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事件”:“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内乱

2024-04-06 12:09
读报参考 2024年10期
关键词:杨虎城东北军张学良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后的第13天,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谁知蒋介石立即翻脸,下令扣押张学良。同时,蒋介石以挟张学良而令西安诸将领,事态突然变得复杂起来,局面日趋危急……

局势突变,内部分歧加大

1937年1月5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对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和甘肃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均给予撤职留任处分;任命顾祝同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并下令将顾辖下的中央军改编为5个集团军,推进到西安附近,占领有利地形,作出开战姿态,向西安方面施压。

1月11日,蒋介石提出解决西安方面的甲、乙两方案。甲方案:东北军移驻甘肃和陕西彬州以西的西兰路上;西北军第十七路军移驻泾、渭河以北地区;红军仍返回陕北;国民党中央军进驻西安,沿陇海路潼关至咸阳段驻12个团;陕西省政府主席仍由第十七路军方面的人充任。乙方案:东北军(包括甘肃的于学忠部)移驻安徽和淮河流域;西北军第十七路军移驻甘肃;红军仍返回陕北;国民党中央军进驻西安和关中地区;安徽省政府主席可委东北军方面的人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可委第十七路军方面的人充任。

同日,被从南京送到溪口的张学良,给杨虎城等将领写了一封信,希望杨虎城、于学忠等西北军和东北军将领在甲、乙两方案中选择其一,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此时,东北军内部分成两派,意见分歧很大。少壮派坚决主张,南京必须先放张学良回陕,然后撤兵,否则不惜拼死一战;以王以哲、何柱国等为首的将领则表示应以张学良的指示行事,避免内战,一致对外,至于营救张学良的问题,可以采取和平方法,只要此前已经形成的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的“三位一体”好好团结,张学良是能够营救出来的。少壮派认为,王以哲主和是为了向南京投降,并欲取代张学良。因此,他们对王以哲、何柱国等疑窦丛生,以致最后发展到誓不两立的地步。

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中也有主和与主战两种意见,致使杨虎城也动摇于和、战之间。

中共采取的方针仍是继续逼蒋实现其抗日救国的诺言,主张和平解决,反对纠纷,反对亲日派挑起内战、分裂中国的图谋。为回击南京的军事进攻,周恩来同东北军和西北军两军高级将领共同商定,组成联军,拟定作战方案,作好可战可和的两手准备。之后,蒋介石同意让西安方面派人與顾祝同等在潼关谈判。经过谈判,西安方面决定采取三方都比较接受的甲方案:中央军进驻潼关,驻西安的部队由12个团减为3个团。双方还就划定军队驻地、移驻时间、军饷、指挥系统等作了具体规定,商定后签字执行。然而,当潼关谈判正接近尾声之际,西安内部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和与战问题的分歧日趋激烈。

局面激化,“二二事件”爆发

1937年1月27日,新城杨公馆内,杨虎城正与第十七路军一些将领商讨局势,突然门被推开,东北军60多名少壮派营团军官拥进客厅,纷纷哭诉要杨虎城指挥东北军到潼关与中央军拼命,让国民党中央放回张学良。杨虎城也被感染了,决定采纳少壮派的主张,先打后和。

王以哲为了说服少壮派放弃动武念头,统一东北军内部的思想,于1月29日在渭南召集了高级干部会议。不巧的是,王以哲当天因病没有出席,结果这次会议最后决定,如张学良不回来,决不撤兵,中央军如进攻,坚决打退它。很显然,这个决定违背了王以哲等主和派的意图。主战派的呼声日益高涨,东北军内部战与和的分歧愈演愈烈。

1月31日晚,杨虎城、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周恩来,分别代表第十七路军、东北军和红军,在王以哲家中举行最高军事会议,会议由杨虎城主持。经过激烈讨论和听取各方意见,最后还是决定和平解决。

就在当天晚上,有少壮派“三剑客”之称的应德田、苗剑秋和孙铭九等人来到周恩来的住处,痛哭流涕,请求红军帮助他们与蒋介石拼个高低,救出张学良。面对少壮派的哭诉和硬磨,周恩来感觉到值此敏感时刻,少壮派的任何轻举妄动都有可能破坏抗日统战大局的形成,于是安抚他们的情绪,答应考虑之后给予答复。

经与叶剑英、张闻天、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人一起商讨,第二天,周恩来对杨虎城表示,只要东北军、西北军团结一致,红军就同两家站在一起,决不会对不起张先生;如果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决定要打,作为“三位一体”的红军也将采取一致行动。

与此同时,2月1日,少壮派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何镜华在张学良公馆召开秘密会议。孙铭九主张打死主和的王以哲、何柱国等人;何镜华不同意,提出把二人监视起来,孙铭九也不同意。最后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当晚,西安街头甚至出现少壮派张贴的“锄奸”标语,火药味愈来愈浓。晚10时许,当西安方面根据潼关谈判签订的协议发出撤兵命令后,何镜华、应德田、孙铭九三人又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决定采取极端行动。

2月2日早上8时许,众多东北军少壮派军人来到应德田、孙铭九住处。30多名少壮派军官群情激奋,高呼不能断送东北军的前途,必须救回张学良等口号,一致同意除掉王以哲、何柱国等10多名主和派将领,并迅速调集部队开始行动。东北军卫士营连长于方俊带队直闯王以哲公馆,众人向王以哲连开数枪,王以哲的副官、参谋处长、通讯处长亦被枪杀。何柱国由于杨虎城的庇护,幸免于难。

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博古)等人紧急商议,决定立即表态,一方面表明少壮派的举动与中共完全无关;另一方面稳住杨虎城,力争执行“三位一体”的最后决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稳定局面,妥善平息事件

当时,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的王炳南,正在杨虎城部队中做地下工作,听到东北军少壮派枪杀主和派将领的惊人消息后,连忙去报告周恩来。不料,在王炳南到来之前,一些东北军青年军官已经杀气腾腾地先一步闯进周恩来的临时住所。危急关头,周恩来镇定自若,告诫青年军官们不要再轻举妄动,他们的行动不但不能营救张学良回来,恰恰是帮了蒋介石的大忙,是害了张学良!周恩来的一番话使青年军官被鲁莽冲昏的头脑冷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为了嫁祸于中共代表团,潜伏在西安城内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指鹿为马、混淆是非,散布谣言,说应德田等人是中共党员,他们是受中共代表团的指使滥杀东北军将领的。对此危局,周恩来果断地宣布紧急应变计划:一、代表团迅速撤到云阳镇待命;二、周恩来和叶剑英等留下来继续工作;三、代表团撤离之前,全体成员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去吊唁王以哲,以此打开突破口,稳住西安的大局。

2月2日下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全体成员抬着祭奠花圈,吊唁王以哲。这是自王以哲遇害以后,第一个前来吊唁的队伍。此举使王以哲家属和东北军上层人士感受到中共的诚意和关心,减少了对中共的误解。

在险象环生、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周恩来依靠沉着冷静、果敢睿智的斗争艺术和运筹帷幄的策略平息了“二二事件”,最终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摘自《文史春秋》刘永加)

猜你喜欢
杨虎城东北军张学良
杨虎城南阳“扫黑除恶”传佳话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牙医确认杨虎城将军遗体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张学良六爱
浅析1928—1936年张学良对日态度
论西北“三位一体”大联合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刘澜波抗日救亡活动之武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