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网络流行语日译困境探源

2024-03-28 13:46范紫瑞李晓娣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跨文化困境

范紫瑞 李晓娣

摘要:目的: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在网络社交平台及各种在线活动中,广泛传播并被广大网民频繁使用的词或短语,其是当代社会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涉及领域广泛、表达方式多样、更新迅速,其日译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文章深入探讨当前网络流行语日译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揭示日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网络流行语日译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2012—2022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及其日译,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日译现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讨网络流行语日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日译情况可知,直译和意译策略在网络流行语日译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前的日译基本传达了网络语境中流行语的含义,但由于语言表达的差异、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以及网络流行语本身的特性,译文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文章认为,应建立专门的中日网络流行语平行语料库,培育高水平的中日双语翻译人才,并加强中日两国翻译界的合作与交流,以提高网络流行语日译质量和规范化水平。这有助于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网络流行语日译研究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日译;困境;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H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络流行语已逐渐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现象。在此背景下,探究网络流行语的日译问题在跨文化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流行语涵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共享语言符号,其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精准地翻译网络流行语有助于传播我国文化,使日本受众了解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审美趣味。然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并非易事,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使得跨文化传播面临阻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译策略的选择以及与日本流行语的对比分析上,而对日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日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网络流行语日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 网络流行语概述

关于网络流行语,王仕勇(2014)提出三种界定方式:一是从使用主体和空间属性角度加以界定,二是结合空间属性、时间属性以及产生与传播场域进行界定,三是从传播主体和表现形式出发进行界定。王仕勇认为,网络流行语是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主要表现为在网络场域内,网民自发使用、活跃度较高、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的词或短语[1]。周妍(2019)将网络流行语定义为一种以娱乐方式出现的公共话语,具备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功能[2]。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具有明确的时空属性、传播主体及表现形式。它们反映了当代社会现实,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且在网络场域中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和一定的发酵功能。此外,网络流行语还作为一种公共话语,具有反映社会舆情变化的功能。

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代独特的社会语言现象,具有多元来源、创新形式、丰富语义和时效性等特点,其涵盖政治、经济、娱乐、民生等领域,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形式上,其善于创新元素,具有独特魅力。语义上,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现象、生活琐事,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可根据语境进行多种解读。此外,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能在短期内广泛传播,但一些流行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淡出大众视野。这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民众心态和文化价值观的紧密联系。

2 网络流行语日译策略

本文选取2012—2022年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及其日译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译文质量,所有译文均源于权威媒体人民网日语版和人民中国日文网。本文共收集110条中文网络用语及其日译语料,其中直译64条、意译34条。结果显示,直译和意译策略在网络流行语日译中占主导地位。

2.1 直译

方梦之(2014)认为,直译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更有优势。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忠于原文内容的时候,一般采用直译[3]。直译力求保持原文的形式,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减少译者对原文的干预,在网络流行语日译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买买买”翻译为“買え買え買え”,以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翻译为“世界は広いから、見に行きたい”。

虽然直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但在翻译灵活多变、富有创意的网络流行语时,其局限性亦随之显现。以“蓝瘦香菇”一词为例,其日语译文为“青くて細いキノコ”,字面意思是“蓝色纤细的蘑菇”。然而,“蓝瘦香菇”为“难受想哭”的谐音,后被用于戏谑性地表达各种悲伤、难过的心情。尽管直译字面意义与原文一致,却未能传达原文的“悲伤难过”之意。这种译法相对生硬,须辅以适当解释。另以“宝宝”一词为例,胡玉琴(2016)认为,“宝宝”一词早已不单纯作为第一人称,而是已泛化使用,不仅是对现实称谓困境的回应,同时具有撒娇、卖萌、情感指示、互动、创新及陌生化表达等多重特点[4]。在日文中,该词的译文为“ボク”“ワタシ”,尽管保留了自称的意义,却不能充分传达其在实际使用中微妙的情感色彩。因此,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过程中,直译并不能始终达到理想效果。通常需要结合其他翻译方法,以弥补直译在传达情感和文化内涵方面的不足。

2.2 意译

意译是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意义上的改写。“当直译会造成误解和不可理解的译语文语句时,如果添加注释仍不能解决问题或不便添加注释,则应使用意译。”[5]在此过程中,译者可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文化背景和受众接受程度,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传达效果。在处理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较大差异时,意译能够发挥良好的桥梁作用。以“锦鲤”一词为例,其原指红色鲤鱼,在网络语境下,一般代指与好运相关的事物,包括运气好的人或带来好运的物品。日文译为“強運の持ち主”,“強運”在日語中意为运气好,“持ち主”则表示所有者、物主、持有者。该译文不仅保留了原词的意义,且“強運”与“锦鲤”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含义相契合。

