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发财应为两条道

2024-03-12 00:39欧阳德祥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吉鸿昌瓷碗当官

欧阳德祥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将父亲临终前留给他的“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瓷碗上,瓷碗烧好后,他在给官兵的发碗仪式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我今天把碗发给大家,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不做对不起穷人的事,诸弟兄们监督我,我若有违背老子遗言之日,干了坑害老百姓的事,就请你们用枪子崩了我。”

吉鸿昌将那只瓷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做人做官。以后他官升师长、军长、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等要职,始终不忘“作官即不许发财”的座右铭,直至在临刑前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其实,中国历史上持有“作官即不许发财”信念的,又何止吉鸿昌一个。东汉的开国功臣祭遵,每当因战功得到朝廷赏赐时,他总是“辄尽与士卒”,而自己却“家无私财,身衣韦绔”,甚至连夫人也是“裳不加缘”。盛唐时期的魏徵,官至丞相,却一直操守清廉,不贪不占。宋朝包拯,秉公办案,拒礼拒贿,竟敢拒绝皇帝送的生日贺礼,临终一口石棺了此一生。明朝兵部尚书于谦,清廉自持、节俭重民,后被误杀抄家仅抄得御赐盔甲袍带一副,直令皇帝追悔莫及。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始终坚持以“廉洁”为做官原则,不爱财,不贪钱,勤俭朴实,选择了做一名“穷官”。这些两袖清风的仁人志士,“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

俗话说:“无病不怕瘦,当官莫嫌贫。”当官即不许发财,是中国吏治文化的一个核心要求,也为历代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唐代的武则天在《臣轨》中告诫官员:“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一书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乾隆皇帝曾经手书“清、慎、勤”三字刻石宣传,并赐内外诸臣,训示百官。清朝曾设立养廉金奖励廉政的官员,但对以权敛财者严惩不贷。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有官箴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古今大量事实表明,你要为人民做事,当人民的公仆,就不要指望比别人富有。要想发家致富,就不要当官。

以史为镜,可明得失。当官与发财必须是两条道上跑的车,绝对不能混淆在一起。你选择了从政,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理所当然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搞好服务。“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为了革命主动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和安逸优裕的生活;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一生官而不显、劳而无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孔繁森为抚养藏族孩子甘愿去卖血;楊善洲没有置办家产,却给后人留下一座大凉山……

“当官即不许发财”,既是每个官员必须自觉遵守的为官准则,也是每个官员时刻面临的一种考验。今天,官员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腐败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了。如果谁把当官变成一条特殊的挣钱门路,对不义之财“忍不住”而伸手,那必然会“前赴后继”地奔向贪腐之路。要知道,每笔贿金、每次诱惑其实就是一个陷阱,而掉进这个陷阱里的人又往往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古人云:“见十金而色变,不可治一邑;见百金而色变,不可统三军。”一名官员,自身不廉,既不可以委以重任,也会失去民心,没有号召力。岳飞有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以吾贫换得人民富,以吾廉赢得万众心”,官清民自安,“当官即不许发财”是每个为官者应该始终坚守的防线。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是当年黄埔军校门口的一副对联。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但不能选择通过当官来发不义之财,把仕途当“钱途”。想靠当官来发财,此路不通!

猜你喜欢
吉鸿昌瓷碗当官
敬 佛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小瓷碗,碰碰车
碎碗
学会放下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死也不倒下
小瓷碗
当官的“四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