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信诈骗的问题及防范对策研究

2024-03-02 08:31
法制博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反诈诈骗案例

丁 晖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诈骗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蔓延性大的特点,可以低成本进行诈骗,造成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21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这一指示为高职院校解决学生电信诈骗难点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的现状,部分学者已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何静等人员采取“辅导员大赛”的方式分析了高职学生电信诈骗的案例[1],张冰清[2]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易感”人群,并对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建议。这些研究对于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治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方向,然而目前对于高职学生电信诈骗的特点,以及社会各机构、高校各部门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亟待加强。因此,本文就此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文对武汉某高职院校的近3 年学生诈骗案件进行归纳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当事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定量数据和质性信息,以更全面了解大专院校电信诈骗的现状、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见解,丰富对调查结果的解读和可行性分析,找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防治诈骗的路径和方法。本次问卷调查共对某高职院校学生发放160 份问卷,回收158份,其中有效问卷157 份。

二、现状及特点

从问卷调查调研数据发现,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某高职院校学生中,近八成的高职学生自身或周围人员有遇到过电信诈骗,近四成学生有过被电信诈骗的经历,这些数据显示出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影响,可见加强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警惕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非常重要。并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遭遇电信诈骗中也凸显出如下显著特点:

(一)男女生受骗类型不同

如表1 所示,目前高校中高发的诈骗类案件以刷单返利诈骗、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冒充熟人诈骗、虚假购物服务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拟交易诈骗、网络交易诈骗为主。

表1 电信诈骗受骗类型

根据案例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受骗群体中男性和女性受骗类型有显著差异。其中,男性受骗学生案例主要是虚假购物服务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拟交易诈骗、网络交友类诈骗。在以往研究中,网络交友类诈骗往往是女性被骗者较多,但在高职院校的受骗案例却显示出男性受骗学生较多。经走访调查受骗学生发现,受骗男性大学生大多面临各种社交压力和孤独感,寻求网络交友来满足情感上的需求,却容易被骗,并且一些骗子还会利用男性大学生的交友需求,以欺骗手段吸引他们,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女性受骗学生案例主要是冒充熟人诈骗和刷单返利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通过对受骗女生走访调查发现,受骗女大学生多为平常较默默无闻、表现不突出、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她们平常性格都较为内向腼腆、喜欢独来独往(或独自待在宿舍),较少与他人沟通交流,较少求助他人,往往在学习生活中都很听话很乖,容易轻信他人,警惕性弱,社会经验和处事能力较为欠缺。

(二)被骗大学生都接受过反诈教育

根据对受骗案件的调查发现,受骗同学均接受过持续的反诈骗宣传教育,有的班级群里持续不断地发布反诈宣传素材,有的学生观看过反诈宣传电影并写过观后感,而且学生基本上都下载过国家反诈中心APP、开过多次反诈主题班会,在宿舍内部、宿舍公共区域、教学公共区域均张贴有反诈宣传单海报,学生也签订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告知书、参加过反诈知识测试和知识竞赛(答题分数挺高)等,且大多数案例中使学生受骗的方式并不是新招数,反而是学校反复宣传过的老招数。这说明,一方面,高职学生对于防诈骗的教育大多没有放在心上,没有真正的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的防诈骗教育和宣传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入脑入心,所以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三)高职院校防诈骗协调治理较为薄弱

1.缺乏专业的团队和资源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门负责电信防诈骗工作的团队,高校内部目前对于防诈骗的教育大多只是落脚在班主任和辅导员层面,其他学校机构并未形成联动协调治理。同时在与校外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也不及时,例如公安机关、通信运营商等,出现电信诈骗事件时,往往要先报往学校保卫处,再通过保卫处向公安机关等机构进行报案处理,导致出现电信诈骗事件时无法第一时间采取中断转账等处理措施。

2.缺乏科技手段的应用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校园网络防诈骗建设相对滞后,对于相关技术的应用相对缺乏,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又容易出现泄露。因此,建议高职院校强化学校身份认证系统,采取如指纹、面部、虹膜等科技手段进行身份认证,从而减少冒名顶替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四)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电信诈骗

近年来,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作为网络犯罪中的一种,已经正式成为我国第三大罪名,而大学生逐渐成为涉及“帮信罪”的主要群体。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出于侥幸心理,为了蝇头小利给骗子提供资金流转的银行卡,帮助骗子把骗来的钱“变现”,从而导致自己被检察机关以“帮信罪”起诉。如图1 所示,根据问卷调查发现,两成多的学生有被朋友借银行卡、身份证的经历,其中近三分之一学生将自己银行卡、身份证借给了他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法律观念不深,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3]