意译在网络流行语翻译中并不是万能的,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充分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语气。以“服了你个老六”为例,该词源自游戏CSGO,每方仅有五名队员,而“老六”是戏称那些游离于团队之外、利用地形蹲伏或耍阴招的自由人。日文译为“相手側の6人目か”,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原文的网络语境含义,但“服了”在原文中是一个动词短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然而,译文“相手側の6人目”将其转化为名词,未凸显“服了”的语气含义。译文表达也较为平淡,缺乏网络流行语的新鲜感,难以引发受众共鸣。

2.3 总结

综上,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时代特性、表达方式及语言结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直译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文意义。然而,受源语言与目标语言间的差距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直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过于生硬,导致译文难以理解或产生歧义。针对此类网络流行语,意译作为一种补充策略,能使译文更契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进而增强可读性。但与此同时,意译也可能改变原文形式,丧失原文语言的表达特点。

3 网络流行语日译困境

3.1 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

网络流行语日译面临的困难之一是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汉语和日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在网络流行语日译过程中出现理解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词汇和语法差异可能导致译文不准确。许多网络流行语在日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因此需要译者进行创造性翻译。以“喜大普奔”为例,该词在日语中译为“超うれしい”,虽然同样表示喜悦之情,但“喜大普奔”作为一个缩略词,包含“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词语的首字。将其译为“超うれしい”,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意,却无法准确传达其独特形式,导致译文的可读性大打折扣。另一个例子是“是个狼人”,该词源于“是个狠人”,意为“比狠人更狠一点”。通常用于调侃某人行事出奇制胜,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尽管日語中存在“狼”这个字,但并不使用“狠”字,因此日本人难以理解“狠”字加一点变成“狼”以形容程度更强之意。日语中的“やるね”表示做得好,用于表达出乎意料的强烈感觉并无不妥,但翻译后仍无法体现其蕴含的文字游戏内涵。

其二,文化差异成为出现理解障碍的重要原因。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网络流行语蕴含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以“996”为例,其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它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对不熟悉这一概念的日本受众,需要加上注释以便其理解。另一个例子是“田舎のガリ勉くん”,这是“小镇做题家”的日文翻译。其中,“田舎”意为乡村,“ガリ勉くん”则用于称呼努力做题的学生。但这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特有的应试教育制度、城乡差异等社会现象,文化内涵难以得到完整呈现。因此,一些网络流行语翻译成日语后,难以被日本受众理解或引发其共鸣。

3.2 网络流行语特性带来的翻译规范化困境

网络流行语作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其更新迅速,涉及领域广,翻译时需要考虑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以准确传达内涵和语境,但译者难以掌握所有专业知识,这给翻译规范化带来了困境。其次,网络流行语表达方式多样,语言风格独特,注重形式创新,包括谐音、拼音、方言、中英文结合等形式。例如,“好家伙”原为相声语气词,“大冤种”为中国东北方言,“YYDS”则为“永远的神”的拼音首字母缩写,“绝绝子”可形容好极了(夸赞)或差极了(嘲讽)。翻译时,常常难寻目的语对应词。直译加注释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受众理解,但译文可能过于冗长,失去了网络流行语简短的特性。

此外,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隐喻性。这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但会导致翻译困难。因为许多隐喻基于特定语言和文化背景,难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保留隐喻性并使受众理解其内涵是一项挑战。例如“柠檬精”一词,其隐喻意义主要源于柠檬的形象比喻。柠檬的味道酸,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情绪酸,即羡慕、嫉妒。因此,“柠檬精”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看到别人优点或者成功就表现出羡慕、嫉妒的人。译文采用直译方法,译为“レモンの精”字面意思是“柠檬的精灵”,很难直接传达出羡慕、嫉妒的情绪。除此之外,网络流行语在表达上往往较为随意、简洁,可能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因此,如何在保留原意的同时,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和用词规范进行翻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4 结语

本文以2012—2022年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及其日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案例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日译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源于文化差异、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以及网络流行语本身的特质。在保留网络流行语原意的基础上,兼顾译文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解决网络流行语日译困境,未来应在建立专门的中日网络流行语平行语料库、培养高水平的中日双语翻译人才、加强中日两国翻译界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仕勇.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J].探索,2014(4):186-192.

[2] 周妍.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批判与话语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17-125.

[3] 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当代外语研究,2013(3):47-51,78.

[4] 胡玉琴.网络自称语“宝宝”的泛化与成因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3):134-136.

[5] 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2005(2):49-52.

作者简介:范紫瑞(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日语翻译与实践。

李晓娣(1988—),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料库的网络流行语日译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跨文化困境
困境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