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福神”阳城

2024-03-31 03:34王勤忠
文史月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唐德宗阳城侏儒

王勤忠

“福神”起源

“福神”起源很早,是民间传说中的诸神之一。每逢新年佳节之际,人们总会贴上“天官赐福”的年画,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中的天官就是“福神”,他通常穿着一品大员的红官服,五绺长须,头戴官帽,蟒袍玉带,左手拿玉如意,右手打开一长幅,上写“天官赐福”,头上有象征幸福的蝙蝠,或以蝙蝠为花边图案,面貌安详,和蔼可亲,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他掌管人间福气的分配,在民间相当受尊崇。作为中国民间吉祥如意象征,故中国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面墙上悬挂“福、禄、寿”的中堂,两侧面寿联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年画中“福禄寿”三神的由来。下面就其中之一的“福神”来历以及相关的冷知识做一简单介绍。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而且木星是九大行星中与太阳活动周期最相似的。因此,古人将木星视作主管农业发展的星官,习惯将之称作“岁星”“福星”。从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早在两千年前的东周列国时期,列国诸侯就已经开始为岁星修建庙宇,进行祭祀岁星的活动。这种“木星崇拜”一直持续到清末,可谓历史悠久。在唐人所绘的《五星二十八宿图》中,我们能看到一千三百年前古人想象中金木水火土五位星君及二十八位星官的造像,“福星”被列在众星之首。不过,《五星二十八宿图》中“福星”的形象有些骇人,他的长相与怪兽无异。图上的“福星”长着虎头,眼睛像猎豹一样怒目圆睁,又像读书人一样穿着简朴的长衫,而他胯下的坐骑竟是一头凶悍的野猪。直到唐朝时,太岁神的凶险一面被过度传扬,大大削弱了岁星的赐福意蕴。可能因为是古人认为“福星”不该长着怪兽的模样,所以,人们对福星形象的理解逐渐发生了转变,人们转而把纳福迎祥的愿望寄托在一位人间好官阳城身上,认为他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万民的,是福星下凡来救苦救难,就是“福星”在人间的化身。

阳城简历

阳城,生卒年不详,字亢宗,唐朝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庙前镇北吴村人,祖籍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通过6年自学,唐德宗年间考中进士,多次拒官,最后官至谏议大夫,谥赠左散骑常侍。谏官八年不言事,一言惊人。贬官道州,体恤民情,违抗皇命,一心为民减赋税;为民伸冤绝供侏儒,使道州百姓母子团圆,重获家庭幸福。人们感激这位救民于水火的父母官,于是建庙供奉,敬奉他为“福神”。后来,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纷纷效仿供奉,阳城庙也称作“福神庙”。这位“福神”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福星样子。

阳城是一个“怪人”,做老百姓时就堪称“另类”,当了官还是个“异类”。

阳城之怪一:阳城靠自学考中进士,考中进士后不入仕不做官。

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有钱人家都是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书院跟随先生学习,通过科举考试,逐次考上秀才、举人,甚至进士,然后入仕做官,光宗耀祖。但阳城不是,因为到阳城这一代,他家道已经没落,生活贫困,以致无钱买书。可是,偏偏阳城自幼天性好学,他又渴望上学,那怎么办呢?后来他只好托人说情,在学堂旁听。阳城由于聪明、肯学,深得私塾先生的器重。阳城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刻苦,有时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阳城请求并被先父的一个好友介绍到集贤院当了个属吏,就是一个抄写文稿的小官吏。当时的集賢院,是唐朝的文学三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处和图书馆。阳城到来后,除了完成分配给他的抄写文稿的任务之外,借此机会攻读,昼夜闭门,每天的休息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阅读集贤院藏书上,坚持6年之久,他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一举考中进士。进士及第后,怪事又出现了,别人应科举是为了做官,可他中进士后由于不贪图功名利禄,隐居中条山,与弟阳智、阳域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不过他并没有做隐士,而是谦和质朴,对人少长如一、一视同仁,经常有人来向他求学;乡人之间不管生出什么纠纷、发生什么争论之事,都不去官府,而是来找他评理。

