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的四大角色定位

2024-03-27 15:47姚晓岚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集团化学段成员

姚晓岚

在集团化办学日益成为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当下,准确定位集团的角色与作用,处理好集团总部与成员校之间的关系,使集团总部成为集团化办学的中枢与核心,发挥其引领、协同、规范、服务功能已成题中应有之义。

引领。基础教育集团首先应发挥其对成员校的引领作用。没有引领旗帜,集团便缺乏核心和灵魂,其凝聚力、辐射力将大大削弱。一般而言,教育集团的引领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建引领。确保集团党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团结带领集团教职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使党组织成为“主心骨”,让办学治校更有“方向感”,把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二是理念引领。梳理学校办学史上的卓越理念并融入当下的办学行为,结合历史与实际,从育人方式、学校风气、人文氛围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完整的育人生态,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抓住“生长”的教育本质和“共建”的集团化办学形态,才能孕育出一片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生态雨林”,形成“集团育才”新样态。三是文化引领。可深度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以校庆为契机梳理校史,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景观设计、空间设计把整座校园变成开放的“校史馆”,通过文化引领为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

協同。以“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工作思路,推进低高学段的衔接和平行学段的连接工作,使集团化办学发挥出“1+1﹥2”的效应。一方面,“纵向贯通”关注跨学段衔接,即建设“纵向学校衔接通道”,开发优才培养、德育一体化、体艺特长、科技创新等项目的贯通衔接课程,形成幼小、小初、初高衔接的“可见链条”;建立成员校专题研究和落实机制,纵向突破校际沟通屏障,构建立体发展的育人体系。另一方面,“横向联通”打造互动的专业平台,比如:开展卓越学科组建设工作,以常态化、主题化、联合化、学术化教研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集团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活动;成立中层干部成长营,为集团和学校发展蓄力赋能。

规范。集团化办学需要建立一整套运作规程和发展指标体系,以保证集团和各成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规范管理。确立“统一法人,授权管理”的管理模式,密切成员校之间的联动与协同关系,同时给予成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构筑起学校与外部及学校内部管理的新型关系,形成政府指导、集团调控、学校自主的现代教育集团管理模式。二是制订标准。为促进成员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可制订各学段重要项目的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双减”落实、家校协同、学科组建设、教研生态、学业发展水平、学生综合素养等,明确学校优质发展表征。聚焦品质、身心、学习、创新、审美、信息、生活等内容,建设一套指向学生素养的成长标准。三是优化机制。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行机制,完善集团化办学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即集团党委的决策监督、校长办公会的行政执行、集团联席会协商议事机制,把机制建设作为集团化办学共建方向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服务。集团的成员校,尤其是平行学段的学校,无论是优质校带动薄弱校,或是核心校培育新办校,还是同根同源的均衡发展校,都应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集团化办学的理想目标。一方面,做好平台建设。搭建学校服务平台,开展学校发展问题研究,定期收集、讨论成员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难题或集团发展问题,凝练基于集团实际的解决方案;搭建教师服务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更多机会;搭建学生成长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品牌建设。帮助成员校打造校园、教师、课程、社团、家校共育、学生发展等品牌,发挥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加强梳理和凝练工作,打造教师个性品牌和集团化办学的系列品牌。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应强调引领与协同,辅以服务与规范,以规范的制度为管理赋权,以创新的理念为成长赋智,以优化的生态为教育赋能。

猜你喜欢
集团化学段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