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光画牛

2024-03-05 07:38连辑
上海文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童心画画绘画

连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诗书画印,我和鲁光先生且琢且磨,时聚时散,一眨眼已经认识三十多年。疫情期间,鲁光先生和我说,要出一本《文学入画》的画册,对他几十年的美术创作做一个总结,想让我来作序。鲁光先生之于我,是老兄、老友、老师,由我来作序其实不够资格。好在先生信任我,我与先生又有多年交往,自己又略涉文墨,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说鲁光先生的绘画不能不从他的人生阅历说起。说起鲁光先生的人生阅历,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人生转段,或者说是身份转型。

一九六○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鲁光先生就因才华出众被点名分配到《中国体育报》社工作,由此开启了职业人生。他从一线记者,一路当到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时,只有四十几岁。第一个二十年,他把记者的新闻笔变成了领导的签字笔。他的职业人生很辉煌。

一九八二年,鲁光先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凭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一举成名。他写报告文学,写散文,写电影剧本,屡获大奖。又一个二十年,他把签字笔变成了作家的文笔。他的文学人生更辉煌。

二○○○年,鲁光先生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又变奏出他的艺术人生。喜欢画画本是鲁光先生的仕士余事。因为李苦禅、崔子范两位大先生导引,他以文学入画,右手画画,左手题字,直把画画到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驻外使领馆,画到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为他举办个展,名噪一时。又一个二十年,他把作家的文笔变成了画家的画笔。他的艺术人生尤其辉煌!

鲁光先生评价自己,绘画超过文学,左手超过右手,下半生超过前半生。言简意赅,字字属实!先政后文,亦政亦文;先文后艺,亦文亦艺。这种成功的政、文、艺人生三重变奏,古人不少见,今人不多见。

如果从正式受李苦禅老师点化,跟崔子范老师学画算起,鲁光先生的绘画艺术生涯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鲁光先生因采访李苦禅先生而结缘。苦禅老师慧眼识才,觉得鲁光应该学画,说他有悟性,能画好。鲁光深以为然,他从学习苦禅师的笔墨入手开始了他漫长的艺术人生。一九八六年鲁光先生四十九岁,那年他有幸结识了崔子范先生。崔老师根据鲁光的特点,量身定制地说过两句话。一句叫“文学入画”,另一句叫“不要画成我”。这两句话成为鲁光先生从事绘画艺术的座右铭。

鲁光先生的画被专家学者归入新文人画。历史上所说的文人画,就是知识分子画的画。它们区别于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从唐王维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流。王维的画就是以诗入画,或者说就是最早的“文学入画”。文学入画,前提是先有文学。文学归根到底是在写人,所以苏联的高尔基,继而中国的钱谷融说,文学就是人学。钱谷融先生的文学弟子鲁光先生师承衣钵,说:“无论我画牛画鸡画鸟,也无论我画山画水,无不是在画人,画人的思想、情感、理念,画人生阅历,画对生命的思考。一言以蔽之,就是画自己。”他还说,虽然师从李、崔,“但不能独守一家,还要向古人学习,向西方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民间学习,还要向其他艺术学习”。

由此可见,鲁光先生画画,其艺术纲领就是文学入画,其艺术路径就是转益多师。

鲁光先生画画,就像文學采风,有趣味的东西看到什么画什么,有感触的东西想到什么画什么。他的画又像文学创作,越画越由博返约,越画越忘形得意。春华秋实,玉汝于成。历经了四十年风雨磨砺,鲁光先生的画早已洗尽铅华,褪尽火气,抖尽俗尘,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图式、艺术语言和艺术面貌,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鲁光先生绘画的艺术风格,概括起来就是“四笔”画。一是文笔,二是老笔,三是趣笔,四是逸笔。

