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024-04-02 08:03杜江宁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实践活动小学科学

杜江宁

〔摘    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学愈加重视发挥课程启思赋能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师增设实践活动既契合课程内容要求,又符合学生阶段性认知发展特点,为实现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培育目标提供了载体。需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学科学课程应从任务引领、情境创设、实验锻炼和合作探究四个方面着手,促进科学教学创新提质,打造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动手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97-099

随着素质育人理念贯彻落实于基础教育全过程,小学科学课程建设逐渐将中心转移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以多元目标引领活动创新,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而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本质上是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并形成迁移运用,成为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创新中,应重视依托多元目标灵活使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借助情境预设、主题引领和问题启发,构建学生动手实践的科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高。

一、通过科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创设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育革新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落实,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机会。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仅通过听讲和观察图片等被动的方式接受科学知识,而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在动手验证中促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动性。其次,科学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在科学课堂倡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制作模型、观察现象等,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课程落实中应重视实践性活动的运用,引领学生提升基础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在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学习更加强调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师合理使用多样的方法打造学生推理、分析、创新的空间,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和科学态度的发展。创设科学实践性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现实情境和实际问题时,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实践过程,促使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且通过反复实践,能培育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提升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能力发展。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构建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迁移运用的环境。

二、通过科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方式单一化,缺乏有效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日渐多样,但在具体实施中,有少数教师仍旧难以摆脱知识培育、说教讲解等传统方式的限制,导致活动创新形式化、表层化。首先,教师常按部就班地依托教材步骤设置实验展示活动,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为主的实验活动未能带给学生新意,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持续滑落。其次,课堂讲解未能有效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导致科学教学受限于教材知识点,难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难以实现综合性培育目标。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深入融合多种方法,促进科学教学提质增效。

(二)忽视学生主体性,挤压实践空间

新课标重申了学生学习主体价值,教师在科学课堂上也需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然而,就现阶段的科学教育而言,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点的阐述和讲解,忽视构建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运用的空间,未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参与能力。其次,教师在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中未能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导致活动形式和内容偏离学生认知,未能利用任务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最后,科学课堂实践活动缺乏有效联系,随机设问的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碎片化的教学制约了学生整体意识的发展。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依托学生主体需求创新活动,构建综合育人环境。

三、通过科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视听创设探究悬念,以任务激活动手意识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化资源创设趣味化情境,让学生产生动脑思考和动手验证的兴趣。且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应以视听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巧设悬念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走入课堂活动中心实践和探索。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展示科学现象,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科学知识和实验技巧进行验证,促使学生回顾知识、提出疑问。要在趣味化实践情境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意识,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探索能力发展。

例如,在“磁铁能吸引什么”的知识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科学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和动手验证意识,在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如教师可使用微课展示磁铁的应用视频,并提出:你见过和使用过磁铁吗?两块磁铁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磁铁能吸走哪些物品?通过針对视频设问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教师为学生小组提供磁铁教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动手验证中。教师利用视听资源展示科学现象并呈现悬念引发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促使学生边观察、边验证,在动手探索磁铁奥秘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融合生活元素创设任务,提供个体动手机会

科学学习与生活、自然密切相关,科学技术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革。而小学科学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作用于生活的奥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可以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和自然元素创设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增加其开展实践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应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并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动手的机会,引领学生获取知识、领悟思想、使用科学方法,促进其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协调发展。

例如,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问题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师可设置“再现印刷术”的实践活动,通过展示文字传播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印刷术省时省力的特点,并提出“怎样制作印刷机械?”的问题,促进学生小组合作探索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技术的产生和使用。应以学生熟知的文字设置趣味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探究。同时,教师可设置书写和印刷对比活动,鼓励学生使用自制工具完成印刷工作,感知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启发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和创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逐步呈现科学实验步骤,指明动手操作方向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创设实践活动,是引领学生了解自然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借助系统化实践任务能为学生提供分析信息和逻辑推理的框架,促使学生在动手验证中获取直接经验,促进其提高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实验活动是科学探究的关键部分,有序的实验既能强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又可在任务驱动下推动学生使用学习方法、科学技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动手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以实验活动为载体,以层层递进的任务群为引领,既借助任务支架帮助学生明确动手实践的方向,提高其动手能力,又利用形式多样的任务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素质育人目标与实验活动的融合,借助实验任务拓宽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的空间,并利用依次递进的任务帮助学生详细地了解实验步骤,有序完成自主实验活动。如教师可设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活动,在完成演示后借助仿真虚拟软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可使用希沃白板展示实验的关键性问题:1.准备实验工具;2.完成“擦、滴、取、展、盖、染、吸”过程,制作洋葱细胞标本;3.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洋葱表皮细胞。让学生结合明确的实验任务有序动手验证。教师借助仿真虚拟课堂创设实验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安全、多次实践的实验环境,又清晰地展示了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持续性提高。

(四)围绕主题设置合作活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更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设置合作式探究活动,让学生集思广益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和验证疑问,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发展。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创设项目化实践活动,提出真实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既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设置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又在项目任务中锻炼学生的发现、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其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

例如,在“设计制作小车 (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项目化任务,利用项目化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和迁移运用,在系统化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教师可设置“运动小车竞赛”的项目主题活动,提出任务1:归纳驱动小车运动的方法;任务2:小组合作确立驱动方案,并设计小车模型;任务3:小组合作制作小车;任务4:小组竞赛、评估和反思。教师利用项目化任务构建学生迁移创新实践空间,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设计,并亲自动手完成科学实验,在完成项目化任务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科学课程创新提质,搭建探究式、实践性、发展性实践活动,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革新方向。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吸收先进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科学课程与时俱进。同时,应依托教学实际合理开展情境式、项目化、信息化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落实科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GS[2022]GHB0379】

参考文献

[1]李溪泉.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5):193-194.

[2]李宝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探寻[J].科幻画报,2022(3):213-214.

[3]骆建安.优化實验教学培养学生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2(8):19-21.

[4]汪美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2(10):148-150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实践活动小学科学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