阳城之怪二:待人处事不同常人。

阳城由于乐施,乡里称著,为人所敬。山东节度使闻其忠义,派人送来缣500匹,阳城固辞不收,使者扔下便走。阳城便把缣封存起来,从不打开。但是当遇到乡人郑俶无钱葬父时,就全部送去帮助郑俶埋葬父亲。郑俶感激不尽,请求做阳城的家奴以示报答。阳城批评了他这种行为,收郑俶为学生,传授他知识。阳城谦恭简素,舍施行义,在乡里有很高的威望。

一个冬日,家中无米,阳城打发一个仆人去买米。这个仆人居然用买来的米去兑酒喝,喝醉后又在路边睡着了。在家中等米下锅的阳城,见仆人迟迟未归,便带着弟弟一路来寻找,这位仆人竟然还没有睡醒。阳城没有惊动他,而是将他背回到家中。仆人酒醒之后大为惭愧,责骂自个,阳城却对他说:“这么冷的天,你喝点酒暖暖身子,又有什么错呢?”如此宽容,令人敬佩。

还有一件事,有一个偷盗阳城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

阳城之怪三:连续拒绝被荐,最后不得不为官。

第一次,中唐名相李泌,在担任陕虢观察使时,多次登门拜访阳城,希望他能做自己的幕僚。但阳城皆谢绝出仕。

第二次,李泌把阳城推荐给唐德宗,命为著作佐郎。李泌派参军韩杰奉诏书谒见,阳城谢称体弱多病,不堪奔走,谢绝诏命,把朝廷的诏书原封不动地退回。

第三次,李泌任宰相后,再次当面向唐德宗荐举,又命阳城为谏议大夫,派长安尉杨宁带诏书绢帛聘请。阳城很无奈,原本打算辞让不就,就穿着粗布衣衫前往京城谢恩辞绝。但是唐德宗亲自召见了阳城,见他穿着一身粗布旧衣服,就立即安排宦官拿来谏议大夫穿的朝服绯衣下令更衣召见,并赐帛50匹。这一回由不得阳城,他被征召并任命为右谏议大夫,使阳城不得不从隐居生活步入政治生涯。

阳城之怪四:居谏官8年不言事,遭韩愈写文讽刺。

谏议大夫在唐朝为正四品的谏官。当时,在士人眼里将谏官诤视为危途,所以谏官们都很乖巧,在履职时他们大事不议,专挑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来应景,让唐德宗感觉不胜其烦。在阳城尚未进京履职时,长安城里的大小官员们,都知道阳城平日洒脱不拘的做派,既想一睹这位“怪人”的风采,但深知阳城的秉性,日后必然会谏诤,恐怕将要死在这上面,又为其担心,所以阳城来京城后纷纷劝他好自为之。阳城也深知唐后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又吸取了其他谏官论事繁琐致使唐德宗厌倦的教训,始终采取谨慎的态度,遇事不肯多言。不仅如此,阳城还与他的两个弟弟招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阳城有时喝醉了扑倒在酒桌上,有时喝醉了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让人拭目以待的阳城,并没有带来多少新风,让士大夫们大失所望,这其中就有早阳城三年考中进士、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这个时候韩愈才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壮怀激烈的时候,他直接剑指阳城一口气写出了一篇名叫《争臣论》的文章。这篇文章开头便直接写道:“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接下来,韩愈以问答的形式,妙笔生花,对阳城极尽冷嘲热讽,文中有“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这等句子。但是阳城始终不为所动,照样喝自己的酒。

阳城之怪五:散尽钱财,不置田产。

阳城在居谏官8年期间,为了避免卷进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旋涡,所以每天饮酒,不多言事。他常常对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在他被贬出京城出任道州刺史后,阳城不仅没有颓废,而是励精图治,关心民情,实行节俭,赏罚分明。史载他“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他自己生活非常俭朴,月俸除留足吃用外,其余全归官府所有,常常把官府规定给自己食用的鱼肉等放在道旁,与民共享。弃官后以教授为业,在他没入仕前就在中条山授业,远近闻名,前来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史书有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阳城当时尽管食不充饥,衣不裹体,仍“讲论不辍”。阳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辛勤培养,在学生中获得了很高的威望。