所谓“文笔”,就是进一步表达文学意象的艺术语言。《周易·系辞》记载,孔子问“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该怎么办?他自问自答说:“圣人立象以尽意。”孔子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写在纸上的道不尽嘴里想说的,说在嘴上的道不尽心里所想的。有没有办法呢?有,就是用“立象”的方法把自己的心意都展示出来。立象,就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得其形象,这就是绘画。但孔子说的立象不是对景摹形,而是要以画尽意,用绘画语言解决文学语言道不尽意的问题。这样的绘画语言就是文笔。

回到鲁光先生,比如他可以用文学语言描写人的骨气,但言难尽意,就画起了牛。画牛不是要画牛而是要画人,画人不是要画像,而是要言尽其意,那就是“站着是条汉,卧倒是座山”!这种文笔不炫技法,它的高妙之处在于它文学的生动和思想的深刻。

所谓“老笔”,就是用岁月包浆了的艺术语言。诸如造像的古拙,画面的简朴,运笔的迟滞,彩墨的沉淤,款识的俗白等等。这些都是鲁光先生手中老笔的体现。

说到老笔,不由得要提到明末清初的大文豪大画家龚贤。他的画以老辣著称。他主张作画用笔要古、健、老、苍,这样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他还深有体会地说,“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深也!”这话分明就是在评说鲁光先生。或者说,鲁光先生深得前辈的艺术要领,并且在艺术追逐时尚的当下,坚守了四十年老辣艺术的成功实践。

所谓“趣笔”,就是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包括幽默、风趣、调皮;童心、天真、稚气;甚至笨拙、自谑、调侃等等。鲁光先生就是用这种笔致去作画的。

其艺术趣笔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成人的幽默,另一部分则是儿童的天真。

幽默是一种高级智慧。林语堂解释幽默说,“与粗鄙显陋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愈妙。”看鲁光先生的画,那么简单的笔触却出奇地妙,就是幽默使然。童真是一种人初之纯。明朝大文人李贽写过一篇《童心说》的文章很有名。他说,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是人之初的本真之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鲁光先生的画题材很多,数量也很多,但其画魂就一个,那就是“童心之真”!一位耄耋老人,用儿童的真心,用儿童的纯目,用儿童的稚笔去画画,哪有无趣的道理啊?

所谓“逸笔”,就是法无定法,挥洒自如的艺术语言。元末明初的文人画家倪瓒,就如何作画说过一句深刻影响后世的话。那就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纵笔随意,二是舍形得意,三是悦心快意。这三点鲁光先生都做到了。不仅如此,他还凭借自己的见识和胆量去自如发挥。

鲁光先生的逸笔是丰富多彩的。包括信手随心之笔,兴致忽至之笔,闲情散驰之笔,夸张约略之笔,疏密放纵之笔,没骨无疆之笔,右画左书之笔,秃拙笨慢之笔,意外神来之笔等等,不一而足。他的逸笔就是一个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很多。所以作画时如何避免刻板、单调、枯燥、平俗、习气等等,他办法很多。这就是鲁光先生的画大巧若拙、气韵生动的原因。

鲁光先生的艺术成就很高,怎么更深入地解读,还是要回到鲁光其人。他一再坦言,“无论我画牛画鸡画鸟,也无论我画山画水,无不是在画人,画人的思想、情感、理念,画人生阅历,画对生命的思考。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画自己。所以,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学识、品性,决定画的内涵深度和艺品高下。”言下之意,鲁光先生画画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画人,不是在画别人而是在画自己。也就是说,他自己就是他要画的模特。顺着这个逻辑去品画,自然会以画品人。画之优劣本质上一定是人之优劣。

近代陈衡恪点评文人画,不是从作画的角度说的,而是从做人的角度说的。他说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这恰好是观鲁光其画,品鲁光其人的一把尺子。

魯光先生善良、诚实、守信、自律而又生性乐观。外表赳赳武夫,而内心则抟气致柔。鲁光先生的画,有儿童画的天真烂漫,甚至有些淘气。画面只要有人,一定是孩子,孩子一定是顽童。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鲁光先生自己始终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的画就是老顽童在画小顽童,是耄耋老人在为自己的童心塑型,在为童心的纯真塑型。

