程控制质量不佳、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包含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全面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注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优化路径

引言

现如今,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具体经营和管理进程中,全方位实施和贯彻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科学配置和使用资源,主动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有些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实施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终获取的成效不理想,难以发挥其计划、预测、控制等效用。对此,国有企业务必立足于实际,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其持续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呈现其自身优势和价值,实现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国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于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首先,科学配置有限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坚持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目标,全面分析市场经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帮助国有企业制定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机制,积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结合不同部门实际需要,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真正将每项资源用于实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助力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其次,落实和贯彻企业績效考核。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作为考核职工的核心依据,对预算目标进行逐级拆分,确定不同部门的业绩指标,通过将预算执行数据与初期目标进行比较,完成不同岗位职工绩效考核,真正做到绩效考核有据可依。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对于完成指标的职工兑现奖励,贯彻激励政策,未能达成指标的职工没有奖励也不进行惩处,以便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挖掘自身工作潜力[1]。

二、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分析

(一)预算编制精准性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效率、质量有待提升,是目前亟须面临的课题,在具体实务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第一,全面预算编制与战略规划和目标相互脱节。全面预算与国有企业战略存在紧密的关系,只有正确梳理两者间的关系,在明确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基础上做好全面预算编制,才能为后续提供指导,但事实上有些国企全面预算编制时,没有系统性考虑各方面因素,就确定了战略规划和目标,造成全面预算与战略规划不相匹配,影响经营目标的达成。第二,预算编制方法选用不合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时以增量预算编制法为主,这种方法核心是参考历年预算数据,基于以往数据实施情况对未来执行状况做出假设,虽然可减少编制时间成本,但如果市场环境波动较快,那么会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预算编制精准性有待提升。第三,缺少全员配合与支持。有些国企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仅仅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沟通不到位,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实际需求,造成全面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差别过大[2]。

(二)全面预算执行忽视过程把控

全面预算执行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国企全面预算执行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与实际偏差过大,最具代表性问题如下:第一,全面预算执行监督流于表面。有些国有企业全面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最为关键的是缺少完善的内审机构,没有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不能保证预算执行活动都处于监督状态下,难以帮助专项人员找出其中薄弱环节,无法及时纠偏和调整,使得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第二,全面预算执行数据不做分析,或者分析不到位。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实时、动态掌握全面预算执行数据,没有定期与相关数据比对,也没有明确全面预算执行偏差数据、挖掘偏差原因,造成后续执行效果不显著,影响了全面预算效用的发挥。第三,全面预算执行调整不合规、不合法。一些国有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中内外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在面临一些突发状况时要及时调整,才能保证全面预算项目执行到位,但有的企业在执行调整过程中未能严格依照全面预算执行调整原则、要求和标准,造成预算执行调整不合规、不合法。

(三)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

部分国有企业可能在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中面临困境,具体表现在:第一,缺少充足的资金,也没有先进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无法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不完善,各部门信息不能互联、共享,无法将最新的信息和数据传递到不同部门中,导致每项活动开展缺少信息支持。第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缺失,难以展示在线监督和控制等效用,不能实时对全面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无法掌握最新的全面预算执行数据,没有将其与预算目标比对并短时间内找出二者间偏差及时纠偏,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3]。第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国企其他系统处于独立状态,未能加深业财融合,无法自动化获取最新的信息数据帮助国有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

(四)忽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不少国有企业可能忽视了预算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未能立足于实际,设置多维度、可量化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也没有结合实际灵活调整这些指标,使得企业不能使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客观评估不同部门预算执行现状,未能展示预算绩效考核的效用、强化职工责任心。并且,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实用性不够,难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闭环控制,没有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年预算安排、项目决策、资源配置等依据和参考,一定程度影响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利用率,无法引导国有企业全员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弱化了预算管理成效。

(五)全面预算与实际经营管理脱钩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保证全面预算编制、全面预算执行、全面预算执行监督等活动始终与经营管理相融合,使得各项活动开展有计划、有目标。但从实践现状分析,部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与实际经营管理脱钩,最为关键的是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没有将各部门、各岗位横向联系,不能确保其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如果其中某一个部门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全面预算实施成效;与此同时,在全面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实施中,没有保证一线业务部门、职工参与其中,无法调动各部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将预算控制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另外,预算全面控制广度有待提升,产供销研、产品结构等经营方面未能控制到位,造成全面预算不能为经营管理实施到位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全面预算编制精准性

