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讨

2024-03-17 19:23胡世凯王俊懿段天熊
教育界·A 2024年3期
关键词:水循环内涝昆明市

胡世凯?王俊懿?段天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然界的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的纽带,也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教学;水循环

作者简介:胡世凯(1986—),男,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王俊懿(1990—),男,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段天熊(1991—),女,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突出了地理学的基本思想(人地协调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和方法(综合方法、区域方法等)。地理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可见知识”,而且关注“内隐素养”,其由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构成[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

“水圈与水循环”一课要求教师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笔者从地理核心素养的维度,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地理实践力目标:读盘龙江及滇池流域图,绘制盘龙江流域水循环过程图;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昆明市的城市内涝原因,并给昆明市的城市内涝防治提出建议。

区域认知目标:了解盘龙江及滇池流域水循环过程,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范围)区别水循环的类型,从不同的时空维度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综合思维目标:从时空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用综合思维给昆明市的城市内涝防治提出建议。

人地协调观目标: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原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设计思路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笔者以云南昆明市的盘龙江为主线,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即“填一填”“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究

(一)导入课程

盘龙江是昆明的母亲河,由北向南,纵贯昆明市区,千百年来,流淌不息,见证了昆明的繁华。笔者以昆明市的盘龙江为例,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与盘龙江有关的视频,提出“盘龙江的江水来自哪里?又要流向何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水循环。

(二)开展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一:填一填】

笔者让学生根据视频、教师所给材料、课本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学习及运用水循环原理,完成盘龙江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材料:盘龙江上游称牧羊河,发源于嵩明县西北部的梁王山,蜿蜒曲折,流入松华坝水库,流经昆明市官渡区和五华、盘龙,从福保附近入滇池。盘龙江全长108公里,流域面积84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7.1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2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75亿立方米。盘龙江属金沙江水系。

问题一:小组合作,根据图2,画出盘龙江的水循环运动方向并填写水循环过程(提示: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被蒸腾、水汽输送)。

问题二:按照图2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盘龙江的水循环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问题三: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盘龙江的水循环过程,完成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让学生记忆、理解水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从空间角度理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盘龙江为例,让学生感知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增强对家乡的认知,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感,落实家国情怀教育。

【合作探究二:找一找】

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对昆明城区内涝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昆明城区发生城市内涝的原因,找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并列举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例子。

材料:2019年7月20日01时54分,昆明市开始出现连续强降雨,截至20日10时,主城区降雨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和大暴雨。其中94个站点出现暴雨,25个站点出现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为159.6毫米,出现在官渡区西庄。市气象台和主城区气象台均发布相应等级暴雨预警,市气象台20日05时40分全网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主城区出现严重淹积水,19处道路断交。

设计意图:利用昆明城市内涝的相关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联系生活与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分析昆明城区内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通过列举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合作探究三:说一说】

材料: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见图3)。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昆明城区内涝的有效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是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体现。

笔者为学生提供与海绵城市相关的材料,提出问题:“校园是城市的一部分,应该如何把校园建设成‘海绵校园?”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如何把校园建设成“海绵校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實践力,增强学生建设校园、家乡的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合作探究四:议一议】

笔者融合语文和历史学科知识,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盘龙之水地下来,奔流入滇不复回”的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问题二:盘龙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滇池,最终流入大海。盘龙江流域的水资源量随着四季变化,且具有一定规律性,请分析盘龙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问题三:盘龙江蜿蜒曲折,仿佛昆明大地上的彩带,有的学者说它是昆明大地上的“地形塑造师”,请讨论此称谓的由来。

问题四:“入湖皆污”曾经是滇池的写照,盘龙江流域的水污染是滇池污染的“祸首”,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融合其他学科,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水循环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课后反思

笔者从昆明市的盤龙江出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笔者形成以下几点反思。

第一,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课程实践性强。笔者从学生熟悉的地理资源出发,设计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参与感强烈,学习积极性高。

第二,教学设计首尾呼应,连贯流畅。笔者以盘龙江为主线,按照“了解盘龙江的水循环过程—分析昆明城市内涝原因—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理解水循环的意义”的教学顺序,让学生始终围绕“盘龙江”这一主线进行探究,教学设计首尾呼应,探究主题依次推进,连贯流畅。

第三,问题设置层次分明,逐级递进。问题设置由易到难,从“了解盘龙江的水循环过程”这一简单问题,到“分析昆明市的城市内涝原因”“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等复杂的问题,四个合作探究问题设置层次分明,逐级递进,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层级要求。

结语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是广大地理教师的主要任务。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构建地理课程,带领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徐雪,孙宏霞,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师区域地理教学模式重构[J].山东高等教育,2018,6(6):83-90.

猜你喜欢
水循环内涝昆明市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国外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从“驯服”到“巧用”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太阳能水循环空调
城市内涝的形成与预防
我国城镇内涝防治:由理念到标准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