鲁光先生不光智商高,情商也高。他与人相处,你会觉得他总是那么真实、坦率,不拘小节。人与他相处,他会让你解除防备,去掉拘束。有鲁光先生在的场合,气氛总是其乐融融。他的画就有这样一种亲和力。画面的许多场景就在你身边。你读他的画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而且能雅俗共赏,有很宽的审美频谱。

鲁光先生低调处世,谦虚做人,专注做事,从不以名人自居。他把既往的荣誉像生活累赘一样清零,就像他自己说的,六十岁以后一切从零起步。由于他摆脱了名缰利锁,所以能放低身段,找准位置,腾出精力,虚心地向生活学习,向时代学习,向他人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鲁光先生的画格由他的人格转化而来。在立意上他强调正能量,人正、心正、笔正、艺正。在题材上他强调鲜活度,最好是在真实的生活中信手拈来。在技法上他强调探索性,古代的、当代的、中国的、西方的、专业的、民间的、书法的、摄影的,但凡能为所用,他都充满兴趣,都怀着一颗好奇心去学习、摸索、掌握。最终成就了他人品味很足、人文味很足、人情味很足的“四笔”画。

鲁光先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夙兴夜寐,勤奋有恒。他此时的人生姿态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时代同行。我们有几个文人群,鲁光先生岁数最大,而发作品的数量数他最多,不是习作,都是创作!他超乎常人的勤奋是一贯的。不论是当记者,还是当作家,他勤于观察,勤于体验,勤于记录,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创作。后来他把这种种勤奋都用在了绘画上。这让他的退休生活更积极、更主动、更饱满。

前人有一种不去追名逐利的生活哲学,叫做“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这种哲学的智慧在于,等你有一天想停下脚步转头回望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画的画居然有数千幅之多!这些超乎你想象的艺术成果,会让你在瞬间的惊喜中获得一种生命的释放、解脱与安慰。鲁光先生深谙此理,深得其益。

鲁光先生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既有家国情怀,又有社会责任的“老好人”。他对社会不抱怨、不消极、不避世。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让他的画在情绪上很平顺,很健康,很阳光,也很积极。

鲁光先生有很深的家乡情结。他的画绝大多数取材于家乡的山水林田,花鸟鱼虫,生活场景;取材于他自己早年的村童经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漫淌的光阴为鲁光先生打磨着人生梦想。他的记者梦、作家梦、画家梦已经圆满。现在成就的是他的落叶归根梦。

鲁光先生早已心归故里,不失时机地做起了回馈桑梓的善事。他在家乡创办了鲁光艺术促进会,在全国邀朋唤友,来家乡传播文学艺术,在广大儿童少年中开展美育活动等。他还给家乡捐房舍、捐书画、捐著作,以一己之力襄助家乡的文化建设。现在的鲁光先生很佛性。一个“舍”字让他身外无物!

鲁光先生想画的东西很多,但他最想画的还是家乡的牛,画得最多的也是家乡的牛。鲁光先生的牛笔简意繁,是一种很时尚的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强调,思想和观念就是艺术本身。所以所画之牛,形象可以似是而非,但所要表达的观念一定要清清楚楚。什么是鲁光牛的观念?答案就在画中。我们不妨列举几则他的牛画题款:韧劲诚可贵,犟劲不可无。老牛匆匆,不问西东,只顾耕耘,管它耳风。不用扬鞭自奋蹄。站着是条汉,卧倒是座山。还有一个统领性的观念:中国牛!

鲁光先生有一幅近乎漫画的自画像《师牛》。他把自己画成背影,这样就把画面主体巧妙地让给了题款:牛是伴,牛是友,牛是师,爱牛一生,画牛一生。

这种“粗卤求笔”的神牛早已成为鲁光先生的艺术符号、精神图腾和生命密码!

在此,我用鲁光先生的话做文章的结尾:“经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我以为文学入画,一言以蔽之,就是画自己。画自己的喜怒哀乐,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画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猜你喜欢
童心画画绘画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