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合做与思

2024-04-02 05:21林珊珊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策略

林珊珊

〔摘    要〕  小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后期形成什么样的科学思想观念,与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其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作为小学教师,应当重点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助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做与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37-039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做与思,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既需动手操作又要动脑思考。做是思的基础,教师要通过观察、开展实践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从而为后来的阶段性学习奠定基础。思是做的升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认识,再进一步通过思考认知掌握科学原理和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做与思的科学教学方式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学生的后天发展来说,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做与思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做与思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主动思考问题。其次,做与思的教学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后,在小学教学中融入做与思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做与思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与科学教育教学相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积极地去学习科学课程,不断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学会主动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通过在课堂上与教师的深入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不断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做与思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对相关知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科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发现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在某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每种方法又各有优缺点。例如演示法,它可以直观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其中的奥妙,但某一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实验法的教学,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实验过程中的科学原理,但是在实验室中有可能存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出现各类实验安全问题,难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所开展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同时尝试结合多种方法一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在对待科学的学习态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学生内在的兴趣使然,也可能来自教师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有些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对科学就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在开展相关的科学教育教学时,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究学习,不断探索科学带来的神奇世界。而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或许觉得科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习科学知识时,通常感觉到困难或是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实验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新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家长和教师普遍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会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首先,家长本身对待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科学教育的看法。如果家长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学生自然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会对科学产生兴趣。但是有些家长本身不具备优良的科学素养,甚至一直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家长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家庭中的科学活动,鼓励其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习惯。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

(一)利用资源,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积淀。尽管在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都非常有经验,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还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类传统的教学形式,不但会在教学过程中持续降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无法发挥科学这门课程的真正教育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将课本中讲述的科学知识與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呈现,不断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欲望。

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科学教育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应融合做与思进行教学,借助先进的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发学生思考。

(二)提问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形成惯性思维,这个时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最合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从问题的探究和问题的设计展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所给的情境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预设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一步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在学生讨论的时候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时体会到做与思的学习体验,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三)增强互动,将做与思结合起来

小学的科学教育教学,本身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教学课程,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根据教材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活动。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学生可以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思考,满足好奇心。

在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学生适当分组,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全程参与到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形式,学生亲自操作演练,开展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其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还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教师在实践活动时进一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性,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在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时,科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学会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得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课堂上感受到乐趣。

在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的实验道具。这种方式可以慢慢开阔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相关的思维拓展。科学本身就是对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当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有了大概了解,自然而然地,对于其他科学性的知识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情境之下,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不断加强。

四、小学科学教学和做与思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大背景之下,课程普遍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不断地思考,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首先应当学会在科学实践中融合做与思,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思考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学会用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愉快地学习、合理地运用科学知识。不断了解学生的需求、爱好和特长,利用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来增强科学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丰富科学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发展素质教育。

(二)有利于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材中,我们发现,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及学生个人有机地联系起来,科学知识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呈现给学生,同时在关于学生素养的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好的教材编写。

小学科学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升。如何上好一门科学课,是一件值得琢磨的事情。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学会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科学教学方式,结合科学课程自身的编写特点,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新话题的兴趣和激情。在参与活动中观察自然科学的特点,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动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善于发现总结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在探索中积极获取科学中的奥秘,了解人文精神。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科学教育教学中,通过设计合理规范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思考的有效融合等策略,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显著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在实施相关科学策略的过程中,科学教师也需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以及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问题,以确保策略的有效实施。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对于学生未来教育教学的选择,我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是,目前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于科学课的興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采取更加具体的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同时,研究还可以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如何将做与思的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和课外活动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凡.刍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11):110.

[2]娄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做与思有效融合[J].小品文选刊(下),2019(7):296.

[3]苏丹丹.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9(2):178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