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2024-03-18 22:39
市场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张 彬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言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和农村地区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之下,乡村红色旅游基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地域特色,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类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有效方式[1]。 红色旅游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教育功能,一方面可以拉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使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入人心。 发展红色旅游业离不开科研人才对红色遗迹、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等的挖掘和开发。

1 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乡村或者乡村地区,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增进乡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2]。 乡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充分借助乡村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业对提高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带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发展红色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但是制约乡村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也相对突出,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宣传效果落后于市场需求、专业人才紧缺、专业系统性开发有待提高等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对乡村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桎梏。

2.1 基础设施通达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但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比城市而言仍然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通达度较低;另一方面是服务设施带给游客的观感度与体验感相对不足。

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将会对乡村红色旅游业的整体开发产生影响,若基础设施通达度处于整体偏低的状态,将不利于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由点到线到面的全方位发展。 部分乡村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道路出现坑洼路段、路面较窄以及断头路等情况。 特别是在乡村红色旅游旺季以及游客数量短期内增加的情况下,部分乡村会产生交通压力的增加导致道路拥堵等情况,一方面容易给周边村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不便;另一方面路段拥堵的时长会影响甚至减少游客游玩的时间,导致游客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参观、游玩的红色旅游景区数量与预期相比较少。 同时,拥堵的交通还会给游客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更甚者可能会影响游客对该红色旅游景区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红色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仍然采取“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等传统橱窗展览和简单讲解等方式来向游客讲述当时的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在一些大型的历史场景、事件中缺少使用VR、投影、5G 等先进的科技手段,难以让游客有“穿越感”。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展厅存在展览范围过大的情况,整体展览偏向宏大叙事,反而忽略了当地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导致展厅存在“大而不精”的问题,难以和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有所区分。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存在农家乐、酒店、娱乐项目等数量不足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 农家乐、酒店等数量不足则会限制旅游旺季容纳的游客数量,会给游客带来不便,使得部分游客需要调整旅行计划。

2.2 宣传效果落后于市场需求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仍然以传统的宣传方式为主,利用互联网宣传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频率相对不高。 传统的宣传方式与互联网宣传相比存在宣传速度慢、时效性差等缺点。 虽然有的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借助互联网开展宣传活动,但是仍有以下不足:一是宣传内容简单。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在短视频平台上开通官方账号,但是发布的宣传视频内容缺乏新颖性,难以凸显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特色,导致“观众”转化为“游客”的可能性较低。 二是宣传视频更新慢、互动少。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官方账号存在视频间隔时间较长或者长期不更新的情况,宣传效果不理想,导致游客不能实时了解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最新动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游客对该官方账号的关注度降低。

2.3 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红色文化资源是巨大的宝库,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乡村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部分乡村仍然缺乏研究红色文化内涵的高质量人才,存在人才不愿来、待不久、留不住的窘境,导致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缺乏核心竞争力。 除了专业的科研人才之外,讲解员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讲解员是与游客直接交流的,那么讲解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游客对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印象。 但是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的专业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采取区分度较小的讲解词。 由于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而采取相同维度的讲解词难以让讲解效果达到最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2.4 红色旅游系统性的布局有待进一步提升

以井冈山、沂蒙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成熟,其内部结构布局设计科学、服务人性化等特征吸引大批游客,但与此对照,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在内部景区结构、周边的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各景区之间的系统联动仍显不足。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仅基于单纯的红色景区开发,既未将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结合起来,又未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为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与周边的其他资源搭建平台,产生联动效应。

3 乡村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

我国乡村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以改善基础设施通达度为着力点,利用科技革命打造农村红色文化创新高地、以拓宽宣传渠道为突破口,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盘活乡村红色资源,红色旅游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跨越式发展[3],使红色文化的长河川流不息、革故鼎新,让游客从“流量”变成真正的“留量”。

3.1 改善基础设施通达度和体验感

适当超前布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部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是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于便捷的城市交通等因素,景区知名度与游客体验感低于市场预期。 因此,要改善当地交通的状况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不仅需要拓宽当地原有的道路、修复坑洼路段和消灭断头路,还需要采取修建专门的旅游路、设计精品旅游路线、开通红色旅游大巴等措施来提高农村地区的道路密集度,从而解决乡村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为实现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还可以依托当地具有优势的红色旅游景区为中心,联通周边的红色旅游景区,打破传统的区域限制,实施连片开发。

吃、住、娱等方面对游客来讲是最普通的需求,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景区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项目。 想要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并不容易,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提升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人性化服务,从而推动游客消费热情的不断高涨。 要规范农家乐的经营环境,打击胡乱要价等行为,并且不定时地抽查农家乐的卫生环境情况;丰富农家乐餐饮种类,加入本地的特色菜,让游客不仅旅了游,还品尝了美食,把饮食文化融入乡村红色旅游之中;对农家乐、娱乐项目的经营者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讲座、培训班以及去当地发展较好的公司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站在游客的立场为游客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打造地方名片,形成口碑效应。

