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马铃薯环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4-03-01 06:31马旭强
西北园艺·蔬菜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防治对策马铃薯

马旭强,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人民政府服务中心,邮编744600。

收稿日期:2023-07-31

摘   要   马铃薯是甘肃省庄浪县农村主导产业之一,马铃薯生产中易受环腐病危害。研究发现,环腐病发生原因主要有种薯带菌、品种抗性弱、重茬种植、切刀传染、运输工具传染、环境影响、植株长势弱等,可通过完善环腐病防治措施,切断病菌传播途径,配合药物消毒,健壮植株,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等途径,有效控制环腐病的危害。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马铃薯是甘肃省庄浪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36.5万亩,产值5.8亿元。环腐病是庄浪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马铃薯块茎、茎和叶,减产幅度10%~60%。危害轻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光合能力减弱,产量下降;危害严重时,田间出现死苗,植株萎蔫、枯死等症状,块茎变小,质量变差,块茎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腐烂,造成严重损失。生产中我们认真研究环腐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减轻了环腐病的危害。现将研究结果和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供交流。

1   环腐病特征

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维管束内,地上茎、叶和地下块茎均可受害,感病植株地上部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会出现枯斑和萎蔫两种症状。枯斑发生初期,叶尖、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变为黄绿色或灰绿色,有明显的斑驳,后逐渐叶尖干枯,向内纵卷,中后期病情向上扩展,导致植株枯死。有的植株基部复叶顶出现枯斑,有的顶端复叶先开始萎蔫,叶缘向内卷,病情向下扩展,整株叶片发黄,病叶不脱落,不发脆,内卷下垂,最终倒伏干枯。地下块茎受害后,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出现环状坏死部,严重时整个维管束变成糊状,用力一挤环内的髓部即可挤出,变色部分出现无味的黄色菌脓状物。发病轻时外表无症状,但在贮藏期间,会引起块茎腐烂,如果温度高,环腐病会严重发生。感病植株茎部维管束变褐,病蔓有时会流出白色的脓状物病菌。

2   发生规律

环腐病病菌在种薯、田间病株及土壤中越冬,带病种薯是主要的侵染源。环腐病病菌呈棒状,短小无鞭毛,不能移动,病菌可以生长,由小变大。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薯调运,近距离主要通过切刀带菌传播,通常切过病薯的切刀可传染25~30个健康薯,导致田间发病率提高25%~30%,另外运输种薯的筐子、农机具等也会传播病菌。

环腐病为低温型病害,田间温度18~20 ℃利于病菌发生,20~23 ℃病菌生长快,病菌能生长的最高温度为33 ℃,生存的最低温度为1 ℃,土壤温度超过31 ℃时,发病机率大大降低;干燥情况下,50 ℃时10 s左右病菌即死亡;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繁殖快,病菌最适宜生存的pH值为6.8~8.4。

3   发病原因

引发环腐病发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原因有:

1)种薯带菌。环腐病细菌主要在种薯中越冬,带病种薯会大大增加环腐病的发病率。

2)品种抗环腐病能力弱。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不同,如当地种植的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9号抗环腐病能力强,克新1号高抗环腐病,大西洋易感环腐病,其他品种抗环腐病能力介于上述品种之间。

3)重茬种植。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中有病原菌残存,重茬种植会导致环腐病严重发生。

4)切刀传菌。切刀传播环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生产中有的一把切刀用到底,导致病菌在种薯之间相互传播,给环腐病大流行创造了条件。

5)运输工具。马铃薯环腐病传染能力强,切过的带菌种薯在运输过程中病菌会残留在筐子、袋子、车箱等包装运输工具上,再用这些工具装分切的薯块,会造成再次侵染,增加发病机率。

6)环境的影响。马铃薯喜冷凉,植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1 ℃,块茎生长发育适温为19 ℃左右,而环腐病病菌生长适温为20~23 ℃,田间发病适温为18~24 ℃,植株生长及块茎发育的温度非常适宜环腐病发病及病菌生长。

7)植株长势弱。植株生长健壮发生轻,薯蔓生长细弱、叶片小、叶片薄、叶色浅的植株,环腐病发生严重。

4   防治措施

1)从无病区调种。马铃薯环腐病在我国北方产区发生普遍,在黄淮及长江以南炎热地区,温度不适宜病菌生长,环腐病发生极轻或不发生。从南方调种,可有效减轻环腐病的发生。

2)选择抗病品种。马铃薯在我国分布广泛,种植品种繁多,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种植,如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9号等。

3)选择健康薯作种薯。播种前10 d左右,将种薯从贮藏窖中拿出,剔除芽眼变黑或外表爆裂、有典型环腐症状的病薯,将种薯在室内摊开晾种5~6 d,随时剔除烂薯。

4)种植脱毒种苗。利用茎尖分生组织没有病菌的特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多次脱毒,培养无菌试管种苗。种植脱毒种苗,降低环腐病发病率。

5)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可明显减轻环腐病的发生,特别是种植过大葱、洋葱、大蒜等作物的地块,环腐病发生率极低。

6)实行整薯种植。用小薯播种,不用切开,可避免种薯间传菌,小薯质量25~50 g。

7)严格切刀消毒。采用切块播种时,切刀要严格消毒,原则上每切1个薯块消毒1次。可用21%过氧乙酸或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浸泡切刀,也可用开水煮。切塊时可备两把刀,切完1个薯块后,放入开水中消毒,再用另外1把,如此轮流使用。

8)种薯消毒。将切好的薯块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泡3~5 min,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 h,或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 s,或每100 kg水中加入50 g硫酸铜浸种10 s,或每100 kg水中加入50%多菌灵200 g对薯块喷雾,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也可用种薯质量1.1%的敌克松加适量干细土混匀拌种,或用草木灰拌种,也可抑制环腐病的发生。

9)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量补充硼锌等微量元素,保证植株健壮生长。马铃薯为高产作物,在播种时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 kg、尿素20 kg、过磷酸钙25 kg、硫酸钾20 kg。马铃薯对硼锌敏感,可在开花和结薯期喷0.3%硼砂+0.3%硫酸锌+0.5%磷酸二氢钾,每7 d喷1次,共喷2~3次,每次每亩用量50~70 kg。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防治对策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
定边马铃薯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分析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