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4-04-01 23:41史继冉刘文卿
种子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豆玉米生长

史继冉,刘文卿

(1.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山东 菏泽 274100;2.东明县长兴集乡人民政府,山东 菏泽 274504)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耕地资源逐渐减少。玉米和大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范围。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利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能确保玉米、大豆产量,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玉米高位作物的优势,提高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光热资源利用率,同时保证玉米和大豆能够和谐共生。我国的农业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不同,种植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1.1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增强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保证土壤肥力,稳定农田生态系统。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和种植单一农作物的模式相比,利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质量分数4%~8%,更好地促进土壤残留物的分解,提高大豆种植品质。

1.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调查表明,种植农作物种类越复杂,农田中的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也更加稳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利用农作物的高低优势形成垂直结构,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大豆的根瘤菌能够起到固氮的作用,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1]。

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

2.1 玉米和大豆产量高

玉米是高秆农作物,而大豆是矮秆农作物,利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遵循高位主体和高低协同的种植原则,利用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特点来提高光热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延缓叶片的衰老,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从当前的种植情况来看,种植地区玉米产值能够达到5.55 万元/hm2,而大豆产值为1.65 万元/hm2左右,实现了种植户增收。

2.2 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需要科学控制种植的间距,选择种植2~4 行玉米和种植2~6 行大豆的种植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便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适合家庭农场生产,同时也符合大规模的玉米和大豆生产,能够实现玉米产业和大豆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随着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利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操作,为玉米生产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3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可以增强田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10%~15%,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较强,能够固定土壤中的部分N 元素,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一些氮素,从而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在节约种植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优化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了同种农作物之间的竞争,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3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特点

3.1 种植模式科学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应该坚持高位主体和高低协同的原则。

1)合理搭配种植模式。可以种植2~4 行玉米和种植2~6 行大豆,采取带状轮作的种植方式。

2)控制玉米和大豆的间距。合理控制间距有利于避免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大豆产生阴蔽影响,保证大豆种植质量。在实际种植工程中,合理控制玉米和大豆种植间距,能实现玉米产量提升,并且能够多收一季大豆。

3.2 机械化程度较高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完成播种和施肥一体化作业,可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实现大豆和玉米独立收获。但是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要做好调试和准备工作,调整玉米和大豆的行距、株距,满足机械化设备的收获要求。在机械设备收获之前,做好设备的调试工作。

4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4.1 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

在种植之前要做好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工作,因为玉米和大豆的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产量不同。如果玉米和大豆品种搭配不科学,将影响产量[3]。因此,在选择大豆品种的过程中,要选择耐阴性强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便于后期收获。

确定好品种之后还要精选种子,将被虫咬伤和发生病虫害的籽粒剔除,并做好种子的晾晒工作,晾晒1~2 d 即可。要结合玉米和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进行拌种或者包衣处理。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蛴螬和根腐病,可以选择26%多·福·克悬浮种衣剂,也可以选择15%福·克酮悬浮种衣剂,在预防病虫害方面效果显著。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茎基腐病和蚜虫,选择4%精甲·咯菌腈种子悬浮剂或50%氯虫苯甲酰氨种子悬浮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

4.2 精细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完成之后,要做好秸秆的处理工作,保留秸秆根茬高度15 cm,如果选择机械收获,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为20~30 cm,使用机械设备将秸秆打捆,并及时地将秸秆运出田间,使用专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灭茬。

另外,要做好田间地头的杂草清理工作,将秸秆粉末和碎石杂物清理干净,并且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旋耕,缓解土壤板结问题,增强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气性,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确保玉米和大豆种植地的土壤深厚,并且土壤上虚下实,通过精细整地的方式能够提高播种效率,提高玉米和大豆的出苗率。

4.3 科学施肥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种植地的肥料管理工作,可以选择生物有机菌肥,并控制好氮肥施用量,合理搭配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满足玉米和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对N 元素的需求。调查研究显示,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氮肥的施用量少于种植单一作物品种的用量,大约减少675~900 kg/hm2。通常情况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可以施用生物有机菌肥9 000 kg/hm2。在玉米带状种植地区,可以配合施用高氮环控释肥,用量为9 000 kg/hm2。而在大豆带状种植地区,应该选择低氮缓控施肥,用量为3 375 kg/hm2。为了提高施肥效果,可以选择底肥深施技术,能够满足玉米和大豆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

