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教育撑起一方蓝天

2024-03-06 06:06段红亮
时代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苏东学校老师

引子

2009年夏,刚过而立之年的苏东垒被任命为襄城县王洛镇初级中学副校长(一年后调任为校长)并代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当时学校正处在低谷中:因校建负有较多外债,生源不足,人心浮动,当年中招学生考入被群众认可的一高和二高的人数分别是6人与12人。年轻的他在大家疑惑和关切的眼光中开始了举步维艰的工作。5年后他调离这所学校时,当年学校升入一高和二高的人数分别是44人和57人,全校师生振奋,校园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2014年暑假期间,苏东垒调任襄城县斌英中学校长。该校搬入新校址不久,硬件设施等条件很好,可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难以突破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偌大的县城初中,当年考入县一高和二高的人数分别只有18人和22人。苏东垒和全校教师一起为教育呕心沥血,让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来推进素质教育。2019年他调离该校时,当年该校考入县一高和二高的人数分别是106人与145人。老师们干劲十足、诲人不倦,同学们意气昂扬、勤奋自信,校园里处处显露出勃勃生机。

2019年初秋,苏东垒调任襄城县库庄第一初级中学校长(简称库庄一中)。库庄一中是全县乃至附近周边县市有名的重点初中,在这里主持工作所承担的压力很大,几年来他在新的岗位上为人师表,勤勉笃学,教育教学成绩为各方肯定。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苏东垒年纪轻轻就參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从教26年来持之以恒、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令人称羡的成绩。

一、破茧而出,始为人梯

苏东垒来自襄城县王洛镇崔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多年来一直在豫中地区这块黄土地上勤勤恳恳地劳作。他上初中时,父母希望这个最小的孩子将来能在本乡工作生活,以便相互有个照应,能够上本地的师范学校无疑是个较好的选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招收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

1994年夏,苏东垒初中毕业后如愿考入了河南省襄城县中等师范学校。从朴素得有些简陋的乡村初级中学来到设备齐全的师范学校,他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期待,暗自下了努力上进的决心。3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并且业余时间在美术书法方面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是,当他满怀信心地回到离家几公里远的谢庄联学就教时,现实生活却使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常教学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并且农忙季节还必须帮助年岁已大的父亲干农活。掌握着现代知识,干着单调的教学工作,还要拿着古老的劳动工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实在使人难以心甘。有两件事情尤其令他灰心:个别宠爱自家孩子的家长,总是多方袒护他们犯了错的学生,加大了管理难度;当时教师的工资不是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地方上经常发生拖欠教师的工资现象,低微的工资还要打折或按百分比发放。看着昔日的同学在其他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年轻人心里实在难以平静。

时值秋收大忙,有许多农活需要他这个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去干,心境的不平静反映在行动上便是急躁易怒。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他刚拿起书,恰好父亲喊着帮忙给牲口铡草,他看书的心情被莫名的怒气代替,铡起草来又快又猛。父亲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加快向铡口送草的速度,有一下没来得及把草弄整齐,他的铡刀却落了下来,柔韧的草带着父亲准备整理草的手擦上了铡帮,手背和手指关节处“噌”的一下擦下了一块皮,鲜血当时就染红了手背。父亲滴血的手因疼痛而抖动,他的心猛地颤了一下,突然间犹如醍醐灌顶:“我这是干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益处呢?”

月朗星稀,玉露生凉,凉爽的秋风拂不去心头的郁闷。晚饭之后,苏东垒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教学这工作是干还是不干?如果不干,下一步去做什么?如果干,该怎样做才行?翻来覆去想了半夜,最终也没有拿定主意。

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殷新镇老校长发现苏东垒近来一直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便主动找他谈心。老校长推心置腹地给他谈了自己从教几十年的经历,包括在一些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郁闷、在国家困难时期的坚持,更有桃李遍四方的喜悦。老校长的关心使他深受感动,便将自己近期所思所想说了出来。老校长诚恳地说道:“哪一行干出成绩都不容易!教育工作虽然清贫却也实实在在,是涉及百年树人的大事。常言说‘安贫乐道’,只要安下心来努力工作,清贫的教育照样可以干出像样的成绩!”

苏东垒与老校长告辞,回到办公室在想:自己还不是喜欢教育才选择了读师范学校?现实生活的清贫劳累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磨砺呢?自己又何必为一时的收入和别人有差距而放弃教书育人的理想呢?

