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写照

2024-04-05 13:02朱玉麒
江苏地方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援疆对口江苏

朱玉麒

家乡出版界的老同学倪培翔打电话给我,说到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新近出版了《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以下简称《江苏援疆志》),左健伟主任希望我为这部书写点读后感。

左主任的信任是有原因的。1985年我大学毕业,即从江苏出发,到新疆工作了25年。四分之一世纪的青春岁月里,我在新疆成长起来,并且至今仍以西域文史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主业。是新疆塑造了我今天和未来的人生。

在新疆的岁月里,虽然也会偶遇来自家乡、操着乡音的各行各业建设者,但在新疆这个乐于接纳外来人口、多民族聚居的广袤天地里,仍然感到是空谷足音。翻过《江苏援疆志》,却发现在我之前之后,在中央援疆建设的号召下,一批批江苏人远赴西北,参与到了不同时期的新疆建设行列之中。尤其是2010年以来,在北疆天山河谷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南疆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江苏援疆工作持续展开,具有江蘇特色的援疆工程特别是援疆人才队伍,已经形成了宏大的规模效应。

上千幅随文刊印的彩色图照,时而是大美新疆的壮丽山水,时而是江苏各县市的援疆健儿在横幅标语下慷慨远行,让我不知自己究竟置身在江苏还是新疆。从1997年到2020年,23年的风雨历程,江苏和新疆共同携手,难分你我,成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奇迹!

中国的东西部之间,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在远古时代串联起世界的贸易交往时,也开拓出了人类文化的交融时代。这条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道,从太湖之滨穿行到罗布荒漠、葱岭之巅,走向世界,奠定了江南、西域之间的联系。至今,在新疆的博物馆中,还珍藏着丹阳郡的吴客在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题写的佛经,珍藏着在8世纪的唐代被输送到西州的溧阳麻布被单。它们共同见证了遥远的过去,东南沿海的江苏与内陆新疆之间有机的联系。而江苏与新疆在相隔万里之遥的路途中建立起的对口关系,似乎也渊源有自。两千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曾有江都王的女儿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的记载。乌孙所在,正是今天的伊犁河谷。

然而,这样的联系比起《江苏援疆志》展现的当代江苏和新疆的两地情谊,显得微乎其微。

方志作为中国特色的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百科全书。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而多元的发展,方志的主题和类别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近年出版的《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从事件的记录到图书的形式,均堪称新时代主题志鉴的典范之作。即将面世的《江苏援疆志》,更是将这一主题志鉴的编纂提高到了更为完美的境界。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在1997、2010两个时间段的中央援疆部署中,江苏省均勇担重任。从1997年开始,江苏在发展自身建设的时光隧道中,和遥远的新疆结成对口支援的命运共同体,而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江苏更是成为全国援疆唯一设有两个前方指挥部的省份。《江苏援疆志》正是这样一部记录江苏对口援疆建设的当代实录。

《江苏援疆志》以主体的篇幅,在“组织领导”章节中,展现了根据中央决策精神,逐步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援疆机制的历程;在“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各章中,记录了落实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民生援建”的各节,从道路桥梁、公用设施、水利工程、住房及配套改造工程、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体设施到村和社区一级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及其他设施,都逐一进行了图文并茂、数据翔实的记录;“产业援建”也分为农牧业、工业、商贸流通业、文旅产业、招商引资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清晰明了的叙述;“智力援助”则通过分批的干部人才支援、培养,教育、医疗卫生、规划编制与科技援助,文化援助与交流等各专题,展现出援疆机制在物质支持之外的人才输出。

《江苏援疆志》还以较大的篇幅记录了“市县对口支援”这一江苏援疆的重要组织形式,以“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脱贫攻坚”“交往交流交融”的类别专题,记载了从南京到昆山等17个市县等对口支援新疆的丰富内容。

以上章节,展现了江苏稳定长效的援疆机制建设和丰富的援疆实践成效,书写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篇章。

《江苏援疆志》继承传统地方志的体例,如综述、大事记等体裁,以及记事、记人并重的特点。综述和大事记从宏观的角度,在空间和时间轴上定位援疆工作的全方位、长时段描述;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叙事和第六章“援疆人物”的人物事迹、人才名录,属于人、事并重的记录方式,体现了江苏援疆最核心的内容。

在这种常规的体例外,《江苏援疆志》的创新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增补的方式尽量展现援疆工作的最新动态。本书的记载时间范围以1997年到2019年为上下限,却通过“综述”将时间线延伸至2020年,通过“援疆纪事简述”延伸到2023年4月,通过“援疆人物”的记录延伸到出版前的2023年6月“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名录”。这种时间线的拓展体现了当代地方志记录最大程度向下延伸、避免志书滞后和追求同步记录的时效性特点。二是开发出全媒体志书的全新编纂理念。全书突破传统方志的重要形式,设置了70张随文附表、1316余幅随文彩色图照、221个媒体报道和50个视频二维码,扩展了纸质图书图文并茂的特色和声色俱备的信息,体现出新型方志的文献价值。

总之,《江苏援疆志》利用新媒体手段尽可能扩充方志信息量的新颖编纂体式,使援疆建设工作在平面的书本中展现了立体而多维的面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概念。对口支援的政府号召,也并不是今天的创新,如清代经营新疆,制定“协饷制度”,财政支出均由内地富庶省份予以支援,但是其中见物不见人,没有看到全面的人才和智力参与。新时代的对口支援,在《江苏援疆志》中体现了更加丰富的场景,其制度、规模、效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它书写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具体实践,书写了“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的感人篇章。

《江苏援疆志》的成功编纂,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在“组织领导”“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和“市县对口支援”等多个方面的记录中,也为援建单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为江苏援疆建设提供了走向未来的先行经验和宝贵思路。

在新疆生活得久了,在《江苏援疆志》的阅读过程中,我总会产生一些奇妙的联想。

我曾经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塔城边境考察,在那里听说过孙龙珍烈士有孕在身、为保卫国家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事迹;我也在新疆工作期间,学习过吴登云在帕米尔高原40年如一日巡回医疗的事迹。当时虽感动,却忽略了他们是江苏人的事实。这次通过《江苏援疆志》对江苏赴边人才的追溯,才知道他们在我还没有出生的1959、1963年,就从江苏赴边,义无反顾地将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祖国边疆的壮丽事业。孙龙珍赴边的地点,是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吴登云感动中国的事迹,发生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2010年以来,江苏支援新疆建设的天山南北对口地区,竟然如此巧合地落实在这两个自治州所在地!

漫漫援疆路,在江苏、新疆两省区对口支援的历程中,互相塑造着东西部共同发展、共向未来的命运。支援新疆建设的江苏人才队伍,也在这样的经历中形塑着自身的未来。《江苏援疆志》中的援疆人才队伍,还在延续。他们在孙龙珍、吴登云的后面,排成了长队,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交响曲中,成为没有地域界限的边疆建设者。

猜你喜欢
援疆对口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