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故事类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4-03-08 03:31蔡惠芳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神话

蔡惠芳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骨架,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因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编排了神话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分别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本单元的教学意义重大,不但要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还要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和神话故事主题,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诵读文本,培养语感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本诵读。文言文因其文言特点,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多种形式诵读,才能提升语感,领悟大意。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自由读、同桌读、赛读等,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感,读好句读。在《精卫填海》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教材上的注音,尝试自主读准字音,接着通过互读互评、生读师评等形式,把文言文的字音读准。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语句的停顿。

二、运用学法,理解内容

学生理解文言文文意,一般有以下方法:第一,借助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精卫填海》一文只有35个字,却又6处注释,这对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第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炎帝之少女”中“之”的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猜出“之”就是“的”的意思。第三,组词拓展法。如“名曰女娃”“溺而不返”中“名”“返”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用组词法来理解。第四,借助插图。如精卫的样子和“衔”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帮助理解。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小组合作或者请教老师,在共同探讨中,充分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内容。理解内容,是学生讲述故事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

三、搭建支架,讲述故事

在学生理解《精卫填海》故事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关键词:游(游玩)、溺(溺水)、衔(叼着)、堙(堙塞)并板书,借助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梳理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而本文是没有结果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就掌握了“想象画面”等阅读方法,“推测”“提问”等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对故事的结果进行推测。在这一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选择评价表方式。评價表的出示让学生的评价更有针对性,也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讲故事,而且评价表有利于激发学生讲的兴趣,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着《精卫填海》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走进神话故事的情境之中。

四、聚焦情节,感知人物

“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在本课教学中,这一要素如何呈现呢?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述故事后,引导学生:“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觉得这篇神话哪些情节最神奇?”此前,学生可能只注重故事的理解,没有对神奇之处进行思考。这一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情节、神奇的人物。比如,“溺爱不返,故为精卫”,名字的由来神奇,人死后变成鸟更神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东海浩瀚无垠,根本不能填满,这一情节也是神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神奇的情节时,也为学生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五、组合阅读,传承精神

神话故事的教学还应聚焦人物的精神内涵,使得神话故事的学习有厚度。《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承载着坚韧执着、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这篇课文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神话的力量,建立文化自信,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精卫精神的力量,教师可以借助“组合阅读”的方式,将课文与历代具有精卫精神的名人诗句关联起来,借以增进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最后,再把精卫精神与当今中华优秀儿女的事迹联系起来,达到情感共鸣,深切感受精卫精神的伟大力量。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神话
东方神话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