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又满怀热情地投入了工作,只是经历了这一番磨练之后,已经由刚参加工作时的单纯热情变得理智成熟。为了桃李芬芳的明天,他愿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挥洒汗水。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苏东垒在谢庄中学(于2001年并入王洛镇初级中学)就教的3年里,年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获得学区群众的赞扬。

二、知责于心,担责于身

1999年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苏东垒报名去王洛镇初级中学应聘,希望在更大的平台上学习锻炼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王洛镇初级中学新学期刚开始不久的一天,正在午休的部分九(二)班的学生发现一位年轻人轻轻地走进了教室。在同学们疑惑的眼神中,年轻人开始在黑板上画反映学校生活的简笔画。预备铃声过后,班主任走进教室安排校领导听课事宜,当同学们看到试讲的老师就是刚才绘画的年轻人时,伴随着惊喜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有条不紊的讲解、有书法功底的板书、富有磁性的标准普通话,师生们被深深地打动了。下课之后,参与听课的领导当场宣布,马上给这位老师安排办公室。就这样,苏东垒顺利地加入王洛镇初级中学教师队伍的行列。

进入了新的环境工作,他心情愉悦地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教育教学事业中,很快便成为教学一线的业务骨干。在这以后整整10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教务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后勤主任、协助校长主抓全面工作的副校长。2009年暑假,苏东垒走上了主持王洛镇初级中学工作的岗位。当时学校面临着不少积重难返的问题:由于基础建设和其他原因,学校外债累累;由于工作制度和生活实际,部分教师难以安心工作;由于利益问题,学校周边的住户常和学校发生争执……所有这些造成最直接的结果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成绩优秀的学生流失严重,一般的学生失去信心;升学率的持续低迷,群众的信任度降低。作为本县大乡镇里唯一的初级中学,当年在校学生只有700多人,升入当时群众认可的县一高和二高的学生只有6人和12人。

他为学校面临的困境而担忧的同时,更希望为乡村的孩子们得到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经过多天和老师们的交谈和思索,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案终于酝酿成熟。

稳定人心最为要紧。在校内人事安排上,苏东垒只是把原领导班子的分工小范围变动,而重点调整的是原来的作息时间。他决定打破“无例不可增,有例不可减”的陋习,果断地把不知从何开始的上午五节正课改为四节,晚上三节自习课恢复为两节,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不再安排老师辅导,恢复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代替以往的疲劳战。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师生的精神面貌为之改观。在忙碌校务工作的同时,苏东垒主动担任了一位普通老师正常授课的工作量。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往为课节多少、工作轻重等争执的现象便逐渐消失了。面对周边住户和学校存在的土地权限、废水排放等问题,他弄清事情的渊源后,诚心诚意与当事人协商,在双方适当让步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校内校外环境稳定了,怎样让老师们切实树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呢?本校有位教师说过一件事,有亲戚的孩子该上初中,说了“我不去王洛(初中)上学!在这个学校考不上高中会后悔,到别处考不上不会后悔”的话,给这位老师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隐痛。在开学准备工作的会议上,苏东垒让这位老师讲了此事的经过和感受,老师们深受震动。他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工作的王洛镇初级中学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别人小看呀。‘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我们必须在这里找回属于王洛镇初级中学教师的尊严!”

挥洒汗水的一个学年转眼过去了,中招考试的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本校考入县一高、县二高的人数竟然和上一年差不多!恰巧为亲戚担保的贷款又因意外情况压在了自己身上不说,这亲戚还把正在上小学的儿子送到了他和妻子身边要求帮忙抚养。这骤然的变故一下子使他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三、春耕夏耘,秋果飘香

下了很大的力气,考上高中的人数不多已经使人感到不安,一些不正常的质疑和议论更使人心烦。怎么办?辞去这个吃苦受气又不在级别的职务,专心营建自己的小家庭吗?可作为一校之长,面临困难退却,算什么男子汉呢?又如何向信任他的领导和老师们交代呢?最后他暗暗下定决心:振作起来,多下些力气又算得了什么呢?

苏东垒请同事和朋友帮忙,替亲戚还上了自家担保的贷款;决定帮亲戚抚养孩子并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趁着假期重新考虑学校工作的得失。他发现九年级进入县一高和县二高的人数虽然和前一年相比增加得不多,可学生的整体平均分数却有相当提高,七八年级学生的成绩上升幅度更是不小。气可鼓而不可泄!他当即召开了全体教师会,首先肯定了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三尺之冰也非一时一刻所能融化。我们既然有了进步,曙光就在眼前……”年轻校长的诚恳使老师们深受感动:为他们辛勤的付出得到认可,为他们年轻的校长为了这个集体不辞劳苦。

