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持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4-03-19 09:07张建涛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现代化体系

张建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陕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实现新征程新目标

当前,我们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将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关键任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及经济稳定增长等,进而在量质并进、以量为基、以质取胜中,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才能更好满足三秦百姓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我们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规模为重点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期已经成为常态,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发展的生存力、竞争力、持续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又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促进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的有利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同步推进的机遇

当前,正在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以及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等建设,其中蕴藏着广阔的市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同时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也会释放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当前正在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成为重点方向。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强科技攻关,聚集现代能源、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工业数字化转型等加快推进力度,必将产生大量的优势产业群和配套支撑项目群。

(二)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机遇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整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和科学变革正引领新的科学革命浪潮,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生命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加快孕育发展,正在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陕西肩负着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带着国家战略安全的“撒手锏”技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构建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三)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带来的机遇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是中国毗邻省市最多的省份,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完备,向西开放、向东集散的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发挥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我国向西开放重要基地作用,面向“一带一路”乃至全球配置资源的便利性持续增强。特别是中国—中亚峰会成功召开,陕西开放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战略任务、战略要求。同时,当前正在一体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和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市场满意度保持历史高位,“近悦远来”的高质量发展大生态加快形成,为最大程度招引产业、吸引外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四)绿色低碳倒逼转型升级的机遇

实现“双碳”目标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更严标准。“高碳”经济特征仍较为明显,近两年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量占全社会的75%,而装备制造等行业能源消费量下降10.8%。节能形势较为严峻,按照国家“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陕西单位GDP能耗应比2020年下降13%,其中2021—2022年需累计下降5.4%,但实际仅下降1.8%,完成总目标的13%,后三年能耗强度年均需下降4%。因此,推动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能源产业转型特别是新能源发展将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的突破方向和重点任务

(一)以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为重点,培育更为完整的内需体系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体系,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是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接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常态化开展项目观摩活动,统筹做好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实现项目投资运行精准调度。强调高质量项目支撑,积极推进西安机场三期和西延、西康、西十、延榆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推动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西安高新区集成电路生产尽快建成投产,提升产业项目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占比。用好PPP新机制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二是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深入落实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开展促进网络消费、提振大宗消费、促进县域消费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增长点。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稳步提高群众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障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高端消费规模。

(二)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和秦创新综合效能提升为突破,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教育、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和基础支撑,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一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西安“双中心”和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沿途下蛋”机制,推动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含能材料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打造更多“国之重器”。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组织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陕西实践。二是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化秦创原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深化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加强一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强化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用好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耦合图谱,支持西安创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抓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四大工程”,统筹推进研发深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三是加强数智赋能实体经济。落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壮大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高水平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三)以發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产业体系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关键举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要抢抓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链转移、供应链重组、价值链变迁等机遇,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针对提振增速、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大“百亿提升、千亿跨越”领军企业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人工智能、超导、光子、第三代半导体、铝镁轻质材料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二是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坚持“稳、控、转”不动摇,持续推动煤油气稳产上量,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坚决稳住重要能源产品生产供应,大力推动煤化工向高附加值延伸,重点布局煤制芳烃产业,培育壮大高端精细化工等先进材料产业。三是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旅产业“十百千”工程,出台文旅强省建设若干措施,提升“三秦四季”等文旅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创意、商旅名街等延链增值,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群)加快发展。

(四)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为方向,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着眼共同富裕,强化产业协作支撑作用,加快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一是促进关中陕北陕南协调发展。发挥西安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西咸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引领作用,依托“西安研发制造+周边转化配套”“飞地经济”等模式加强跨区域产业协作。支持渭南、宝鸡等基础设施完备的老工业基地,积极承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全面推进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延安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陕北电源集中区和高端材料基地。支持陕南地区有序承接关中部分制造业转移,拓展以“土特产”和抽水蓄能为代表的“两山转化”通道。二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接续政策措施和新考核办法,用好县域专项资金奖增托低,做优做强县域主导产业,实施好县域产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开展新一轮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三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启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提升防返贫监测的及时性和帮扶的精准性,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五)以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为契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突破内陆思维限制,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打开发展新天地。一是全面推进对外开放。落实国家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持续推进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落地,落实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承办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推动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园,打造进出口加工基地,带动港产港城港贸深度融合。促进外贸促稳提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支持延安、安康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争取榆林机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发展。二是加大力度吸引内资外资。强化政企联合招商、以商招商、“以投带引”招商,持续加大产业招引力度。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依托产业图谱深化跨省域合作,加快出台产业承接转移、“飞地经济”发展等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转移聚集区和“双向飞地”。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在职业资格、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管理等领域与国际规则对接,确保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招标投标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六)以畅通经济循环为目标,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尽快打通经济循环卡点瓶颈,提高市场资源配置质量和市场运行效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保障。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规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强化数智化服务,建好用好“秦务员”“陕企通”“秦政通”等平台,深化“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营造透明、公平、高效的政务和商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深入实施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开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按期完成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三是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和标准地改革,推进公共领域数据公开共享,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四是建设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围绕做优服务链条、做强服务功能、做好供应链协同,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国际航空物流,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作者为陕西省信息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高质量现代化体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