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品从脏腑论治黄褐斑经验

2024-03-29 08:55田芷源朱建玲夏桂艳戚瑞娟杨恩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色斑僵蚕黄褐斑

田芷源 朱建玲 夏桂艳 戚瑞娟 杨恩品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沉着斑,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多见于面颊、前额及下颌部[1-2]。局部多无自觉症状,但由于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黄褐斑是多因素疾病,目前多认为与情绪、妊娠、遗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等有关[3]。本病易诊难治,复发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杨恩品教授是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的名医,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从事皮肤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近40 年,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外治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笔者有幸跟师,现将杨教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黄褐斑发病与脏腑的关系

1.1 肝郁气滞生斑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甚则嗌干,面尘脱色。”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情志抑郁,则肝气不舒,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生斑。正如《医宗金鉴》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杨老师认为,黄褐斑多见于女性,“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血海”,调节十二经的气血;任脉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调节月经。冲任二脉均隶属于肝,肝失疏泄,则冲任失调,常致经行紊乱,面生色斑。

1.2 脾虚湿滞致斑 《灵枢·经脉》说:“胃足阳明之脉……颜黑……是主血所生之病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盛,面色光泽;脾虚失运,水湿滞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滋养颜面而生斑。杨老师认为,部分患者饮食偏嗜,或劳伤脾土,致脾胃功能受损,脾虚生痰湿、阻气机,加之气血生化乏力,故见面色萎黄,色斑呈现。

1.3 肾虚精亏成斑 《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面如漆柴。”《灵枢·五阅五使》说:“肾病者,颧与颜黑。”肾为先天之本,黑为肾色,肾精亏耗,肾阴不足,水不上承,面见黧黑。《外科正宗》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杨老师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房劳过度伤肾,肾精亏虚,肝失所养,肾色上泛而成斑。此类患者一般病程较长,需从“肝肾同源”“久病及肾”论治。

2 诊治经验

2.1 辨证分型论治

2.1.1 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为面部黄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颊;多兼烦躁易怒,胸胁胀痛,乳房作胀或疼痛,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或涩。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用活血养颜汤(经验方),基本药物:丹参20 g,桃仁、红花、玫瑰花、赤芍、当归、川芎各15 g,黄芪30 g,酒续断15 g,女贞子30 g,淫羊藿、僵蚕各15 g,蜈蚣2 条,川楝子、制香附各15 g,茯苓30 g。临证中杨老师还经常配伍北沙参、麦冬、玉竹,以滋阴养颜。

2.1.2 脾虚湿滞证 临床表现为面部淡褐色或灰褐色斑片,兼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微腻,脉濡细缓。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方用加减胃苓汤,基本药物:厚朴、陈皮各15 g,泽泻20 g,猪苓15 g,茯苓30 g,麸炒白术20 g,淮山药、鸡血藤、黄芪各30 g,当归、川芎、僵蚕、苍术、桂枝各15 g,甘草10 g。此型杨老师多配伍补阳还五汤使用。

2.1.3 肝肾亏虚证 临床表现为黑褐色斑片,病程较长,颜色较深;兼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五心烦热,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味,基本药物:当归15 g,赤芍30 g,醋滇柴胡、山茱萸各15 g,淮山药、生地黄、茯苓各30 g,泽泻20 g,牡丹皮、炒栀子各15 g,菟丝子20 g。杨老师还常配伍淫羊藿、僵蚕、蜈蚣、女贞子、墨旱莲等补肾通络。

2.2 内外结合

2.2.1 果 酸 果酸是目前治疗黄褐斑的常用手段,其有效性表现为:(1)加速角质层代谢,从而改善皮肤的质地与外观[4],也能促进黑素颗粒的剥脱,减轻色素沉着[5-6];(2)扩张真皮浅层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3)激发真皮层透明质酸的合成,增加皮肤含水量[7-8]。杨老师临床多选择复合酸(迪玛丝缇)治疗,每月治疗1 次,3~5 次为1 个疗程。