3.2 利用科技革命打造农村红色文化创新高地

搭建数字平台,利用新技术为农村打造红色文化创新高地。 发挥新技术对当下生产、生活带来的颠覆性作用,依托新技术实现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减少“数据洼地”,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体验感和沉浸感,助力乡村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例如:依托VR 全景技术,便于游客把握参观进程。在展厅开通VR 讲解以及通过AR、5G 等现代先进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提高游客的沉浸感。 与此同时,景区周边可以开发红色旅游沉浸式服务,通过让游客担任某个红色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或者吃忆苦思甜饭等方式来增强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游客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这段红色历史及其红色历史背后的红色精神,使游客从红色旅游景区的“参观者”变成红色历史的“参与者”,有助于游客通过红色之旅加深对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认识,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怀和陶冶游客的爱国情操。既让游客感受到红色文化浸透人心的教化作用,同时又能让游客体会到乡村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其他文化资源。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游客的便捷度和舒适感。 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开通网上预约、网上购票等在线服务,简化游客购票流程,提高游客旅行效率。 线下引进先进的检票系统和景区人数实时监控,通过采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动态监测来预估游客数量,通过对游客人数的精准把控,避免出现旅游旺季客流量过大造成拥挤的情况,给游客带来更舒心的旅游环境。 针对自驾出行的普及,可以通过景区线上停车小程序、智慧停车等服务,让游客及时掌握剩余车位的情况,使游客能依据目前的车位情况,灵活调整景区参观顺序。

3.3 拓宽宣传渠道

优化宣传方式,转变宣传模式。 大数据时代,红色旅游的宣传需要借助大数据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等优势。 可以通过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通官方账号或者微信开通乡村红色旅游官方公众号等措施,立足于当地特色,针对目标群体制定宣传视频,实时发布红色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借助大数据将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给有潜在意愿的目标群体,为游客提供预览性质的帮助,提高乡村红色旅游的宣传效率。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要依托五一、国庆旅游黄金周以及暑期等旅游旺季早规划、早布局,借助消费理性复苏带来的国内旅游市场井喷式爆发的有利契机,通过结合旅游旺季推出的红色旅游宣传视频特别版,来牢牢抓住游客的心理,引发游客旅游的欲望,从而增加当地旅游节的客流量。 优化宣传视频的拍摄、剪辑思路,凸显宣传视频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将“观众”转化为“游客”。 开设“云旅游”等旅游项目来改变以往的宣传模式,让旅游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不仅能提高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还能够挖掘潜在的旅游客户。

3.4 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景区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构建红色文化人才智库,通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模式,为专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定期派遣景区的主要负责人去红色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省份学习、培训,学习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破解不合理的制度瓶颈。其次,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应与当地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让景区中层管理者去高校学习开设的红色旅游相关方面的专业课程来增强他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立足当地文化背景、文化特色来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除了引进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培训讲解员。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以及组织比赛等形式来提高讲解员的专业水平;与高校、研究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时定期地送讲解员过去学习,提高讲解员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 使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能够更加声情并茂、富有感情,便于将游客更好地带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有助于游客学习红色历史、学习革命精神,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感。

2019 年全国红色旅游人数超过14 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超过4 000亿元,不少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选项和打卡地,年轻人成为红色旅游热的主力军[4]。 可以在寒、暑假开设针对高校学生的志愿者岗位,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历史征程中的使命担当,为全国红色文化专业人才智库添加新的血液。

3.5 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生态”的发展模式

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不应该只关注游客的人数和带来的潜在消费收入,景区内部结构、布局,周边的设施也应该被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因此,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红色旅游总体布局以及打通景区内部各要素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与乡村其他产业之间协调联动的关节点成为乡村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培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红色文化旅游符号,对红色文化旅游地发展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5]。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让游客在参观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和学习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生态”的发展模式,将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让游客在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之中参观红色旅游景区,形成红绿相间的发展模式。 我们必须在保护地方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研学之路设置在绿水青山之间,将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文化生态系统[6]。 一方面能够加深游客对该地区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地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便于吸引更多游客和打造地方名片。 乡村旅游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不仅有助于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价值,还有助于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4 结论

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要想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需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要立足本地的优势,将红色旅游景区与自然景区相结合,实现乡村红色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创新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当地的文化名片。 依托互联网平台,宣传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让乡村红色旅游景区被更多人知晓,发挥乡村红色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从而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色在哪里?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某景区留念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