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2024-03-26 03:13胡海青
统计与决策 2024年5期
关键词:渐进式商业模式机会

蓝 莎,胡海青

(1.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54;2.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122)

0 引言

企业如何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通过双元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双元创新指企业同时追求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一种综合创新行为模式,然而由于两种创新在资源需求、资源配置、知识类型、创新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企业资源分配约束、组织惯性、心智模式与组织结构的差异性,使得双元创新陷入一种既相互矛盾又需要统一的“悖论”之中[1]。解决双元创新悖论,实现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双元创新均衡发展,成为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理论问题,对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于双元创新均衡的研究,目前学界有静态平衡论和动态平衡论两类主要观点。静态平衡论认为企业两种创新因受资源和能力的约束,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冲突,过度关注渐进式创新致使企业落入“次优均衡陷阱、成熟陷阱和相似性陷阱”,而过度关注颠覆式创新则会陷入“失败陷阱”,因此企业要么灵活切换,在不同的时间按顺序进行或在不同的空间上实现组合才更容易取得创新突破,要么同时进行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通过两种创新协同互补、相容共生、相互促进实现两者平衡以满足企业持续创新的动态需求[2]。动态平衡论则认为静态平衡论仅仅关注单一时点和形式,未能从全局性和序列化的角度看待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两种行为的转化和互动问题,继而无法从实践上解决同时实施两类战略所面临的矛盾。于是提出双元创新要兼顾时间和环境适应性,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创新方式的动态选择,实现双元创新的并行存在和交互发展,从而使企业持续成长[3]。另外,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在于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的构建,为了适应快速、复杂的环境变化,企业核心能力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机会观、资源基础观和商业模式理论认为在企业双元创新中,逐渐形成了企业机会识别与开发、资源搜寻与拼凑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平台能力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交互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4]。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首先把企业机会识别与开发、资源搜寻与拼凑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界定为双元创新能力,然后借鉴双元创新动态平衡论的观点,遵循“行为—能力—绩效”的研究范式,沿着“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双元创新能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逻辑,探索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发展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

1 研究假设

随着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被引入组织理论,企业所处的环境及静态简化研究方式中不被考虑的“时间”被纳入企业的研究范式。根据Smith和Lewis(2011)[5]的悖论管理观点,本文引入生命周期探索企业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生命历程会依次经过初创、成长、成熟、动荡和衰退5 个时期,因处于动荡期的企业特征或与成熟期企业接近,或与衰退期企业接近,故借鉴文献[6],把处于动荡期的企业根据其特征分别归类至成熟期或衰退期。

1.1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在初创期,企业往往会因为独特的产品技术、服务理念和商业模式在规则、规范、认知等方面存在合法性的缺陷而陷入资源约束的困境,该困境致使企业内生发展乏力。因此企业要实施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的柔性战略,搜寻能够改进已有技术和产品的各种资源,积极进行渐进式创新,以实现短期利润的最大化[7]。因为资源和能力约束限制,初创期颠覆式创新战略几乎无法实施,所以双元创新进行交互与组合的动态选择处在被动的萌芽状态,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战略绩效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a:在初创期,企业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对战略绩效具有负向影响。

在成长期,资源与能力的限制性约束持续存在,企业仍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被动实施双元创新平衡,通过柔性的战略适时调整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以弥补单一创新的不足和避免可能产生的陷阱。一方面,基于现有资源和市场实施低成本策略进行渐进式创新以实现财务绩效提升;另一方面,创造新知识、技术、产品和市场弥补渐进式创新的短板,积累颠覆式创新的力量。但是,因为缺乏蓄水池效应,加之资源约束导致创新投入不足,被动的双元创新平衡可能会导致战略绩效处于高风险。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a:在成长期,企业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对战略绩效带来持续的负向影响。

在成熟期,企业组织架构趋于完善,管理经验逐渐丰富,各种资源存量达到了高水平,企业逐渐摆脱资源和能力的约束,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都达到了高水平,双元创新成果日趋完善。但是随着资源约束得到缓解,创新的机械性低效率瓶颈凸显。由于创新惯性和路径依赖,虽然两种创新相互竞争使资源此消彼长,但是企业会机械地进行既定的资源搜索,惯性地沿着渐进式创新的成功轨道发展而排斥颠覆式创新,因此常常忽略企业的内外部决策情景和时间限制,从而逐渐陷入创新的“低效困境”[10]。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a:在成熟期,企业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呈现持续的正向影响,对战略绩效带来持续的负向影响。