唐顺宗即位后,曾下诏征阳城回京任职,但此时他已去世,卒年70岁,谥赠左散骑常侍,赐钱20万,由官府安葬。

阳城之怪六:八年不鸣、一鸣惊人。

如前所述,阳城为了避免厄运的降临居谏官8年,未曾与人争是非,以醉酒不言政事。但是这一切并不能代表阳城居官不关心政事,那是因为还没有遇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基于阳城对人忠义和骨子里的正气,当需要他出现的时候,他一定敢于扶正压邪,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适时出现。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朝中出了件大事,佞臣裴延龄等人欲将有中唐贤相之誉的陆贽、李充等人排挤出朝,以专揽大权。唐德宗受裴延龄蒙蔽,大怒,要杀陆贽等人。一时间,满朝震动。虽说事出不平,但是朝中却没有一个人敢上谏,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陆贽说话。此时,入仕以来以酒为伴的阳城站出来了,他发出了“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的呐喊,这才让陆贽、李充等人免于一死。阳城此次一鸣惊人,感动了年逾八旬的老将张万福,他说:“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竟然连声高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

后来唐德宗执意想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得知后,又带领几名谏官上疏,指陈裴延龄等人的奸佞,反对此事,列举出裴延龄的种种罪行,并在朝堂上声称,如果执意让裴延龄当宰相,他便撕掉诏书,死于朝堂之上。在阳城的抗拒力争下,唐德宗这才逐渐改变了对裴延龄的看法,并取消了任命裴延龄为宰相的成命,使得极想爬上宰相高位的裴延龄,因阳城等人的强烈反对,未能如愿。史书有言:“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道州为官,违抗皇命,只为百姓

因为前述阳城冒死替中唐贤相陆贽、李充等人伸冤,阻止唐德宗对裴延龄的宰相任命,惹得唐德宗大怒,原本要治阳城的罪,有幸经太子李诵(即唐顺宗)出面相救,虽没有治罪,但是仍然将其贬出京城为道州刺史。唐德宗贬阳城去道州这一做法,虽然有太学生何蕃、李偿、王鲁师、李谠等200余人跪在宫外求情,希望皇帝能把阳城继续留在京城,但最终没有结果。同时期的河东同乡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闻知这一消息后,也十分激动,给何蕃去信,对阳城贬官极为难过,对太学生的精神大加赞扬。阳城起程之日,太学生数百人为他饯行,无不涕泣,并给他立石记德。阳城对自己被逐出京,一不后悔,二无怨言,世人无不敬佩。阳城一到道州,便励精图治,关心民情。唐后期,藩镇割据,政局动荡,赋税不能按时上缴,百姓在重租杂徭下无以聊生。州里的赋税,一直都收不足。一来是百姓苦没有赋税交,二来是刺史大人在收税赋问题上开了口。在朝庭考评各州刺史政绩时,阳城挥笔给自己签署评语是“抚字心劳,追科政拙,考下下”,表示反对官府催逼租税的行为。再到后来,观察使派判官去督查阳城征收赋税的情况,阳城没有亲自出城迎接,而是把自己关进了监狱。判官感到奇怪,一問迎接的官吏才知道,是因为阳城听说判官来到,深感有罪,便把自己关进了监狱,而不敢出来。判官一听,便到监狱中去看阳城,说他不过是奉命来向刺史问问安罢了!判官又对阳城说了很多劝慰的话,但是阳城还是不肯回官署。阳城不回官署,判官就无法展开征收赋税这件事。无奈,判官只好离开了道州。紧接着,观察使又派了一个姓崔的判官,要他到道州去办理这个案件。崔判官接受命令后,什么困难也没叫,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车载着妻女往道州方向去了。崔判官走到半路,对随行的人说:“阳城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刺史,我不愿去干预他的事,我和妻女到偏僻地方去隐居,望你们各奔前程。”再后来,阳城也不愿身陷牢囚,在民众的掩护下,弃官归隐。