4.4 种植模式选择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可通过扩大行距来增强光照、缩小株距控制种植密度,通常情况下,选择种植4~6 行大豆,并且间作2~4 行玉米,在该种植模式下,在玉米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多收获一季大豆。如果选择种植4 行大豆和2 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应合理控制大豆种植带的宽度为290 cm 左右,行距和株距分别为40 cm 和10 cm,并且控制播种量为207.0 万粒/hm2。此外,玉米种植行距和株距为40 cm 和10 cm,播种量为103.5 万粒/hm2。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的间距应该控制在65 cm 左右。如果选择种植6 行大豆和3 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的行距和株距为45 cm 和10 cm,播种量为198.0 万粒/hm2。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分别控制在50 cm和12 cm,播种量为76.5 万粒/hm2,并且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的间距应该控制在65 cm 左右[4]。

4.5 种肥同播技术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果前茬的农作物成熟较晚,则收获期较晚。在田间的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当早播的播种方式,促进大豆和玉米尽早出苗,保证苗全和苗齐。完成灭茬处理后不需要施底肥和精耕整地,选择专用的玉米、大豆免耕施肥播种机械设备,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提高播种效率。

4.6 控制播种深度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播种深度,播种太深会导致出苗受到影响,也会造成养分过度流失,导致苗弱和苗小,会直接影响作物后期的生长。播种太浅会导致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很容易出现干旱,导致缺苗断垄。要控制好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深度,玉米可以适当深播,而大豆可以适当浅播,玉米的播种深度应该控制在4~5 cm,大豆的播种深度应该控制在3~4 cm,才能保证苗全和苗齐,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4.7 田间管理

4.7.1 清除杂草

1)做好播种前的封闭除草工作。前茬地块收获之后,田间的杂草比较多,在玉米和大豆播种之前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十分重要。在玉米出苗之前,可以采取封闭除草的方式。选择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用量为13.5~18.0 L/hm2,兑水6 750 kg/hm2之后,选择在晴天封闭除草。在大豆出苗前,可选择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8.0~22.5 L/hm2,兑水6 750 kg/hm2之后,均匀喷雾防治。无论是选择人工除草还是机械设备除草的方式,均要保证药剂的喷洒均匀性,尽量做到不重复喷洒和不漏喷,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减少草害的发生。

2)出苗之后的定向除草。如果封闭除草的效果不佳,在玉米3~5 叶期、大豆2~3 片复叶时期,要及时用药除草,选择自走式分带喷杆喷雾机械设备,对茎叶进行人工喷雾防治,要选择专用的除草剂,以减少药害的发生。

4.7.2 水肥管理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要做好追肥和灌溉工作。如果底肥充足,要进行追肥,在玉米和大豆出苗后25 d 左右进行第1 次追肥,其中在玉米种植区可以追施速效氮肥2 250~2 700 kg/hm2;大豆种植地区速效氮肥用量为675~900 kg/hm2。为了提高施肥效果,在第1 次追肥后28~32 d 进行第2 次追肥,仍追施速效氮肥,其中玉米种植带的追肥量控制在2 700~3 375 kg/hm2,而大豆种植带的追肥量控制在900~1 125 kg/hm2[5]。另外,还要做好叶面肥料的喷洒工作,避免后期出现脱肥和叶片早衰的现象。主要在大豆种植带采取该项措施,在大豆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阶段,可以选择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和0.1%钼酸氨。施肥完成之后,及时中耕培土,否则会影响施肥的效果。除了要做好施肥管理之外,还要做好田间的灌溉管理,可以选择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减少肥料的浪费。

4.7.3 控旺防倒伏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还要防止秧苗徒长,降低倒伏的概率。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因为茎秆细弱可能造成玉米的倒伏,也会影响大豆的生长质量。为此,当玉米长到7~10 片叶片时,可以在玉米种植带喷洒玉米健壮素或者矮丰等生长调节剂,有效控制玉米植株高度在2.5 m 左右。另外,在大豆种植带,结合大豆的生长情况喷洒药剂,可以选择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5.625~11.250 kg/hm2,兑水6 750~9 000 kg/hm2。

4.8 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大对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力度,做好种子的选择和晒种消毒工作,加大对土壤的翻耕力度,发现杂草之后及时清理,并进行科学的灌溉和施肥管理,增强玉米和大豆的抗病能力。还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来诱杀田间的害虫,或者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种植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能够灭杀多种类型的害虫。

5 结束语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节约种植成本,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实现多收获一季大豆。为此,要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选择适合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保证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大豆玉米生长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生长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