全面预算编制流程、方法应用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编制的精准性、科学性,只有保证全面预算编制精准、可靠,才能为后续执行提供指导。目前,国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基于战略规划和目标编制全面预算。现如今,国企要正确梳理全面预算编制与战略规划间的关系,系统性考虑内外部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全面预算,使得全面预算执行的过程也是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真正提升全面预算编制精准性。第二,科学使用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国企在正式编制全面预算之前,要对当地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等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调研,按照不同经济责任范畴确定各类科目在预算编制时可选取的方法,要积极选用科学、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切实提升全面预算编制可靠性、准确性。第三,实现全员参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中,务必全员参与和配合,应由财务部门做好牵头,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和交流,在了解部门实际需求基础上完成全面预算编制,有利于全面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高度匹配。

(二)强化全面预算执行过程质量控制

全面预算执行包含多个内容和环节,如全面预算分解、分析、监督等,必须主动分析国有企业业务开展特征、运营规模,强化全面预算执行过程质量控制,真正发挥其预防、控制、评价等作用,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落实全面预算执行监督。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监督,预先设定内审机构,配置与之相适应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对全面预算执行全过程、全流程进行监督,快速找出其中漏洞、缺陷,灵活调整和改进,以便于提高全面预算执行过程质量。其次,强化全面预算分析实用性。国有企业要预先确定全面预算分析的目标,构建规范、统一的分析模式,将分析要点、分析数据、分析程度、分析方法等予以明确,快速结合实际业务,分析人员深入一线业务端,了解业务实质,找到全面预算执行偏差具体原因,给予相应的纠偏措施,使得国有企业通过预算执行分析达到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最后,保证全面预算执行调整合法合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中,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纠偏和调整,才能使得预算项目实施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全面预算执行调整要严格遵循调整原则、要求、程序实施,保证全面预算执行调整合法、合规,与实际高度匹配,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三)注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各类先进技术的持续普及,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全面预算编制、全面预算执行、全面预算分析等活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弊端和偏差,保证这项工作实施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设定专项资金库,引进先进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立完善、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消除各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将最新的数据、信息传递到不同部门、岗位,高质量地开展各项活动[4]。其次,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发挥其在线监督、追踪和分析等功能,自动化收集全面预算执行数据,将这些数据与目标数据比较,找到二者间的偏差立即修正,真正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后,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ERP、OA平台、资金管理系统等集成,加深业财融合的同时,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各部门,发挥信息协同效用。

(四)落实全面预算绩效考核

全面、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验证国有企业预算执行状况、财务状况,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精细化,需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对此,国有企业为展示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建议结合实际现状,设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并且结合业务实际要求,灵活调整和改进考核指标,保证其更具先进性、可操作性,国有企业可应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方法评估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强化預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实用性,将其与下年预算安排、项目决策、资源配置等挂钩,确保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用于实处,展示预算绩效考核激励、约束等效用,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5]。

(五)注重全面预算与实际经营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持,逐层将具体任务和目标拆分到各部门、各岗位,达成经营管理目标,助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要想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要求国有企业将各部门、各岗位横向联系在一起,使其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避免因其中某个部门出现问题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要促使各部门尤其是一线业务部门、职工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尽心尽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预算控制工具,覆盖国有企业各业务、各层级,保证整个控制全过程记录完整、预算控制及时有效,还要提升全面预算控制广度,务必要通过全面预算做好产供销研、产品结构等控制目标,保证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新颖、适用,为企业创造较佳的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将其用于国有企业实践中,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营战略目标、强化综合实力,为国有企业营造较佳的工作氛围,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国有企业要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正确梳理实践中的困境,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集约化,从而达成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江玲.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困境与治理路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3(02):100-104.

[2]张冲.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问题及优化思路探究[J].中国经贸,2022(09):187-189.

[3]陈宁洁.基于业财融合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J].首席财务官,2022,18(14):4-5.

[4]刘天童.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中运用探究[J].大陆桥视野,2022(05):3.

[5]许琪.基于财务共享背景下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提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0):44-46.

作者简介:陆静芝(1987.05-),女,汉族,山东滕州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管理。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全面预算管理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