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3-05 03:33马玲王奇
食品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营养学课程内容理念

马玲,王奇

锦州医科大学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锦州 121001)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大健康理念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理念超越传统医疗观念,强调全人健康,强化预防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一新背景下,教育领域亦需不断革新,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到教学中。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运动营养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素养的重要一环,亦迎来了更高的期望。不仅要满足传统课程内容,更需要与大健康理念相契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营养学”作为结合运动科学和营养学的交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健康指导[1]。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大健康背景下的需求,亟需教学改革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在高等教育中,“运动营养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素养的关键环节,受到了更加深切的关注。此课程不仅需满足传统内容,更应与大健康理念相契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大健康背景下,进行“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重新构建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素养的培养[2]。为达成此目标,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学生反馈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寻找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大健康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并通过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验证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 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教学理念的重构与创新

1.1 大健康理念与课程的融合

在当今社会,大健康理念作为一种全人健康观念,已经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这一理念不仅着眼于疾病治疗,更强调了预防、全面管理和积极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日益认识到其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方面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将大健康理念与“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哲学融合,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3]。“运动营养学”作为交叉学科,强调了运动与饮食在维持全面健康中的协同作用。而大健康理念则突出了从身心健康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健康管理,两者在探索健康的层面上呈现出契合点。将大健康理念引入“运动营养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健康的多层次性,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实际健康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运动营养学”作为运动科学和营养学的交叉领域,本质上强调了运动与饮食的关系对于全面健康的影响。而大健康理念强调了从生活方式到饮食习惯的全方位健康管理,两者在理念层面存在内在契合。在教学哲学上,大健康理念的融入可以使“运动营养学”课程更加符合当今健康需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运动与饮食习惯,以提升全面健康素养。然而,大健康理念与“运动营养学”融合并非简单的课程堆叠,而是需要克服跨学科融合、知识整合等多方面的挑战。教师需要具备多领域的知识背景,以能够真正传达大健康理念在运动与饮食结合中的实际应用。此外,学生也需要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将“运动营养学”课程中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1.2 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

1.2.1 强调综合素养培养

在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经过重新设定,以更好地响应现代社会对于全面健康素养的需求。而在重新设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跳出传统知识传授的局限,更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具备更全面的能力。

首先,重新设定课程目标有助于将课程的焦点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在大健康理念的引领下,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获取,更强调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运动营养学”课程不仅应该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他们成为能够在复杂健康环境中有效行动的人[4]。同时,“运动营养学”课程应更关注学生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以及是否具备科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重新设定课程目标,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健康挑战。

其次,强调综合素养培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多维度中全面发展的能力。在大健康理念的背景下,健康已经不再是单一领域的问题,而是涵盖了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在课程设计中,强调综合素养培养意味着学生需要在课程中接触到多个维度的健康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综合素养,使之能够从多个维度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健康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从而更有能力制定科学的健康计划。

1.2.2 注重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课程的目标重新设定强调了培养综合素养,其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关键。这种强调在教育领域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需求。

首先,创新思维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健康问题时的多样性思考方式。健康问题往往具有多维度和多变性,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在“运动营养学”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研究项目等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思考解决方案,提出新颖的观点,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有创造性地应对健康挑战。

其次,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健康理念强调实际健康管理和积极生活方式,而这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5]。在课程中,可以引入真实健康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方案的制定。通过在课程中注重实际操作,例如制定健康计划、解决健康问题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能力。

2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应用

2.1 课程内容的设计

2.1.1 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大健康背景下,饮食调整与运动计划等实用内容的更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际的健康管理工具,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健康管理能力[6]。首先,饮食调整和运动计划等实用内容的更新是必要的,因为健康领域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对于饮食和运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饮食原则、运动方法,从而更科学地进行健康管理。其次,实用内容的更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社会生活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进行饮食调整和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使健康管理更加实际可行。

2.1.2 设计的基本要求

首先,更新内容需要及时、准确地反映最新的健康科学研究成果。教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确保课程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一些新的饮食和运动方法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效果和安全性[7]。同时,学生的接受和应用也是一个问题。虽然更新内容能够提供最新的健康管理工具,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习惯、环境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健康管理能力。

2.1.3 “运动营养学”教学内容的择取

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体现自我的价值。而健康作为高校学生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其进行“运动营养学”知识的传授,使之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促进其体育运动参与的持久性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针对于此,依据高校学生的运动参与的特征及属性,择取有针对性的“运动营养学”教学内容,是此次研究的关键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择取与设计,见表1。

2.2 应用效果分析

2.2.1 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实验周期的设置

为检验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教学内容设计与选取的实效性,特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22级公共体育课教学班级的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每个班各30名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对比其实验前后对“运动营养学”知识掌握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

2.2.2 结果与分析

1) 实验前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为切实检验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教学内容设置的有效性,在实验前采用考试的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了“运动营养学”知识的实验前测,具体的测试结果见表2。从表2的结果显示得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测成绩为优秀的人数比例均为6.7%;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3.3%和10.0%;及格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3%和40.0%;不及格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6.7%和43.3%,由此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测的成绩大体相同,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2) 实验后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在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实验前测内容相同的考试,具体的考试结果,见表3。从表3的结果显示可以看出:实验班实验后测成绩为优秀的人数比例为20.0%;良好的人数比例为36.7%;及格的人数比例为40.0%;不及格的人数比例为3.3%。对照班学生的优秀率为10%;良好比例为20.0%;及格比例为43.3%;不及格的人数比例为26.7%。由此可见,经过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择取具有实效性,会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以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 实验后测的结果统计

3)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达标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正确掌握“运动营养学”知识,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适应与满足运动健身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运动健身效果的必要条件。为检验“运动营养学”知识对学生运动健身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具体的测试结果见表4和表5。从表4的结果显示可以看出,经过对学生进行“运动营养学”相关知识的介绍与传授,实验班学生在饮食习惯上得到改善,参与运动健身的营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而其锻炼的效果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来看:男生在50米、1000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项目的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测成绩;女生在50米、800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项目的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对比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的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的成绩。而由表5的结果显示得知,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不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水平与实验班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择取对学生的运动健身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表4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统计(n=30)

表5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统计(n=30)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文章通过重构教学理念,重新设定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改善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的重构与创新方面,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被深刻阐述。通过将健康领域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培养综合素质。同时,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强调了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计,特别是饮食调整与运动计划等实用内容的更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实际的健康管理工具,培养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健康管理能力。通过学习最新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预防慢性疾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经过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学生对于“运动营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均产生了有效的提升作用。

3.2 建议

3.2.1 创设实地考察和实践机会

在大健康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设实地考察和实践机会变得至关重要。这些机会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实际健康场景的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健康领域的挑战和问题。实地考察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而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

其次,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际行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9]。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有能力应对健康领域的实际挑战。

3.2.2 提高师生对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大健康背景下“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教育者的努力和创新,这些探索不仅使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和实际,也培养了学生在健康领域具备综合素质的能力[10]。然而,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资源的限制、新内容的准备等。这就要求广大师生要正确理解大健康的内涵,了解与掌握“运动营养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运动营养学”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健康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健康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营养学课程内容理念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