图1 大学生泄露自身信息情况

三、高职院校防诈骗的对策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设

1.构建“学院—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四位一体的网格化联动组织

在二级学院层面上成立院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体工作的部署、协调和处置。班级层面,辅导员、班主任任组长,班长、团支书任副组长,各寝室长为组员,建立以寝室为单位的网络化管理小组。

2.加强二级学院间、各职能部门联动

进一步加强和综治、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邀请派出所、社区等参与到综治安全稳定治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研判部署当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形势[4]。

3.加强对重点学生群体的帮扶

通过摸排掌握重点学生信息,建立动态数据库,进行重点关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发挥好校园安全工作优势,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及时了解并掌握他们的动态。

4.设立校园反诈服务中心

联合学校学工处、保卫处、党宣处等多个部门,在“学生一站式社区”构建校园反诈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反诈的相关服务,并在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时,能通过服务中心,及时反馈到各部门进行快速有效处理。通过建立反诈咨询中心,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答疑惑并提供相关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还应定期统计和分析校园学生诈骗和咨询数据,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需求,以便优化和改进反诈宣传教育的效果。

(二)创新反诈宣传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反诈宣传教育还是通过主题班会、反诈横幅标语等传统方式,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接受理解不深,对电信诈骗的认识较为浅显,并且由于电信诈骗形式更新迅速,导致传统的电信诈骗案例宣传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潮流,以学生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方式创新反诈宣传教育,让学生对防诈骗知识入脑入心,从源头上防止电信诈骗活动的开展。

1.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反诈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通过定期发布有趣、生动的反诈知识、案例和预防措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2.创作反诈短视频

组织学生创作反诈短视频,以小剧场、动画、纪录片等形式展示电信诈骗案例和防范方法,通过学生间的分享和传播,增加宣传效果。

3.设置反诈知识角

在校园内设置反诈知识角,包括展板、海报、宣传册等,展示电信诈骗案例和预防知识,通过校园的角落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对校园反诈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

(三)强化家校反诈联系

通过家校联合反诈,可以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呵护学生的防范网,保护学生免受电信诈骗的侵害。

1.健全家校“双向互通互联”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

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建立定期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发现问题后,家、校能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不但能及时制止电信诈骗案件危害扩大,也能够及时将电信诈骗的最新案例、防范措施以及学生参与可能性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他们了解学生面临的风险。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反诈讲座、相关培训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学习和分享相关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家长对电信诈骗防范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教育引导能力。

3.制定联合防范措施

学校与家长能够共同制定并落实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例如要求学生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教导孩子如何辨别和应对电信诈骗,加大对子女的教育、监督、沟通力度,时刻关注子女银行卡、电话号码、微信及银行资金的异常变动情况。

(四)加强对于学生个人信息的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有效加强师生信息管理,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降低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等安全风险的发生[5]。

1.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该制度应包括规范的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和销毁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权限。

2.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信息、防范信息泄漏风险,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意识。

3.强化信息保护措施

学校应采取措施保障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这包括加密存储个人信息、设立访问权限、定期备份和更新系统、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等。同时,在校园中建立防止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技术和物理措施,如安装防火墙、加强网络安全设施等。

4.限制信息访问权限

学校应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设定学生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阅和修改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对教职员工行为的监管,防止滥用和泄露个人信息行为发生。学校在与第三方合作中需谨慎管理师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确保与第三方建立合适的保密协议和安全措施。

5.加强信息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

学校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同时,建立信息安全监控机制,以保障及时发现并防范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强化对于学生的电信诈骗法治教育

1.引入法治课程

将防诈骗法治教育纳入学校的法治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模块或单元,覆盖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知识和防范措施。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各类电信诈骗的手段、案件实例和法律规定,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6]。

2.举办法律讲座或座谈会

邀请法律专家、警察或检察官等相关从业人员,举办针对电信诈骗的法律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近距离交流,深入了解电信诈骗案件处理的程序和法律责任,引发他们对防范诈骗的重视。

3.设计案例分析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电信诈骗案例,分析其中的电信诈骗案例的特点和犯罪手段,并研究相对应的防范对策。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警觉性。

4.游戏化教学

利用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电信诈骗的手段和危害,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电信诈骗带来的损失和后果。结合游戏过程,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防范方法和法律途径。

5.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警察局、法院等相关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相关法律机构的工作环境和执法程序,了解警察和法官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规范[7]。

四、结论

高职院校防诈骗要以创新作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思想规律,充分运用“扶正固本”的理念,从根本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摒弃不劳而获、贪小便宜的念头,少玩游戏多看书学习,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建设活动和学科竞赛上来。同时,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加强家校联动和沟通,提升每个人的防诈“免疫力”,积极创建“平安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猜你喜欢
反诈诈骗案例
反诈公益广告
“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
“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