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合”理念的出场语境

2024-03-21 07:07张亚楠
西部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理念经济

张亚楠

(苏州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 215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2014年他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始终崇尚和谐和睦、友好合作。“和合”理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问题的凸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被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之中,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意义[4]。因此,立足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和合”理念的出场语境,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一、时代语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当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国际力量对比等大变革和现实后得出的[5]。具体来说,当今的大变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大的变革首先通过世界经济的变化展示出来,尤其是经济大国和经济体。最明显的就是,世界主要经济版图从过去的G8(即八国集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发展为G20(即二十国集团,包括由中国、韩国、印度、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欧洲联盟、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共和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二十世纪,G8的GDP约占到全球的50%,而在二十一世纪以后却下降到了34.7%。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增长动能疲软,欧元和日元的贬值昭示着发达经济体对全球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少。即使是在宏观政策普遍透支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依旧不足。

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导致各国物价暴涨、国际运输中断、国际油价暴跌、美股在10天内4次熔断。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经济前景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经济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愈发突出,加剧了国家贫富的两极分化,直接导致社会撕裂等问题愈加深刻[6]。

不难看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身处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要想实现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必须坚定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其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的世界经济波动异常、复苏乏力,但只要加强企业间、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商贸等合作,解决传统经济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入融合,推动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指日可待。

(二)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一超多强”国际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历史的规律来看,全球的重大变局均是国际格局调整的结果,其内核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近年来,原先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格局正在加速变化,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这一进程的分水岭。虽然疫情对各国均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应对措施和体制模式的差异导致各国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存在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展现出过去那种经济、科技和制度等全方位优势,面对新冠疫情泛滥时暴露出其脆弱的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忽视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导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经济全球化盛行,大国形象已然崩塌。

由此可见,在当前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背景下,特别需要抵制给世界局部区域带来不安定的霸权主义,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各国在完善全球治理中都应具有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力和更加对等的发言权,只有构筑平等的国际交往格局,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发展本国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合”共生。

(三)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合国为首的全球治理格局起初就是以当时国际力量的现实为依据所构成的,所以始终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其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能够参与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其正当权益一直没有得到支持和维护。由于当前世界仍处于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及逆全球化猖獗的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成效,间接加速了变革的发生。随着变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不符合当前的国际环境,暴露出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所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合理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一个有效的、正当的和在道义上更为有抱负的全球治理体系,必然是建立在良好的大国协调基础上的合作共治,只有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7]。所以,时代需要“和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需要“和合”。

不同于冷战后美欧等西方国家打着“全球治理”旗号推广西式民主与市场经济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要负起应有的大国责任、树立好大国形象。中国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全球治理的变革,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参与感,使发展成果由各国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通过倡导和平共处的理念,营造公平正义的安全格局,促进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现实语境:人类面临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危机重重,国与国同属于一个世界——一个共同面临危机的世界。后疫情时代,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将被深刻改变。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不可控的生态危机和生物安全等问题在日益加深时局的复杂程度。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究竟如何应对和选择?这不仅考验着人类的智慧、责任和担当,而且直接决定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世界需要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和合”理念在人类面临共同的现实问题的时候出场,意义深远。

(一)国际经济竞争激烈

在经历“大国无战争”的核威慑时代后,国家间的战略竞争从战争逐步演变为经济战、贸易战、文化战等其他形式[8]。虽然国际经济竞争所造成的利益冲突表面上是公司或企业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国家间的战略竞争的一部分。部分国家试图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9]。事实上,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然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对国际局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中国虽然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国,但正处在世界经济动荡的漩涡中心,近年来外部干扰问题日益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多个经济体妄想通过霸权手段遏制中国经济发展,这种逆全球化的措施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损害。目前,中美经济竞争是国际经济竞争中最大的一环,所涉及的经济竞争策略也最复杂。2018年以来,美国为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对华发动经济战,实施增收关税、在华实体产业大规模转移、科技封锁等各方位的打压措施,不仅全面动摇了中美友好合作关系,也对两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中美作为当今世界上体量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经济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将引发全球性问题。受中美经济竞争的影响,世界经济活动放缓、金融不确定性增强、商品价格普遍上涨。2020年以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重了全球经济的衰退风险。除中美间的经济竞争外,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也与美国为伍参与其中。总而言之,中美关系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也牵涉世界的和平稳定。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和合”理念促发展,是应对国际经济竞争激烈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蕴含着“和睦包容、和衷共济”的深层智慧,体现着“以人为本”和“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面对经济竞争带来的利益冲突,拿公司或企业举例,运用“和合”理念,可以使企业和人才之间相融共促,与员工和衷共济,与合作伙伴合作共赢,与政府合力合拍,与社会和合共生。同样的,国际社会的经济竞争,也可以通过“和合”理念来解决经济领域积累的矛盾,通过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二)各国安全挑战严峻

