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如何确保诸葛亮不跳槽

2024-03-21 16:58瀛洲海客
领导文萃 2024年6期
关键词:君臣张飞跳槽

瀛洲海客

在后人眼中,刘备与诸葛亮无疑是君臣相知的典范。“臣主同心,鱼水为譬”不仅是唐代名臣虞世南对他们的高度评价,亦是后世君臣相处的一种理想。

在传统的人际关系中,难以创造出与他人共享的利益,就很难被别人接纳。恰如寄寓荆州多年的刘备,英雄之志渐消,困居一地,无所作为。这样的刘备,显然对诸葛亮没有多大吸引力。

但故事的最后,刘备还是请出了诸葛亮,并与他成就了一番君臣佳话。那么,刘备究竟是通过什么手段才拉拢到诸葛亮,并保证他一直不跳槽的呢?

基础手段:关系的构建

早在两人见面前,刘备就对诸葛亮有了初步认识。司马徽与徐庶的连番举荐,令刘备尚未见到诸葛亮,便已对他生出了敬重之意。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说得很清楚,他本是一耕夫,刘备不嫌弃他没有官身,三顾茅庐向他请教,“由是感激”。自此跟随刘备左右,为其出使江东,促成孙刘联盟。刘备的态度无疑是真诚的,这大抵是他能让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对他忠心耿耿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刘备具体是怎样做的呢?对此,史书中着墨不多,但通过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的相处,大概能窥见一二。

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同吃同住,似乎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正是刘备管理的高明之处——通过构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将异姓将领纳入自己的亲属范畴之内,使他们对刘备拥有归属感与信任感。在“乡党”还被人深切认同的东汉社会,刘备此举,与刘邦团结萧何、樊哙、夏侯婴等沛县功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何用这个关系的构建,来看待刘备与诸葛亮呢?适用于关羽、张飞的“乡党”显然在这里并不适用,但他们二者也有共同之处:都是流寓之士。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沂南县)人,因战乱举家随叔父迁至荆州,“躬耕于南阳”。刘备则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在“争盟淮隅”失败后,辗转来到荆州。可见刘备与诸葛亮虽然不是乡党,但由于“乡党”的排外性,他们之间也更容易走到一起。当然,这并非是二人相知的主要原因。

汉代“任侠”关系的建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拥有一致的理想与目标。因为向往快意恩仇的潇洒生活,他们在乱世到来之际聚集在一起,希望如高帝刘邦和他的同乡一样,将来有一番作为。诸葛亮未必崇尚游侠,可他心有大志,“自比于管仲、乐毅”,希望能遇到一位明主,辅佐他建功立业。正如孙策打动了张纮,刘备同样以真诚的态度,赢得了诸葛亮的认同。隆中对策,二人推心置腹,确立“三分天下”的宏图大计,因为这个一致的理想,这对君臣总算走到了一起。

诸葛亮颇受刘备重视。关羽、张飞是刘备创业之初就跟随在身边的,一起创业,相当于持有相当多原始股。而赵云虽然因为给兄长守孝,中间离开了数年,但他也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将领。唯有诸葛亮,却是后来居上,在应聘到刘备集团之后备受重视,常与关、张、赵等人一起参与刘备的重要军事行动。换言之,在刘备构建的亲密关系圈子中,诸葛亮早已超越其他人,位于其中的核心圈层。

进阶手段:名利的绑定

士为知己者死。刘备对诸葛亮的礼遇,二人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构建,当是确保诸葛亮不会轻易跳槽的关键因素。需要补充的是,刘备在中原时,曾与各路名士打交道,渐渐熟悉了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东汉名士,向来重名节而轻生死,所以刘备日后与属下相处时,还经常采用“策名委质”这一手段,用“名义”来加深君臣关系。

所谓“委质”,即臣子向君奉上名册,并奉上能证明自己诚信的“质”。那时,“质”不一定要人来充任,还可以是珍贵物品,但无论有多珍贵,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都远不如名节重要。