“既要有工作热情,也要讲工作方法”,苏东垒暗下决心。趁着暑期人事调动的机会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把稳重心的冯二校老师破格提到领导组,以常务副主任的身份协助做教导处工作;把敢做敢为的雷鸣锋提升为政教处常务副主任来处理日常工作;让心直口快、号称“百事通”的赵占稳老师负责后勤工作,并向他强调“后勤工作的原则是服务于教学”。

人性化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待老师们也要如此——安居才能乐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勤恳守纪当然是根本的,然而也要面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苏东垒要求后勤人员对每一位老师的生活负担做到心中有数,在学校制度和能力范围之内为老师们分忧解难。为了更好地和老师们沟通,他把每一位老师的生日记在本子上,到了某位老师生日这天,除了按规定让有关人员送上暖心的小礼品之外,还亲自给每位老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不是简单的祝贺生日快乐之类的客套话,而是谈工作、谈生活、谈学习,赞扬其优点和成绩,对不足之处则以探讨的方式提出希望和要求。在相互交流中,同志们之间逐渐形成了团结至上的良好风气。

天道酬勤。一年一度的中招考试成绩最能说明问题,下面的几组数字肯定了该校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考入县一高和县二高的人数由2010年的7人和16人,到2011年的18人和23人、2012年的26人和36人、2013年的34人和46人、2014年的44人和57人。王洛镇初级中学重新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出现了小学毕业生争先恐后到这里报名上学的可喜景象,优秀新生不愿到此就学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

王洛镇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找回了属于教育工作者的尊严,满怀信心地投入新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入乡问俗履新负重

2014年的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县教体局下达了要苏东垒到襄城县斌英中学主持工作的调令。师生们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欢送他到新的岗位上去。

斌英中学实际上是襄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其初始创办者为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贤达,取“培育文武英才”之意为该校命名,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办学校。2010年,县委、县政府及县教体局统筹安排,在县城北部为该校建了基础设施在全县堪称一流的新校区。只是该校搬入新校区数年以来,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县教体局借斌英中学领导班子换届之际调苏东垒来此主持工作,希望这位领着王洛镇初级中学走出困境的年轻人再创佳绩。

经过和领导组成员交流和走访了一些教工与学生家长,苏东垒认为原领导班子还是很得力的,只是县城及周边有几所私立的重点初中使该校的生源受到较大的影响;家居县城的学生几乎都是走读,管理的难度较大。在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他果断作出“对全校学生进行军训”的决定。

军训结束之时,看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接受检阅时焕发出的青春朝气,他感慨不已:“真是‘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引导孩子们正确面对人生的道路,是每一位老师甚至每一位成年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趁热打铁,他适时发出了“巩固军训成果,树立斌英形象”的号召,把严肃校风校纪作为一项长久的工作去抓。

严格校纪就从校长本人做起。他承担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并和其他老师一样接受考核。接着,他虚心地向同事们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解决了困扰斌英中学教学工作的教学课程安排这个长期以来的大难题。

人性化管理则需要了解每位员工的生存状况,关心他们生活中的冷暖,遇到特殊情况更要冷静处理。有一位老师因病住院,经检查需要做手术,心慌意乱得忘记了请假,在任何一所学校里无故缺课都是比较严重的违纪,苏东垒得知该老师没来上课,先是安排了她的工作,然后想办法联系到这位老师的家人。得知老师缺课的实际情况后,便和几位校领导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安慰,要这位老师只管安心治病。两个星期之后,这位老师病愈,不待创口恢复完全,便返校上课,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耽误的工作补了上来。

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以身作则似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斌英学校好学上进的氛围浓厚了,部分学生散漫的作风变得严谨起来。这变化蕴含了该校全体教工多少辛勤的付出啊!

寒来暑往,秋风送爽。斌英学校2015—2016年开学典礼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两个喜讯振奋人心:作为学校教学水平整体上升的标志,今年考入县一高和县二高的人数和新生入校人数比上一年,分别成倍增长和大幅度增加。2016年初秋,斌英中学带着成功的喜悦跨入了新学年,这一年中招考试,进入县一高和县二高的人数比前一年又迈了一大步,在校学生人数突破3000人。

五、面对困难,乐观向前

这所城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区,相比乡村初中学生见识要多一些、思想更活跃一些;也有过于凸显个性而集体观念不强的弱点。苏东垒决定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着手。他在学校组织了一次书法观摩会,书法家们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会后,以此为契机开展课外书法兴趣小组活动。一段时间过后,大家的整体书写水平明显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接着,他加强学校原有的各种兴趣小组的工作,安排辅导老师并让其定出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布置美化辅导教室,购置必要的设备用品……