在衰退期,企业逐渐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现金流量也随之萎缩,绩效压力迫使企业主动革新求变。面对资产规模的缩减和冗余资源的压缩,企业借助相较成长期更多的环境变化经历和经验,合理预计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之间复杂互动和转化的条件和时机,更主动地从时间维度进行双元创新均衡的战略安排,以实现创新效果的最优化。在经历了多次复杂的环境变化后,企业逐渐获得了与环境动态交互的高度适应性,因此在主动进行双元创新行为的选择中渐渐加强了创新机会的识别和开发及对闲置冗余资源的利用能力,双元创新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重置成本减少,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率得以提升,推进企业进入新的生命周期循环,有利于长远战略绩效的实现。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4a:在衰退期,企业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与战略绩效则显著正相关。

1.2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资源及商业能力的中介效应

在初创期,企业在进行现有产品设计改革的渐进式创新中,逐渐磨练出渐进式创新的机会识别和资源搜寻能力及以效率为中心的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的构建能力。同时,在间或、随机地进行新事物发现和实验的颠覆式创新中,企业逐渐磨练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识别和资源搜寻能力及以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构建能力。根据动态能力理论,这些异质性资源和能力的互补及协同能够满足顾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价值需求,能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持续迭代更新和利润的持续获取,使得初创期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获得排他性竞争优势并且持续发挥这种优势[8]。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b:在初创期,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资源及商业模式能力在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间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在成长期,为了进一步突破资源约束,企业需要进行新的商业机会开发及更大可能的资源利用。在渐进式创新中,均衡型机会开发能力和资源需求型拼凑能力得以形成,均衡型机会开发能力能评估自身条件并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提高财务绩效,从而迅速建立竞争优势。资源需求型拼凑能力能有效减少资源的盲目整合,提升对接市场需求响应的速度,从而使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获取更大的收益。另外在颠覆式创新中,创新型机会开发能力和资源构想型拼凑能力形成,创新型机会开发能力通过提高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积累丰富的市场和技术知识等为长期战略绩效的获取奠定基础。资源构想型拼凑能力能降低资源搜索成本,创造性地再造与利用被低估的闲置资源,提升在手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难以模仿的稀缺性资源,以达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利用目标[9]。同时在双元创新的机会开发和资源拼凑能力的协同促进下,以短期盈利为目标的追求效率的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得以稳定形成,由此带来了企业持续的价值创造。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b:在成长期,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资源及商业模式能力在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在成熟期,伴随着双元创新均衡的深入发展,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识别与开发、资源搜寻与拼凑的异质性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双元创新机会和资源能力的推动下,企业通过市场化转型、企业并购、市场推广、兼并重组、成立研发中心等手段增强自身与双元创新的协调性,呈现与技术创新的动态非线性反馈交互协同演化模式,追求效率的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面临着向以创新为目标的驱动市场型商业模式的转换,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呈现多主体、多层次交互性和非线性特征,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边界模糊,企业创新绩效高速增长[11]。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b:在成熟期,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资源及商业模式能力在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在衰退期,随着市场需求引致和组织惯性,成熟期价值创造的主导惯性逻辑“渐进式机会识别—均衡型机会开发—需求型资源拼凑—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渐进式创新”终究会带来利润增长的阻碍和现金流量的不足,于是压力效应促使企业进行自适应的调整,逐渐加强颠覆式创新,积极进行“颠覆式机会识别—创新型机会开发—构想型资源拼凑—驱动市场型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以重新获得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目标。双元创新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和协同中得以实现,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但能力发展存在阈值效应,要控制一定的条件,才能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绩效。要想保证企业获得较好的长期绩效,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能力必须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颠覆式创新的资源搜寻与拼凑能力能帮助企业打破对资源的固有认知,不断探索资源新的用途和资源的组合利用,有利于企业长期效益的实现。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4b:在衰退期,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资源及商业模式能力在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的界定与测度

为了保证变量的测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双元创新能力的测量主要采用国内外成熟量表。测量题项均采用经典的7 级李克特(Likert)量表,7表示“非常符合”,1表示“非常不符”。