而今并非太平盛世,局部地区的冲突此起彼伏,全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家间的安全问题交织复杂,地区冲突点和动荡点日益增多,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等,严重损害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虽然世界安全的大局稳定,国际的基本局势在大国的竞争中维持相对和平,但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日益积累,给国际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俄对抗一直是大国竞争的主旋律,苏联解体后,北约数次东扩,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在欧洲地区干预动作频繁、煽动仇恨、挑衅意味明显,导致了俄乌冲突问题。俄乌冲突令全球和局部地区安全的恶化之势加剧,北约各国持续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紧张气氛不断加剧。另外,美国大搞印太战略,加剧中美关系紧张,亚洲地区热点争端问题不断发酵,危及中国及周边安全。美国在印太地区大搞联合军事演习,挑起领土争端,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起祸端,强行实施“航行自由行动”对中国海洋主权提出挑战。纠集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多国在南海地区进行联合军演,进一步加剧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压力,使得爆发冲突的风险升高,令世界安全形势处于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状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都体现着“和合”理念。在各国面临安全挑战严峻的形势下,“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合”理念为解决各国安全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各国人民要戮力同心,共同努力应对挑战,维护和平、发展的大局。

(三)全球生态危机严重

全球性问题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方面,更在于生态环境,其影响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生态问题,包括气候变暖、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这些生态危机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日益严重,使得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考验。

首先,当下全人类面临的最直观、最重大的生态危机,就是气候变化,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包括气温升高所带来的海平面不断上升、臭氧层空洞扩大、皮肤癌患病增加、农作物减产和传染病危机等,极大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其次,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增加了潜在病源的传播。从“非典”到禽流感、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事实证明全球新发传染病频率明显升高[10]。最重要的是,即使在人类有意识的干预下,环境污染问题仍在不断加剧,污染种类愈发复杂。近期,日本有意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据估计其所含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在排放后的50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甚至在未来数千年相关危险仍会一直存在[11]。

全球生态危机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但归根到底是人类的价值与文化危机,主要表现为人作为主体对自然的不断索取,造成生态失衡后人类也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噬。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才能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答案,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合”理念,无疑为人类化解生态危机提供一剂良方,以人与自然“和合”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应对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题中之义。

三、实践语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人民生活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个体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断累积,对精神的追求却迷茫不清,人与人在现实空间中被拉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愈发疏远。从整体看,更大规模的全球化使得国际交往中文化碰撞与文明冲突愈发尖锐,而生态意识的觉醒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价值如何协调平衡、实现和谐和睦,亟须用“和合”理念给予解答。

(一)主张共同富裕以克服人际关系异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和合”的思考中,认为处理人与人、人自身的问题,需要“人心和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秉持着“以和为贵”的观念,从而克服人际关系的异化。如今,我们大力推动共同富裕,这一崭新命题包含着的不仅是人民物质的丰饶,更是精神的富有,这与传统“和合”理念所倡导的观点不谋而合。

人际关系异化的本质在人,人的本质不仅在物质,更在精神。“和合”理念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如今依然彰显着重要的人文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人际关系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和谐,而“和合”的哲学思想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此外,人处在社会大家庭里,日常生活的兴趣、信念与原有的兴趣、信念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在各种生活场景里难免不如意而产生烦恼,遇到各种矛盾,内心难免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只有直面具体的冲突才能找到解决办法,长期以往更能锻炼更强大的内心,形成更强大的力量。因此,内心世界充盈以达到自身和合也同等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了在促进经济社会向更均衡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的同时,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不仅经济富裕,同时摆脱被束缚的状态,走向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合”、自身的“和合”,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的内源性动能,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输送源源不断的强劲力量。

(二)生态持续向好以缓解人与自然冲突

生态危机这个当代最大的全球性问题,令全世界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各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尽快采取严格的科学措施来应对。当前,面对人与自然无法和合共生的问题,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和合”理念给予启示与解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早在古代,《管子·立政》中就有“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一说,深刻揭示了生态良好与国家富强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是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认识到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只有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从而实现民族的复兴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目标,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全面推动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化格局。他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着创造性的变化,不仅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12]。可见中国有能力应对并助力解决世界共同的危机,促进生态持续向好。

(三)坚持多边主义以逐步消除全球分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13]。人类曾在对抗的问题上付出过惨痛代价,殷鉴不远,历史不能重复。

分裂会带来矛盾、引发战争,国际社会上血与泪的教训在历史上有目共睹。消除全球分裂的唯一路径,就是放下分歧、加强合作,这深刻体现着“和合”理念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着中国自古以来的“协和万邦”理念,我们要致力于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稳步推进全球治理多边机构改革并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共同参与国际事务,共同书写国际规则”[14],共同建设国际体系,共享全球化发展成果,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各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15],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上的代表地位和发言权。在增进共同利益中有效降低各国负外部性政策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阻力,“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16],从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合力,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深刻认识到当今时代的全球性问题,在国际重要场合多次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作出了中国回应,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衷共济”“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等蕴含的“和合”理念,倡导世界各国要在政治、文明上求同存异,以和衷共济促进和平、以合作共赢推动发展,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7],从而为实现全球性问题的全球共治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理念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