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联弹:“双减”背景下小学“大思政课”建设
——以铜陵市人民小学为例

2024-03-30 00:51谢桂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减思政学校

谢桂平 周 珣

(铜陵市人民小学 安徽铜陵 24400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中多次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大力增强课程思想性。同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等10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主渠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社会大课堂的建设与利用等作出了重要部署。凡此种种表明,新时期需要新思考、新探索、新路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彰显“大思政课”魅力,引领学生成长为思想健康的时代新人,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鉴于此,铜陵市人民小学结合自身历史传承和办学实际,从“丰富课程德润人小、校园文化德泽人小、多彩活动德惠人小、榜样力量德耀人小”等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

一、德润人小,丰富课程向阳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学的德育工作也要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要善于借用丰富的课程来引领学生向阳而生。

(一)点上突破,单学科融通课程有的放矢

心中要有思政。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于道德与法治、队会等专业课程,在集体备课时突出学科内知识模块的融通,开展问题式、任务驱动式学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凸显“基础+特色”的课程要素。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组教材内容让学生多点感悟,创设真实情境让师生同学同悟,着重强调从知识层面过渡到素养层面,从而促进这类课程向上对标、向下扎根。正因如此,我校教师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2018年,我校沙玲老师获安徽省首届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学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是我市在这个学科唯一获此殊荣的老师;2022年,我校吴倩倩老师获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后被选拔代表我市参加安徽省比赛,又获一等奖。此外,作为铜官区思政课片区教研牵头学校,我校思政教研组经常联合多所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研究。

(二)抓点促线,跨学科融合课程踏石留印

科科要有思政。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科融合课程,主要是突出学科间关键要素的整合,大胆尝试主题式、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学科融合的趣味性活动,对多学科融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达成“兴趣+特长”的课程愿景。目前,“阅读+思政”的经典诵读、“信息科技+思政”的智能机器人、“英语+思政”的趣味口语(低年级)等已成为我校亮点课程,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内心深处激发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另外,作为安徽省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我校特别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很早就组织人员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诗词选读》并纳入课程,编印了《可爱的家乡》《相约成长》《且行且思》《走进书香芳草地》等德育读本供学生选读。

(三)以线带面,“五育”融汇课程落地有声

处处要有思政。根据形势的发展,我校党支部、大队部及时成立专班,依托语文、数学、英语和常技四大教研组开发了“阅读小标兵”“运动小健将”“审美小达人”和“劳动小能手”系列课程,巧妙地把人文素养、意志品质、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融为一体,完善了“全面+个性”的课程培养目标。同时,我校还组织专班深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因素,制定并实施“劳动+思政”的家校社劳动清单,全面升级“体育+思政”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全员参加“艺术+语文+思政”的“绘写作”课程。此外,我校还将少先队常规教育与日常活动衔接,自编了实践手册《五松新少年红领巾梦想护照》;将每天的大课间体育锻炼与办学特色联结,自创了健身操《向快乐出发》,让学生在参与中正心立德。

二、德泽人小,校园文化追光行

(一)多点布局推进,显性文化体现大时空

楼宇亭苑文化贯穿古今。我校有敏学楼、敏事楼、弘毅楼、琢玉楼,其命名彰显古人智慧。请听,“博文亭”中书声琅琅,“思齐苑”里劳作声声;请看,美丽校园一草一木皆是景,一举一动总关情。教室廊道文化连通历史。我校每间教室的名称都是学生思维的结晶,“翰林班”“博雅书院”“三味书屋”,耳濡目染中引导师生向上向善;“三省廊”“辅仁廊”内笑声连连,过道上同学们和自己的书画作品合影留念。办学理念文化见证思想。我们梳理总结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经验,提炼出一个办学理念、一训三风、“三个一”办学思路,集体多次研讨确立了“1-13-31”的发展格局,醒目悬挂、彰显精神。

(二)线上线下结合,网络文化体现大视野

“智慧两室”创新育人方式。我校是安徽省首批智慧校园实验示范学校之一,智慧课堂和数智书屋的建成为实现我校“线上思政课堂”和线下碎片化思政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两套系统已与省平台互联互通,常态化应用。“一台两号”创新铸魂方式。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时建立了五松新少年校园电视台、学校公众号和视频号,充分展示师生风貌;电视台还开设了思政专栏,每周提供一个话题让全体师生探讨交流。“智慧队建”创新研究方式。教师依托安徽省少先队课题“互联网背景和大数据理念下学校智慧队建的实践研究”,对新时代德育工作展开探讨交流,积极探索学校少先队转型发展的新途径,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在省级评选中获优秀等次,相关课题成果在省少工委《成果公报》上刊发。

(三)面面俱到熏陶,书香文化体现大情怀

“12345”阵地固基。坚持不懈求发展。我校现已建成“一墙、二廊、三角、四楼、五梯”书香文化格局,“一墙”是指每班有一面阅读分享墙,“二廊”是指学校建筑的连廊和走廊上的经典古诗文,“三角”是指三个图书漂流角,“四楼”是指四栋楼宇的文化布置,“五梯”是指五个扶梯两侧的学生作品。“5个1”工程启智。我校定期邀请名家走进校园,坐下来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研讨心得体会,促进共同成长。在此基础上,学校择机启动了“5个1”读书工程,即每日一则格言、每周一首诗文、每月一次道德讲坛、每学期一场思政交流、每学年一回课例展示,长年坚持。读书节活动增慧。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已经连续举行19年,每次为期两个月,全员参与、汇报交流、展演表彰,书香弥漫校园。2023年2月,学校获得了安徽省“首届十佳书香校园”荣誉称号。