2.1.1 因变量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超越竞争对手的研发、产销和管理的权利能力及现金能量能力,既能带来较高的短期财务绩效又能带来出色的长期战略绩效。因此,借鉴朱冬琴等(2017)[12]的研究,从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来衡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其中公司的财务绩效用总资产收益率(ROA)表征,ROA等于公司净利润/期末总资产;用平衡记分卡法衡量公司的战略绩效。

2.1.2 自变量

双元创新动态均衡,是指双元创新在不同时期的并进平衡,双元创新的并进平衡是指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在资源分配上的对等。借鉴蒋舒阳和庄亚明(2019)[2]的研究,采用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双元创新并进平衡来衡量,具体采用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差值的绝对值倒数来测度。考虑到双元创新行为的动态变化、双元创新结果的滞后性、数据的可得性和测量双元创新并进状态随时间改变的有效性,本文采用T期前三年的颠覆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差值的标准差绝对值倒数来衡量。其中颠覆式创新采用企业当年申请成功的发明专利数量来衡量,渐进式创新则采用企业当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并采用专利申请被授权数量来进行稳健性检验。

2.1.3 中介变量

双元创新能力,是指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能力、资源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力。机会能力,即机会识别和机会开发的能力,借鉴陈文沛(2016)[13]的量表,设置7个题项对机会识别能力进行测量;借鉴陈海涛和于晓宇(2011)[14]的研究,采用7 个题项进行机会开发能力的测量。资源能力,即资源搜寻和资源拼凑的能力,借鉴胡海青和张颖颖(2018)[15]的研究,采用5 个题项对资源搜寻能力进行测度,并运用7个题项测量资源拼凑能力。商业模式能力,指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参考陶虎和周升师(2018)[16]对商业模式内涵和维度结构的分析及郭海和沈睿(2012)[17]对商业模式创新所编制的问卷,用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运用9个题项来测量商业模式能力。

2.1.4 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定性,防止部分变量带来的推理偏差,本文认为企业规模和年龄会对企业创新资源的获取、创新活动的效果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把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界定为控制变量,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表示企业规模,以调研年份与企业注册年份之差来表示企业年龄。

2.2 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理论假设,设定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其中,Y为因变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x为自变量双元创新动态均衡,M为中介变量双元创新能力,size、age为控制变量,e1、e2、e3、e4为随机误差项。

2.3 数据获取及问卷设计和发放

考虑到本文是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双元创新的动态研究,所以研究样本以创业板企业2013—2022 年数据为基础,并结合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得。为了确保样本选择的合理性,根据以下标准对创业板企业进行筛选:(1)剔除ST 公司的样本;(2)剔除数据存在严重缺失的公司样本;(3)结合初步调研逐步剔除没有实施双元创新战略的公司样本和没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样本。其中财务绩效数据和战略绩效的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战略绩效非财务数据、双元创新能力等运用量表通过调查问卷获取。

在正式调研中,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向样本企业共发放问卷282 份,回收问卷238 份。剔除了填答严重缺漏和答案呈现明显规律性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8 份,回收率84.4%,有效率87.4%。经方差检验,非回答偏差不明显。经哈曼单因子法分析,第一个主成分的载荷比例为20.151%,同源偏差基本不影响研究结论。

3 实证分析

3.1 信度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为了保证样本数据准确可靠,本文采用SPSS和AMOS进行信度效度检验。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表示量表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题项可以提取公因子。其次,进行信度分析,所有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处于0.764~0.912,满足大于或等于0.7 的标准,组成信度(CR)值大于0.7,说明量表和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最后,进行效度分析,因为变量和题项均来自成熟量表,所以问卷内容效度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显示,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介于0.609~0.888,满足大于或等于0.5 的标准,量表的聚合效度较好。各变量的AVE 值介于0.458~0.77,量表区分效度良好。同时CFA分析显示,各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列示)可知,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在1%的水平上呈现相关关系。

3.2 效应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SPSS 26.0 软件及Bootstrap 工具,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

3.2.1 初创期的效应回归

运用三步检验法进行初创期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1)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正向影响,直接效应显著,对战略绩效存在负向影响,直接效应不显著;(2)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双元创新的机会、资源和商业模式能力的影响作用显著;(3)加入中介变量机会能力、资源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力后,双元创新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的影响作用显著。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系数由0.985降低至0.410,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战略绩效负向影响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由0.964降低至0.305,结合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战略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主要通过双元创新能力影响战略绩效,近似认为双元创新能力对战略绩效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

