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4-03-17 19:23张火生
教育界·A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文章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方程的相关知识为例,针对如何建立大单元系统、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梯度性教学活动等问题,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方程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期帮助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明溪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立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点研究”(课题编号:mxjykt-23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火生(1973—),男,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大单元教学是相对课时教学、单元教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之大,体现在内容与结构方面,即整合同一主题或概念下的多个知识点,加强课时或单元间的逻辑联系开展结构化教学。

一、建立大单元系统

目前,初中数学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没有全面体现知识内容的密切联系,故而对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造成一定的限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其在编排具体内容时,一般按照内容难度,将初中数学知识技能分散在七至九年级,导致同一主题或概念下的知识技能脱节。教师若始终按照教材逻辑进行教学,先分散讲解知识技能,到总复习阶段再指导学生进行整体复习,难免造成学生学习的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整体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打破教材的编排限制,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整合具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建立大单元系统[1]。教师首先可提炼初中数学知识的概念或主题;其次在概念或主题的引领下,全面分析六册教材;最后跨教材与单元,整合知识技能。

比如,方程属于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领域,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技能主题。教师应在初中阶段,通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对方程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学生领会方程思想。教师还应分析每册教材中有关方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整合关键知识技能,建立大单元系统。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解法、实际问题等,始终渗透数学建模与化归思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的教学内容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本质上,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两个含有不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组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包括分式方程的内容,其以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为重点。解答分式方程,可将其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围绕含有一个未知数,但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展开。解答这样的方程,需要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由此可见,一元一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方程知识技能的基础。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都与一元一次方程密切相关,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升级。教师可结合以上分析,建立方程大单元系统,完善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设定教学目标

建立大单元系统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可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之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提出具体的学生发展要求。教师应分析有关方程知识的核心素养,使教学目标详细、清晰、有层次。方程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直观想象目标:根据直观情境领会方程概念,通过想象学会判断等量关系,确定不同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学抽象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方程信息,确定等量关系,列出正确形式的方程。

逻辑推理目标:经历类比分析、分类讨论等逻辑过程,发现并总结不同方程的求解方法,感受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归一思想等。

数学运算目标:在求解方程期间,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目标:结合方程问题对应的具体数据,加强数据分析,总结数据规律,提高数据分析意识和相关能力。

数学建模目标:构建解决各种方程问题的数学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目标明确地指示学生应在方程大单元中的学习内容与预期成果,有利于教师指导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自觉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习计划。

三、开展梯度性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以逻辑性与抽象性为主要特点。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有机整合同一概念或主题下的知识内容,可能会增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使学生顺利达成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教师需要采取梯度性指导策略,以循序渐進、由浅入深为基本原则,适应学生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

(一)趣味性教学活动

大单元教学具有挑战性,教师与其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技能,不如使其以学习为乐[2]。为此,教师应以趣味性教学活动为抓手,根据方程大单元特征,巧妙应用情境与游戏。比如在方程大单元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阶段,教师可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设计情境与游戏,并将其在教学导入环节加以应用。

1.情境教学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具有情境性,要求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概念。教师可立足方程的用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创设“制作无盖铁盒”情境:如图1所示,有一块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铁皮的四角各切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多余的部分折起来,就能制作一个无盖铁盒。如何使这个铁盒的底面积为3600平方厘米?

2.游戏教学

教师可结合方程大单元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设计“找不同”游戏。游戏设计思路如下:教师整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典型算式,打乱其呈现顺序,使学生迁移已有知识“找不同”,归类已学知识技能,从中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性,提出概念、性质、求解方法等猜想。比如,教师整合教材的方程教学资源,出示游戏课件(如图2所示)。

课件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但无呈现规律可循。教师向学生提出游戏要求,说明游戏规则,鼓励学生观察、对比、筛选课件的信息,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程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为学生计时,以此营造紧张的游戏氛围,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二)思维点拨

问题是教师点拨学生思维常用的工具。教师应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更深层次上思考方程问题,并且得到正确的结果。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师问”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生问”的必要性,使学生发挥质疑的作用。

1.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教师利用“师问”点拨学生,应以启发性问题为主。启发性问题可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强调学生经历充分的思维活动。启发性问题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结构化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情与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差异化的启发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点拨学生的思维[3]。

比如,在上述“制作无盖铁盒”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启发性问题。(1)结合题意分析,情境中的未知数和等量关系分别是什么?(2)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回答,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算式属于什么?(3)你之前学习的方程知识技能能否解决情境问题?如果不能,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问题由浅入深,启发学生将从情境中抽象出的方程知识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建立联系。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领,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均无法解决此情境问题,必须探究新的方程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此基础上尝试设未知数列方程,自主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过程,有利于促进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等素养的发展。

2.学生提出质疑

教师可鼓励学生质疑,以质疑为抓手,点拨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上述“制作无盖铁盒”情境中,学生迁移方程大单元的其他知识技能,基本能够设“切掉的正方形边长”为未知数 x,列出方程(100 -2 x)(50-2 x) =3600。但是,将方程化简为5000 -300 x + 4 x2=3600后,许多学生开始犯难。“这个方程看上去很特殊,怎样求出这种方程的未知数?”“分式方程是之前学过的特殊方程,它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解。这个方程也能这样做吗?”此时,教师可点拨学生:“也许一元一次方程真的可以用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何不试一下呢?试着将5000 -300 x + 4 x2=3600化简吧,看看它能否变成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形式。”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可尝试在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联系,发展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

(三)实践探究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适当的补充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如直接开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此时,为进一步助力学生开展大单元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究平台,鼓励学生全面应用知识技能。教师可立足生活设计问题,提出综合性、开放性等实践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做中学”,内化知识技能[4]。比如,教师可提出如下综合实践问题。

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A市提出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该政策提出以来,当地接待游客的人数逐月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八月份游客为4万人,十月份游客为5.76万人。求八月份到十月份之间,该市游客人数的月增长率。已知该市仅有两个景点,但有三种购票方式:第一,单独购买景点一门票,每张100元;第二,单独购买景点二门票,每张80元;第三,购买景点一与景点二的套票,每张160元。大数据预测十一月份该地游客人数约7万人,其中约2万人选择第一种购票方式,3万人选择第二种购票方式,2万人选择第三种购票方式。当单票价格不变时,套票价格每下降1元,将有600名原计划采用第一种购票方式的游客和400名原计划采用第二种购票方式的游客改为购买套票。假设十一月份当地两个景区总收入为Q万元,套票下调P元,写出Q与P的表达式。若当地预期十一月旅游收入为798万元,则套票价格应下调多少元?

上述综合实践问题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更考查学生对方程思想的迁移应用。学生可先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再合作探究问题,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四)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功能有助于学生整体梳理大单元知识技能,建构系统化知识体系。教师应在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后,借助思维导图指導学生整体回顾,总结归纳知识技能[5]。

教师可根据大单元概念或主题设计思维导图主题词,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填写重要信息,同时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可先为学生示范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再引导学生整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技能,促使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增强数学技能,丰富数学建模经验。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加强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相关研究,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2(28):72-74.

[2]王志华.初中数学“单元—课时”教学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5):44-45.

[3]邢成云,陈元云.课程整合视域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以方程大单元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2):19-23,27.

[4]屠卓娅.大单元教学:实现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科素养的有效对接[J].求知导刊,2021(37):56-57.

[5]郑旗.初中数学方程大单元教学的研究[J].学苑教育,2021(18):59-60.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