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分析研究

2024-03-17 16:37陈娇
教育界·A 2024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传统文化价值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才能够存续。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被边缘化,有些幼儿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故事和文化符号知之甚少。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个正规学习阶段。他们能在这一阶段形成基础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将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还可以为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培养文化素养提供支撑。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传统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陈娇(1992—),女,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幼儿园。

当前,比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幼儿容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探索如何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各类主题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引进来”,创新性地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会使他们逐渐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于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教育的人文内涵

幼儿园阶段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保障他们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应注重培育幼儿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培养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开放的文化观念的时代新人。引入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下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多种素材,丰富幼儿园教育的人文内涵。

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审美观念以及行为模式。教师应当引入传統文化元素,帮助幼儿开启认知文化的大门,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人文情怀[1]。如此,幼儿将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最终成为有素质、有觉悟的人才。

(二)推动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不断从时代的进步中汲取动力,从历史、传统中累积经验的过程。若想确保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在追求创新、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思想,诸如“因材施教”等。回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无数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经验都极具启发意义,都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能够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将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教师通过研究和践行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教育教学内容更有深度,促成自身文化素养与执教技能的提升。如此,将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推动幼儿园教育迈向更高的水平。

二、于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把握幼儿的认知规律

不同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差别,使得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吸引幼儿的关注,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兴趣,于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时,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标准及要求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认知规律[3]。服务于幼儿认知发展的课程教学,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契合,以幼儿的差异为基础,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成长的促进效果。

在确定教学方向之前,教师需要对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刻分析,并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目标,保证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取感兴趣的知识,有所收获。确保所引入的传统文化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及认知水平,才能对其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二)扩展教学素材的选择范围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素材通常涵盖传统节日、地区民俗、建筑风貌以及服饰、饮食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待我们去挖掘。正因如此,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扩展教学素材的选择范围,是打破幼儿园教学困境的关键手段。譬如:教师可以以广大中华儿女心目中的“母亲河”—黄河作为题材,依次讲述黄河流域的地理风貌、民族文化及历史故事(内容涵盖地理、人文、民俗、文学等方面),系统地解答“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等一系列问题;抑或选择诸如《清明上河图》此类的艺术作品,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古城风采[4]。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是内容的扩充。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在素材选择方面多下功夫。

(三)优化教学内容的感官效果

幼儿习惯于通过视觉感官、听觉感官及亲身体验认知世界。因此,幼儿园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内容呈现方式。教师要懂得使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日常教学内容的画面与文字的吸引力,展现出良好的感官效果,从而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选择载体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教师可以适当选用水墨、剪纸以及皮影等传统艺术形态,生动展现课本中的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传统文化之情与景、意与形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含蓄表达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质朴的情感。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当从情感着手、从体验着手,考虑如何借助教学内容的载体,将传统文化之核系统地展现给幼儿,并让他们通过感官内化相关的内容,最终实现文化的浸润,达成文化育人的目标。

三、于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价值的具体路径

(一)创造生活化的育人环境

在幼儿园这一教育场域中,环境与幼儿的学习、成长有着紧密的关联。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交互关系: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并提高认知能力;而环境会受到幼儿的影响发生改变。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需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幼儿创造一个易于融入的环境,采用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策略,让他们能够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学习行为[5]。这意味着幼儿除了在特定的课程或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也有机会在生活中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的互动。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文化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教室的布置,亲手将教室转化为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空间。布置的过程是展示文化、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譬如,幼儿可以与教师一起剪贴窗花、福字,或在墙壁上描绘祥云和瑞兽等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图案。幼儿亲手打造环境,能够行使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人的权利。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如引导幼儿在吃午饭时体会“食不言”的静谧,在午睡时体会“寝不语”的安宁。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还能发挥传统文化对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只有将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够真正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够获得文化体验的空间,彰显传统文化真正的价值。

(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是中华儿女历经数千年的劳动实践所积累的珍贵遗产。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對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域的价值取向[6]。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幼儿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供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游戏,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够不再流于形式。

在开展手工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诸如沙包、红纸、投壶等传统文化的素材。五花八门的素材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当他们开始自主探索这些素材并尝试创作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指导。如果发现幼儿对某项活动、某种素材的兴趣尤为浓厚,教师就可以继续围绕这一活动、素材,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尊重与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发掘民间故事的育人价值

关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又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神话传说或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的民间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品读民间故事需要对记录和重现的历史、社会生活等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这些民间故事,能够以故事中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情境为幼儿提供新奇的体验。

譬如,“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家庭中的孝道等礼仪。故事中孔融为兄弟们选梨的情景,展现出孔融的高尚品质。而故事的内涵与教育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现代的场景—在公交车上让座,让幼儿将这一场景与孔融让梨的场景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幼儿更容易理解分享、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公交车上各类人的需求,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到体贴他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进行再创作、再演绎。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传统美德,同时学会进行批判性思考,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的具体方法;民间故事也才能形成新的价值,真正成为幼儿认知世界、展现自我的重要工具。

(四)获得幼儿家长的支持

幼儿园教师需要改变家长的落后观念,让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支持。现阶段,一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只有提前开始学习,在幼儿园阶段打好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基础,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并且,这部分家长时常将孩子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视为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实际上,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在于,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探索、自主游戏、自发体验的环境,培养其对世界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家长如果持有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可能就会对幼儿园采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甚至对幼儿园教育整体效果产生怀疑。对此,教师有责任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与家长探讨幼儿园教育的真正意义。教师需要向家长普及全面育人的观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的协调发展,让家长不再过分看重孩子的课业成绩,而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好奇心、创造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将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耐心、有技巧、有策略地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解释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让家长理解如何通过文化活动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的审美、道德观念和文化认同感。教师也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文化活动中所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消除家长内心的顾虑,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结语

幼儿园是幼儿了解各种文化的场所。幼儿园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幼儿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拓展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深度,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为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深入探索和研究幼儿园教育的内在规律,结合多种传统文化资源,为幼儿创造生活化的育人环境,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发掘民间故事的育人价值,获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使得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更加紧密,幼儿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侯爽,张广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教育性: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5):82-89.

[2]杜娜.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刍议[J].成才之路,2023(11):101-104.

[3]朱娅婷.“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128-131.

[4]李新颜.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教育融合的实践性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

(6):112-115.

[5]王小红,古茜,刘亭.幼儿园体育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CiteSpace5.7.R1的可视化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42

(2):102-111.

[6]张婕,托宾.关注多层次的中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基于人类学视角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21(9):14-28.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传统文化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教育券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给”的价值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