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性

2024-02-28 23:08周笑梅
新长征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民性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周笑梅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意义极为深远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它的“开放”在于其与人民同心同行的发展性,在于其坚守信仰而通达致远的超越性,在于其广聚理论结晶与实践智慧的集成性,在于其广纳世界文明而化于无限的包容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昭示于历史与未来之间,承载着人类文明史上极为独特而厚重的历史篇章,开启了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基而光照人类命运的未来图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深刻领会其鲜明特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践行中实现自身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承继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实践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在人民性原则和紧密呼应人民向往的实践中展开。基于人民性原则,中国共产党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初心与宗旨。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基于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基于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于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文化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基于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人民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基于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并强调要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通达致远的超越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前提下,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深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应现实问题和现实诉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形成的理论超越和实践跃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与精髓。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自由与解放指明了方向,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其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其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始终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评价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义,指出它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是两者在文化内涵上的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传统文化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两者结合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体用合一的集成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包含富于实践性的文化理论观点,也包括基于深刻思想理论的文化工作部署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回应实践需求、实践问题,不断提出新对策新主张新部署,不断形成新理论新观点,既是文化理论的宝藏与宝典,也是文化实践的坐标与明灯,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的广域集成。在理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从多层面多维度对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文化发展道路、文化传承、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作了全新的阐释;在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文化繁荣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宏观文化战略构想;在实践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传承与文脉赓续、各地因地制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强调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话语體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价值体系,占据学术研究与舆论传播制高点,建构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交流互鉴的包容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广泛吸纳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的积极成果,融汇东西方智慧,在开放包容的视野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新征程上,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猜你喜欢
人民性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