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24-03-18 18:58孙晶周铭懿黄云坡王奇姜山
食品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科青年教师评价

孙晶,周铭懿,黄云坡,王奇,姜山

1.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锦州 121001);2.锦州医科大学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锦州 121001)

广义的实践教学能力指的是除理论教学之外其他教学活动的总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1]。目前普遍认为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包括实践教学设计能力、实践教学开发能力、实践教学实施能力、实践教学管理能力、实践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五个维度。一般认为“新工科”是指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为了应对新的经济形态以及服务国家战略,设置新兴工科专业并对旧有工程专业及学科进行调整和升级,从而培养出能够应对挑战的新型工业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新工科代表的是最新的产业或行业发展方向,具有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和发展性等几个特征,其内涵和特点对工科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新挑战[2]。

国外有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上,包括其培养目的研究、内容研究以及模式研究等。英国学者博拉姆在研究中指出入职培训应针对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提出了“微格教学”,它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性教学的“模拟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3]。国外的这些改革举措为我国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借鉴。

在我国,诸多学者对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张文文[1]开展了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秦利敏[4]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汪娜[5]、姚吉祥[6]对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庄桂花等[7]、张文娇[8]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杜云英[9]阐述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困难。目前没有发现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评价体系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为此次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对新工科背景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面临的问题和提升策略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文章拟剖析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新特点,并结合对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新工科背景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新对策。

1 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及特点

1.1 学校对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和学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大大影响着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经费。高等学校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校普遍重视对教师理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考核,但对实践教学往往缺乏系统的管理。工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科人才意义重大。现行的工科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侧重于对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考核,这使得大多数青年工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工作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大多数学校对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投入经费不足,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更是鲜有投入,这也成为阻碍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2 工科青年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工科专业课程往往实践性较强,但多数工科青年教师都是高学历,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企业实践,缺乏实际生产经验。这些青年教师在讲授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只会照本宣科,无法结合生产实例生动讲解,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有些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所使用的实验方法过于老旧或已被淘汰,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讲授内容在现实生产中无法应用。因此,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的工科学生,首先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1.3 青年教师主观上忽视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然而,大多数工科青年教师都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其自身接受的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青年教师自身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过程中科研项目、论文、教学工作量为其重点加分项,因此,多数青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这些工作上,使得其缺乏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如何从思想上扭转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2 新工科背景下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对策探讨

2.1 构建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三维一体”培养体系

在培养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过程中,努力构建校内平台、校外平台和网络平台“三维一体”培养体系。在校内平台的构建上,整合校内师资与实验、实训平台等资源,加大对青年教师实践课程的培训,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校外平台的构建上,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相关企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或顶岗锻炼,达到一定标准后方允许其回校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为例,学院每年都会派送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食品相关企业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实践进修培训,六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所有青年教师都会外出培训一次以上。另外,学院还派青年教师作为大四毕业生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导师,这些制度都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网络平台的构建上,发挥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径,如可利用直播培训和远程教学等加大对青年教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培养模式,调动青年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

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大都先天不足,而学校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对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的缺失,使得青年教师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加缺乏主动性。要想扭转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首先要深化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工科专业培养模式,从而加强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另外,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指挥棒”作用,将参加企业实践作为工科教师参加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如锦州医科大学职称评聘文件中明确规定,参加高级职称评聘的工科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这使得青年教师积极与企业联系,参与实践锻炼。

2.3 改革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以往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往往只侧重督导专家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评价,更少由企业进行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应当作为评价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生自身的感受非常重要,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应当占有较高的权重。企业处于实际生产的最前沿,其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性,更具有信服力,因此,企业评价也应作为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对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实行督导专家、学生、企业三方综合评价势在必行。完善评价指标内容,调整指标权重,从而使评价体系可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做出更精准有效的评价。

2.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助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大力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按照生产流程建造的小型工艺车间,为学生提供仿真的职业环境,可以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按照企业标准和要求进行,使实践内容贴合生产实际,在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同时,助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强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是将企业作为高校的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青年教师也可进行实践培训;二是企业与高校共同研发模式,教师将研究成果在企业付诸实践,助力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三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向学校提出培养人数和培养目标,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企业负责生产实践,整个过程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可以达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

3 结语

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工科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新工科的内涵和特点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工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促就的,必须在认清其自身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学校、青年教师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改革培养模式,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新型“三维一体”的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能力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制度,使青年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全方位促进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工科青年教师评价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