三、德惠人小,多彩活动扬帆航

“千锤百炼始成钢,玉汝于成终有时。”小学的德育工作也要讲究千锤百炼、惠风和畅,因此,我们要善于借用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扬帆远航。

(一)点上发力,学校活动绘好底色

我校坚决落实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一是常规活动培根。每周一次国旗下的思政课,由各个中队轮流值勤,主题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而定,如每年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当周的主题便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此外,我校还把少先队大队委的竞选,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小摄影小主播的推选,讲解校园风貌的小小解说员、各个中队小小升旗手小小护旗手的海选等都与思政联通,在丰富活动的沃土上让学生既成才也成人。二是主题活动塑品。我校每年为迎接建党节都要开展“六个一”活动,也就是主题队会说党史、红色故事讲党史、经典诵读传党史、童心向党话党史、唱支红歌忆党史、我绘彩衣献给党;每学期初的全校性“思政第一课”由书记、校长主讲;读书节上开设爱国主义专栏、花衣裳节上设置专题“民族团结幸福花”、运动会入场方阵围绕红色主题等。如此种种,都融入思政因子,体现思政要素,在多彩活动的环境中让学生既向上也向善。

(二)线上延伸,家庭活动培养品性

我校坚决落实家庭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一是亲子体验悟情。思政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如让学生和家长在周末一起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阅读红色教育题材作品,家人围坐一起在视听享受中谈心得、说体会;再如在“母亲节”到来之时,让学生为妈妈和祖国母亲都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精美小礼物,师生在实践操作、分享互动中悟亲情、感党恩。二是家务劳动养德。我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编写了学校内、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劳动清单,把学生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当作作业布置,日常引导教育并将完成情况记入学校学生“五育”发展评价报告册。我们提倡学生在周末进行沉浸式实践,和父母一起调查研究、实地探访,走一走博物馆、纪念馆,访一访工作的劳动者,在当面交流中厚品德、立大德。

(三)面上拓展,社会活动磨炼意志

我校坚决落实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求。一是研学旅行明理。我校定期组织全员参加主题研学活动,学生陆续走进南京国防教育研学基地、中华五千年文博园、东黄山户外实践基地、宣城马头祥研学营地等,在亲身参与中明理知行。二是综合实践砺志。我校定期组织部分师生参加此项专题活动。如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拍摄《法律伴我成长》短片,让学生模拟少儿法庭,再现庭审情景;与市消防支队时常联合开展“安全一日行”活动;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聘请辖区派出所警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近年来,我校还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高校合作的育人模式,目前,我校和铜陵学院、市大江教育集团有“卓越红色讲师”“国防教育基地”等长期合作项目,时常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磨炼意志、不断成长。

四、德耀人小,榜样力量迎风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学的德育工作也要讲究星火燎原、群星闪耀,因此,我们要善于借用榜样的典型力量引领学生迎风绽放。

(一)点上开花,“三干”筑牢支部堡垒

我校党支部是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铜陵市五星级党组织,我校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引擎”,打造党建品牌——“1+2+X”结对共建活动,并入选省领航计划培育库。一是领干履责,支部班子率先示范,当好结对行动“领头雁”;二是实干担责,结合形势发展和自身实际,先后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三是督干尽责,组织督导专班,时刻关注结对共建的进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近年来,我校党建方面的创新举措先后被《安徽电视台》《安徽工人日报》《铜陵电视台》和《铜陵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被铜陵市委组织部刊发于《铜陵组工信息》供学习交流。

(二)线上结果,“三提”建强教师队伍

我校以党建引领为“红色驱动”。一是通过实施“四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教研组长)培育工程、成立“党员名师工作室”,提标锤炼技能。11名教师在全国及省市教学评比中夺冠,特别是2019年张卉老师获首届全国统编教材语文学科国家级优质课奖,实现了我市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二是通过实施“青苹工程”“青蓝工程”和“青云工程”,提质培优师资,七年来将16名教学骨干培养为党员。三是通过与长三角区域学校联合成立“阳光三毛”学习小组等加强对外交流,提效展示形象。先后有4名教师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受到外交部来信赞扬。2022年,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被推荐到省教育厅。

(三)面上出彩,“三当”呵护学生成长

我校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动能”。一是当好立德树人引路人。深入推进“校训家风”等主题教育,有18名学生先后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获省市“美德少年”等荣誉,特别是2022年钱书瑶同学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她是安徽省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也实现了铜陵市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二是当好蹲苗育才知心人。细致梳理学生成长档案,一人一档保存成长日志,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3300多个。三是当好关爱成长暖心人。时常开展送教学、送德育、送家访、送关爱等“四送”活动,几年来共计560余次。多年来,我校学生的高素养、厚底蕴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立足新时代,我校的“大思政课”建设聚焦“轻负优质、培根铸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路径举措,通过基础项目深化、特色项目培育,逐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活动、身边典型等融为一个统一的育人整体,并历经了“萌芽培育期”“成长蜕变期”“成熟开拓期”等发展阶段,由此呈现出独特的育人风貌和良好的教育品质。

猜你喜欢
双减思政学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