在隋炀帝时期,因隋炀帝喜爱侏儒,于是便下令,让各地向朝廷进贡侏儒。当时的永安县进贡了一个叫王义的侏儒,虽然王义身高不足三尺,但口角伶俐,还会唱小调,深受隋炀帝的喜爱。于是隋炀帝便下令,让永安县每年进贡一名侏儒给朝廷。到了唐代,永安县虽然更名道州,但进贡侏儒的制度却没有改变而一直延续了下来。道州百姓因水土关系个子长得都不高,其中还生出了一些侏儒。但是,正因为他们身体的这种特殊状况,引起了统治者的兴趣,被作为“矮奴”要求进送给皇帝,供皇帝玩赏,号称道州的一大地方土产。历代的道州官员为了讨好朝廷,同时迫于朝廷的压力,道州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搜集侏儒,但是侏儒毕竟有限,那该怎么办呢?于是乎一种丧尽天良的做法就出现了,道州的历代官员开始了人造侏儒。他们把从贫苦家庭中抢来的孩子,强行放到窄小的陶罐中,只将脑袋留在外面,用这种方法来抑制孩子的发育,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侏儒。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给当地的百姓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阳城到任后,听说了这骇人听闻的做法,下定决心要铲除这种恶习,自行终止了这项进贡。没想到唐德宗居然惦记着这件事,多次专门派人来催讨。但是每次阳城都据理力争,并且说:“道州本来就不产侏儒,只是当地大多数人比较矮小并不是侏儒,按照律法规定,进贡只能是当地有的东西,不能强迫进贡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道州没有办法进贡侏儒。如果非得进贡,我不知究竟该让谁去。”唐德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放弃了这一要求。一项绵延几百年的弊政,被阳城一举废除。这一举措,使得号称道州的一大地方特色的土贡,年年岁岁有“矮奴”离开亲人故乡,作为贡品,送到京城,作为皇帝鉴赏玩耍之物,这种自尊受到的严重伤害,和雪上加霜的与亲人永别,令他们悲痛欲绝且荒谬绝伦的风俗从此绝迹。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因为阳城的果敢直谏,为道州百姓铲除了这项恶习,让百姓走出阴影。道州百姓为了感激阳城的解厄赐福,便自发在道州建立寺庙并绘像供奉阳城,尊称他为本州“福神”。而后其他一些地方的百姓听说了阳城的所作所为之后,竟一传十,十传百,“后天下士庶黎民皆绘像敬之”,也纷纷效仿,建庙供奉“福神”。

人物评价

阳城是一位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洁之士,虽然非常清贫,但很乐意接济别人,不为金钱所拜倒。这在唐后期贿赂公行、横索暴敛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出山任职,是出于不得已,所以每天饮酒,不多言事,以避免卷进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旋涡。但阳城为人正义,明辨是非,遇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他出现的时候,他敢于扶正压邪,甚至不顾安危适时出现,不畏皇权,主持正义,为陆贽、李充等人鸣冤,使他们免于一死,与邪恶作斗争,冒死进谏唐德宗取消了任命佞臣裴延龄为宰相的成命。被贬出京城任刺史,关心民情,杜绝弊政,奉公廉洁,反对官府催租逼债,侵渔百姓,敢于杜绝进贡“矮奴”恶俗,这在封建时代是极其少见的难得的好官。人们认为他能为大家带来福气,才一传十十传百地建庙绘像供奉,并尊称他为“福神”。

猜你喜欢
唐德宗阳城侏儒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侏儒”蜻蜓
亚洲象中的婆罗洲侏儒象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天下为家
唐代考生很“坦率”
唐代考生很“坦率”
村里的井
侏儒的祈祷
淮上重镇——秦汉谷阳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