转眼到了2016年的冬季,正当苏东垒校长进一步落实强化各项工作的时候,已经忙碌的生活又起波澜——母亲因病需要住院做手术,儿子的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原来,他调入斌英中学主持工作之后和妻子分居两地,考虑到年过七旬的母亲生活尚能自理,就安排老人家在老家生活。一年之后,因为夫妻两人都忙于工作,不知不觉孩子的学习落下了,这是教育工作者最伤脑筋的事情。他做了妻子工作,想办法让她从原来的中学调到城郊一所小学工作,家离学校十多里远,妻子骑车上班早出晚归要辛苦一些,也总算可以一起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母亲需要做手术,手术之后需要人照料,处在两难的境地的他需要想办法两面兼顾。苏东垒默默地安排了母亲住院的事情之后,便请两位姐姐代为照顾。在母亲做手术的当天,他悄悄地请了一天假陪伴母亲,直到母亲出院再也没有请过一次假——每天忙完了学校的事情,再驱车到母亲身边安排护理及生活诸事。百密难免一疏,尽管苏东垒一直不想因为家事惊动别人,几个要好的同事和朋友还是知道了他家里校里两头奔波忙碌的原因,埋怨他“不该太见外”。他笑着解释,自己母亲的病情并不严重,做的是一般的手术。因为大家都忙,不想为此影响伙计们的工作。

冬去春来,苏东垒的母亲手术后恢复良好,生活终于恢复正常,他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工作了。

学校工作一旦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是必然的。2017年夏末秋初,苏东垒到斌英中学主持工作已经三年,当年和他一起进入这个初中的学生已经毕业,他们中进入县一高、县二高人数比上一年又有大幅度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的其他学生也都顺利进入各类中专技校。新学年开始,除了本学区的学生,外乡镇的好多学生家长也慕名而来,斌英中学在控制招生数量的情况下,在校生仍然突破了3300人。2018年中招考试,斌英中学被县一高录取80多人,被县二高录取110多人,消息传来,师生们为再次取得的佳绩而振奋。惊喜还在继续,2019年,斌英中学被县一高录取106人,被县二高录取145人,实现了全校师生盼望已久的“双百”目标。

六、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2019年暑期,苏东垒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假期休闲日子。自从1994年走出家乡的老屋进了师范学校,多年来一直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度过。

轻松的假日并没有持续多久,苏东垒就接县教体局通知,要他去襄城县库庄镇第一初级中学(简称库庄一中)担任校长并主持该校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末库庄一中成为县里的重点初中至今,其间虽有小小的起伏,几十年来始终保持较好的状态,周边乡镇甚至外县市都有学生在这里就读。要在这样的重点学校里主持工作,压力绝对不可小觑。在这里,作者考虑到苏东垒校长“在现工作单位成绩平平,没有什么可写也不宜写什么”的态度,只把他在库庄一中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概述一下。

苏东垒到库庄一中就任以后,在学校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处在良好的状态并与时俱进,工作成绩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赞扬。在此基础上,他注重学生在体育、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审美能力和特长培养,努力践行素质教育。

疫情期间,他严格执行上级的防控措施,在保证师生健康状态的情况下,无论是校内教学或是线上授课,与各位老师一起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特别是上级要求把库庄中学的校园作为隔离点的时候,他为大家舍小家在抗疫一线不分昼夜地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安排调度本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作出了贡献。

前不久的一个上午,笔者在库庄一中学校见到了苏东垒校长,中等身材的他看上去比实际40多岁的年龄要小一些。原来,他只要在校就和学生共同参与早操和课间操的体育锻炼。和他谈这些年的工作,他很诚恳地表示“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根本谈不上什么成绩;工作有一点成绩与进步,也是与领导的支持、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谈到以后的工作时,他表示: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目的是力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告辞出来时,苏东垒校长送到校门口以示礼貌。笔者看到了他返回校园时充满信心的稳健步伐,更看到了一位为基层教育撑起一方蓝天的实干家和开拓者。

作者简介:

段红亮,男,1967年11月生,襄城縣王洛镇朱庄村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学一级教师,在襄城县王洛镇初级中学任教。

段红亮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出版有日记体纪实散文集《复习班往事》(中州古籍出版社)、小说散文集《校园花开黄玫瑰》(北京团结出版社)、主笔编写《王洛高中志》(中州古籍出版社)等其他作品近百万字。

责任编辑/孙燕丽

猜你喜欢
苏东学校老师
拟人句
著名导演——苏东花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
《苏东剧变之后》一书的写作与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