2.2.2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通过埋入的可吸收线对腧穴产生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9]。黄褐斑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难愈。根据针灸“久病而留之”的理念,穴位埋线具有长效留针的作用,能长时间刺激穴位,调理气血阴阳[10]。杨老师常用主穴为双侧肝俞、脾俞、颧髎、阳白;配穴为双侧曲池、血海、三阴交、太冲。每2 周治疗1 次,3 个月为1 个疗程。

2.2.3 超皮秒 采用美国赛诺龙公司的PicoWay 皮秒激光治疗仪,是目前最先进、脉宽最窄的去色素激光。因其脉冲持续时间短,峰值功率高,故能有效地破坏黑色素颗粒,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疼痛感较轻[11]。杨老师常选用1064 nm 波长,光斑大小2~3 mm,能量密度0.9~2.2 J/cm2,频率为8~9 Hz。每6 个月治疗1 次,对于小面积的点状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该治疗可以和刷酸交替配合。

2.3 典型案例 王某某,女,38 岁。2021 年5 月18日初诊。面颊部、额部出现深褐色斑片8 年。8 年前妊娠时两颊出现淡褐色斑,继而色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额部、口周亦出现少量色斑。曾就诊于外院,外用“氢醌乳膏”,口服“维生素E 片、维生素C 片”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现症见:面颊、额部不规则深褐色斑,尤以面颊颜色较深;诉乳房胀痛,急躁易怒,月经量少,色暗,夹有瘀块。舌质暗,舌尖有瘀点,脉细涩。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MASI)评分9 分。西医诊断:黄褐斑;中医诊断:黧黑斑(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选活血养颜汤,药用:丹参20 g,桃仁、红花、玫瑰花各15 g,赤芍30 g,当归、川芎各15 g,黄芪40 g,酒续断20 g,制香附15 g,女贞子20 g,淫羊藿15 g,僵蚕20 g,蜈蚣2 条,陈皮15 g,茯苓、酒苁蓉各30 g,蝉蜕15 g。3 剂,每剂服2 d,水煎取汁150 mL,饭后30 min 温服,每天3 次。6 月1 日二诊:服药后未诉不适,原有色斑变化不明显,乳房胀痛较前减轻。守上方7 剂。6 月15 日三诊:面颊部色斑明显变淡,额部、口周皮损基本消退(见图1)。MASI 评分3 分。上方7 剂配合果酸治疗,每月1 次,续用2个月,巩固治疗。

按:本例患者为壮年女性,胎产之后,冲任失调;平素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故见乳房胀痛,急躁易怒。月经色暗夹有瘀块,舌质暗有瘀点,脉细涩均是血瘀之象。方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化瘀,瘀去则脉通;香附、玫瑰花理气解郁,郁解则气行;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血中风药”,可解血郁,助血行,生新血;当归、黄芪补气生血,气旺以助血行;陈皮、茯苓理气健脾,调和诸药;续断、女贞子、淫羊藿、肉苁蓉补肝肾;僵蚕色白属金,入肺,能祛风通络;蜈蚣、蝉蜕搜剔通络。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生血、补肾通络之功。中药内服起效后,再配合果酸外用,促进色素代谢,收到良好疗效。

3 结 语

云南地处高原,紫外线较强,对本病影响较大,且就诊者多为女性,对面部美观非常重视。杨老师治疗本病常个体化辨治用药,对无明显禁忌证者,一般配合外治法,内外结合副作用小、疗效稳定、患者依从性好。中医药治疗黄褐斑历史悠久,整体辨证论治,可起到调理人体脏腑、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杨老师多从肝郁、脾湿、肾虚、血瘀对黄褐斑进行辨治,采用疏肝、健脾、补肾、利湿、化瘀之法,再结合患者病情随证加减。另外,杨老师也擅用白色药物及虫类药治疗本病,加强美白、通络等作用,常用药物为:白芷、白术、白芍、白茯苓、白僵蚕、蜈蚣、蝉蜕等。

图1 患者三诊时的色斑变化

猜你喜欢
色斑僵蚕黄褐斑
僵蚕与其掺伪品鉴别方法的研究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巧手饰色斑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
图像法快速测量色斑直径和雨滴直径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