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到底牛在哪里

2024-03-08 01:34六神磊磊
视野 2024年4期
关键词:苍生文采杜甫

最近有些评论特别有意思,有一些声音说:杜甫不行。主要是说:杜甫没有才华,没有文采,还不够正能量,等等。附和的人还不少。

确实很多人有疑惑:总把杜甫说得水平那么高、那么伟大,可是他的诗到底好在哪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足够写几大本书了。今天就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聊一聊杜甫牛在哪里。

诗人是什么?借用今天网络上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嘴替”。

所谓嘴替,就是替你说话,替你表达,替你发泄,替你把自己讲不出来的话给完美地讲出来。杜甫,其实不过也是一个“嘴替”而已。

嘴替和嘴替之间,是分层次的,是有水平差距的。最伟大的嘴替会有三个使命:世人的嘴替,文学的嘴替,时代的嘴替。

首先,杜甫就是世人的嘴替。

世人是什么?就是苍生。苍生是数以亿万计的,他们每个人的情况处境是不一样的,有老人,有少年,有孩子,有母亲,有士卒,有缙绅,有饿殍。苍生的情绪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有欢喜,有悲伤,有忧惧,有惊怖,有希冀,有绝望。

杜甫是苍生的最强嘴替,没有之一。他可以替一切人的一切情绪来表达。比如人类历史上一种常见的情绪:战乱之中思念亲人,杜甫十个字给你嘴替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你品一品这十个字。现在世界上也不消停,一些地方在打仗,人民流离失所。你倘若问问士兵们、难民们,不管他们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翻译一下,问他们能不能懂什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们一定秒懂,并且会热泪盈眶。这就叫做嘴替。

又比如一种常见情绪:老友久别重逢后的欢喜,杜甫二十个字给你嘴替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还能嘴替得更到位和动人吗?很难了吧。

又如极度的绝望,那种哀到最深沉处的绝望,杜甫二十个字给你嘴替了: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绝望的人,莫哭了,就算你眼睛哭干,哭成黑洞,哭得见了骨头,天地一样无情,没有怜悯,没有救赎。二十个字,把绝望这种情绪写到极致。

人类的所有情感,从至极的喜到至极的悲,是有一个区间的,比方说有100分。不同的诗人所能表现的区间是不一样的。李白大概能表现95分,李煜也许能表现90分,都是不世出的文艺之神。柳永、秦观等大概能表现75到80分,也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

杜甫呢?他能表现全部的100分。所以他是最卓绝的苍生的嘴替,是大能。

说了世人的嘴替,下面说第二点:文学的嘴替。

文学是一种专业技巧。作为一个大诗人,在评价你历史地位的时候,肯定要面临这样一个专业审视:你把文学的专业技巧拓展了没有?你把文學的表现力和可能性提升了没有?

为了方便大家懂,举一个小例子——曹丕,他不但是皇帝,也是诗人,是所谓“三曹”之一。按理说他的成就和才华赶不上他爹曹操,也赶不上他弟弟曹植。

那他在三曹里算啥?吊车尾吗?然而咱们别的不说,只说曹丕的一样贡献,他搞出了一个《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注意到没有,这是七言诗。而在那个时代之前,大家搞的主要都是五言诗,成熟的也是五言诗,曹操、曹植主要都是五言诗。曹丕却搞出了成熟的七言诗。这就是对文学的开拓之功,是永远无法抹煞的开拓之功。

那么杜甫呢?他对中国诗歌的形式、技巧、题材、法则、容量、表现力,有多大的开拓之功?四个字吧,亘古一人。

网上那些说“杜甫不行”的,他们懂也好,不懂也罢,知道这四个字就好了,亘古一人。他这方面的功绩太辉煌了,几句话列举不完。

好比说律诗吧,杜甫是律诗的最终定型者和大成者。

宋人说,五七言律诗有“一祖三宗”,三宗的归属可以争论一下,一祖没有太多好说的,就是杜甫。你要是选四五个祖,还可以算到杜甫之前的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头上,都是祖。但如果单提“一祖”,那不用争竞,就是杜甫。之前看到网上讨论,大家很热烈地讨论杜甫的某首诗、某句诗是否“符合律法”,讨论很热烈。这很好玩,因为,这个讨论恰恰有点搞反了。因为杜甫就是规范本范,就是律法本法。我这样说,大家明白了没有?说句不严格的,写诗的时候,某一处的律法,杜甫破了,那么规范就是可以破;杜甫救了,那么规范就是可以救,懂了没?好比打篮球的跳投,热烈讨论乔丹的跳投标准不标准,不是不行,可问题是某种意义上,乔丹就是跳投的标准本准。