表1 初创期效应回归结果

3.2.2 成长期的效应回归

运用三步检验法进行成长期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1)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战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双元创新机会、资源和商业模式能力的影响作用显著;(3)加入中介变量机会能力、资源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力后,资源能力对财务绩效作用不显著,机会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力对财务绩效作用显著,商业模式能力对战略绩效影响不显著,机会能力和资源能力对战略绩效影响显著。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系数由1.242降低至0.145,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战略绩效负向影响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由1.235降低至0.039,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战略绩效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表2 成长期效应回归结果

3.2.3 成熟期的效应回归

运用三步检验法进行成熟期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效应检验,结果如下页表3 所示。(1)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战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双元创新机会、资源和商业模式能力的影响作用显著;(3)加入中介变量机会能力、资源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力后,机会能力和资源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影响显著,商业模式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由1.033降低至0.148,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战略绩效负向影响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由1.235降低至0.146,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战略绩效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表3 成熟期效应回归结果

3.2.4 衰退期的效应回归

运用三步检验法进行衰退期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效应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1)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战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双元创新机会、资源和商业模式能力的影响作用显著;(3)加入中介变量机会能力、资源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力后,双元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与战略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财务绩效负向影响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由1.676降低至1.673,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的中介作用微弱,甚至为负向作用,对战略绩效影响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由1.901降低至1.734,说明双元创新能力对战略绩效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表4 衰退期效应回归结果

3.3 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PROCESS插件运用Bootstrap法对主效应与中介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2至表4所示。不论是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财务绩效与战略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间接效应的Bootstrap在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显著性,说明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双元创新动态均衡不仅直接影响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而且能够通过双元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产生影响,中介效应假设得到进一步验证。另外,再次利用Sobel 法进行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检验。初创期的z值为2.673,P=0.007<0.05,成长期的z 值为2.754,P=0.009<0.05,成熟期的z 值为2.286,P=0.013<0.05, 衰退期的z 值为1.732,P=0.017<0.05,中介效应成立,通过稳健性检验。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13—2022 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生命周期的更迭,企业双元创新均衡呈现被动均衡到主动均衡的发展变化,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由正向到负向的“倒U”型变化关系,对战略绩效的影响呈现由负向到正向的“U”型变化关系。随着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生命周期更替,双元创新的动态均衡驱动了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实现了从机会识别到机会开发,从资源搜寻到资源拼凑,从以市场为中心追求效率的商业模式构建到以创新为中心关注战略的商业模式构建的双元创新能力的逐步发展和增强。这些异质性双元创新能力在双元创新均衡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尤其是对战略绩效的中介作用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更迭呈现从完全中介效应到部分中介效应的动态变化。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发展。加强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发挥企业双元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动态调整。完善和加大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发展中政企协同合作的方式和力度,推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主体协同互动创新机制的探索。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探索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的多元演化路径,促进企业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动态均衡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

第二,根据生命周期更迭,激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初创期坚持“渐进式创新优先颠覆式创新为辅”的策略,成长期采用“双元创新并进平行”策略,成熟期采用“强化渐进式创新积极培育颠覆式创新”策略,衰退期采取“增强颠覆式创新弱化渐进式创新”策略。同时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双元创新的资本约束,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为企业双元创新输送更多的高端创新人才,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完善和多种利益分配制度的构建,保障企业创新成果,维护企业创新的权利,激发企业双元创新动态均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培育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的新动能,增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第三,提高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增强双元创新中介效应。在初创期,实施双元创新均衡策略,积极培育企业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搜寻能力和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构建能力;在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不同周期阶段的双元创新策略,积极探索动态能力培养的路径,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双元创新的机会开发能力、资源拼凑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加快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造就和培育有利于企业双元创新的更多机会、开拓和积聚有利于企业双元创新的更多资源,加快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企业双元创新能力提升的更多路径,发挥双元创新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积极进行新基建建设,构筑企业创新发展平台,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和数字技术的充分利用,提升企业基于环境动态变化进行双元创新均衡调整的动态能力。

猜你喜欢
渐进式商业模式机会
商业模式画布
给进步一个机会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