诸葛亮来吴时,孙权打算让他的长兄诸葛瑾出面,劝说诸葛亮留下。结果可想而知,诸葛瑾替诸葛亮婉拒了孙权,给出的理由就是:诸葛亮已“委质”于刘备,断然不会随便舍刘备离去。在当时,名节是士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诸葛亮既然与刘备缔结了君臣关系,那么他一旦毫无理由地选择“跳槽”,势必会招致士人攻讦,更不会留下千古清名。当然,以诸葛亮的志向,他也断然不会这么做,因为只有在刘备麾下,他才能充分发挥才学,实现理想。

真诚的确可以吸引到人,但被吸引的人,也同样可以被其他人的真诚吸引走。曹操在劝降太史慈、诸葛亮时,也十分真诚。他给太史慈送过当归,还向诸葛亮送过鸡舌香(此事有待商榷,《香乘》史源疑有误),但后两者依然坚定选择了孙策与刘备。这不仅仅是因为君臣关系与名义对他的制约,同样也有一些现实性的因素。

正如关羽弃曹操归刘备。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关羽留在曹营,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他重归刘备,却是雪中送炭。而诸葛亮的归附对刘备而言,同样是“雪中送炭”。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诸葛亮在首次北伐(227)效忠刘备“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推知他出山辅佐刘备的时间大概在建安十二年(207)。这是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距离刘表去世不到一年。长子刘琦与幼子刘琮的继承人之争虽已落下帷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看到蔡氏、蒯氏继续掌权。而在一年之后,刘表病逝,蔡瑁、蒯越等人力主降曹,更迫使一部分不愿歸曹的士人决定抗争。

这些人与刘备之间的纽带,就是诸葛亮。后者虽是外来士人,却早已声名鹊起,成了远近闻名的“卧龙”。诸葛亮与他身后的名士们,就一直与荆州的统治者——刘表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尽管他们在地方上颇具影响力,但毕竟不是利益既得者,仍是刘备可以拉拢的对象。此外,许多流寓士人(在异乡日久而定居),在被刘表兴办学校、发扬经学的行为吸引来到荆州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当诸葛亮投奔刘备后,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可以说,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的代表,就业风向标一般的存在,刘备自然万分重视,给予他很高的待遇。刘备定江南四郡后,诸葛亮为其“足兵足食”,待刘备入蜀后,诸葛亮依然奉命“董督南三郡诸事”。诚然,诸葛亮负责的是后勤,但他的职权与范围,却又不仅仅是后勤。因为在荆州大本营中,他是极少数与刘备单线联系之人,即便他后来到了益州,亦是如此。

诸葛亮所做之事与他在荆州时似乎没多大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在荆州已被刘备授予“董督南三郡诸事”之权,所以他对荆州的管理自然合情合理。然而,刘备定蜀后,诸葛亮虽然没有直接任益州属官,可他仍然能表奏杨洪赞领蜀郡太守,说明他对益州诸事有直接管理权。而且从刘备与诸葛亮互相所发的文书看,刘备的命令是先到诸葛亮这里,再被后者传达到蜀地。由此可见,诸葛亮与刘备配合十分默契,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刘备在称帝之后,会重设丞相一职交予诸葛亮;甚至在张飞遇刺后,诸葛亮还担任了司隶校尉(古代监察官职),并作为托孤大臣,继续为刘禅效力。

刘备不仅将自己的继承人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还把整个蜀汉政权托付给了他。正如刘禅后来所说:“政由葛氏,祭由寡人。”诸葛亮在蜀汉,是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同时具有开府治事之权,又假节钺,有便宜从事之能,除了祭天需要皇帝本人亲自到场,其他事务尽在诸葛亮之手。如此一来,他又如何会跳槽?

(摘自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君臣张飞跳槽
宋代君臣殿上间距考论
谦虚的铅笔
A wonderful Friend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忙着跳槽的人
张飞因酒丧命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