唐朝在杜甫之后,所有的一流大诗人,基本没有一个例外的,在形式、题材、技巧上都要学杜甫。因为他笼罩了一切。

我在以前《读唐诗》书里写过一个想象的故事,叫“杜甫一道传三友”,说杜甫传道,后辈韩愈得了一个字——“骨”,白居易得了一个字——“真”,李商隐得了一个字——“情”。你再不服,这种传承也明明摆着,没什么好辩的。莫砺锋老师一个比喻说得很明白:杜甫就是长江上最大的水闸,上游所有水都聚到他那里去,下游所有波涛都从他这里泄出来。就好比一个专业领域里,后来人用的多数的技法,都和他有关,都是他开发的、打磨的、创造定型的。

不多啰嗦,下面简单说第三点:时代的嘴替。

杜甫不但是世人的嘴替、文学的嘴替,还是时代的嘴替。这个也是老难了。你不妨把时代想象成一个人。这个人他自己是不会说话的,因为时代是不会说话的,时代永远是沉默的,必须有人帮他说。

在公元8世纪的那个时代,那波澜起伏、地崩山催的数十年间,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动荡着什么?孕育着什么?纠结着什么?不安着什么?奔腾着什么?幻灭了什么?时代自己是不会说话的。那么谁为时代说出来?杜甫。

唐朝之前的一个大时代是南北朝。南北朝的诗总体不太好。除了陶渊明等寥寥个别强人外,都不太好。为什么不太好?只说一点:你把南北朝所有诗人写的所有的诗加在一起,打个包,你能看出来南北朝的中国人经历了什么吗?能看出来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吗?看不出来。所以那个时期的诗歌,还不配做时代的嘴替,没有足够的资格站在时代的面前。

但是唐朝仅一个杜甫,就用他一个人的力量,昂然站在了时代的面前。《北征》《壮游》《忆昔》《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洗兵马》……这些恢弘的诗篇,别说这么多首了,哪怕其中有一首能够留下来,都是时代的幸事。杜甫却用一己之力,用“疏布缠枯骨”之躯,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宏伟诗章,完全了时代最珍贵的记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在亿万生民之间,从京兆到洛阳,从秦州到蜀州,从泰山到汶水,从夔州到洞庭,那个时代的一个个正面、侧面、高光、暗谷,各色人等的呜咽、号泣,希望的燃烧和泯灭,都有杜甫的诗笔在。无论是耳目惊骇,还是饮恨吞声;无论是地动山摇,还是向隅而泣,都有杜甫的诗笔在。时代有多大,他就有多大。时代的沟壑有多深,他诗就有多深。

这就是我说的三个伟大的嘴替:苍生的嘴替,文学的嘴替,时代的嘴替。

最后给大家聊一个事情——文采。

简单说几句。我明白,许多人凭着主观印象,觉得杜甫好像“没有什么文采”。就好像网上人随口说,杜甫文采不太行啊!这种误会,是很深的。

因为不了解,就会有误会,误以为伟大文学家的使命是秀一下“文采”,搞几个“金句”。

好比前些天,一个朋友说:“李白写诗没什么,就是像某地方人一样会吹牛逼而已。”这就是典型的因为不了解造成的误会。他印象里李白只有类似“白发三千丈”,所以说李白只会吹牛逼。请问,“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吹牛逼在哪里?同样的,认为杜甫没有文采,也是一种不了解造成的误会。

他们不明白,一个人的才华太大了、造诣太高了,“文采”就是个小事了,是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了。就类似很多人觉得好像金庸也没文采一样。说说杜甫的“文采”。

先说一个概念——分量。在所有存世的五万首唐诗里,分量最重的五个字是哪五个?我来说一句吧:国破山河在。这五个字,一字有万钧之力,重如日月山河。

再说壮美。再随便引两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不是壮绝千载?

再说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再说苍茫: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说沉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说绚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说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创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说惆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最后说说华丽,很多人误以为老杜不能华丽,却不知道老杜影响晚唐华丽诗风的伟绩丰功。

所谓“杂徐庾之流丽”岂是吹的?《秋兴八首》随便来一首吧,看看老杜可以多华丽: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所以不是说什么杜甫有没有文采,而是你所谓的“文采”“金句”,对一个文学巨匠来说,这个标准太小儿科了。人家随口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都是我们民族流传至今的俗语。随口一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都让千百年来无数痴儿女怅惘。

杜甫就是这樣的,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褒奖他,才力也好,技法也好,道德也好,文采也好,忧国忧民也好,都会觉得太小,无法笼罩他的功业。

当然了,永远会有人像网上一样说,什么杜甫的《登高》明显不如崔颢的《黄鹤楼》,还煞有介事分析一番。嗯嗯,杜甫的《登高》不如崔颢的《黄鹤楼》,然后更不如“树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还不如“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又不如“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最后统统都不如春风十里不如你。

(摘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猜你喜欢
苍生文采杜甫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DEITY DEFYING
苍生万物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杜甫改诗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杜甫与五柳鱼
居高不忘苍生
杜甫的维稳观
八大雅
—— 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