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

2024-04-07 20:09李亚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纯阳学说阴虚

李亚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小儿的体质是在自身基础之上,加之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形成的阴阳消长平衡的特殊状态[1]。小儿的体质不一,感受邪气之后的发病程度、病情轻重、药物的耐药性以及疾病的预后转归等各方面表现亦有不同。因此研究小儿的体质,对临床上儿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

1 小儿体质的特点

在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小儿体质”的明确记载,但早在《灵枢·逆顺肥瘦》中,“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就总结了小儿体质的特点,首开小儿体质理论之先河。《诸病源候论》中“小儿腑脏之气软弱”,阐明小儿诸病原因与小儿自身“血气未定”“脾胃嫩弱”“真气不定”体质密切相关。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小儿体质被历代儿科医家所重视,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小儿体质学说,主要有“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学说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

1.1 纯阳学说纯阳学说源于我国第一部儿科专著《颅囟经》,《颅囟经·脉法》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此后,历代医家对纯阳学说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如《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小儿门》的“大概小儿病者,纯阳多热,冷少”,《幼科要略》的“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医学源流论·幼科论》的“盖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上述医籍从小儿生理反应性角度对纯阳学说进行阐述,说明小儿素体阳热偏盛,患病易从热化,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纯阳学说揭示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旺盛的表现,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小儿体内的阴阳平衡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旧的阴阳平衡不断被新的阴阳平衡所取代,小儿的生长发育全赖阳气的生发,阳气偏旺才能推动生长发育。

1.2 稚阴稚阳学说吴瑭在《温病条辨·解儿难》表明:“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明确提出了小儿“稚阴稚阳”学说。《小儿药证直诀·变蒸》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幼科发微赋》提出小儿“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等论述。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等有形之物,“阳”指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时期,无论在属阴的形质方面,还是在属阳的各种生理功能方面,都是稚弱的、未成熟、未完善的。王爱蓉[2]认为,其主要是指以下四个方面:神气怯弱,容易受到惊吓而慌乱不已;肾气不充,气血不盛;肌肤相对柔嫩,腠理也是疏松的;脏腑娇嫩,脾胃消化能力弱。高雅等[3]认为,小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脏腑经络、精气血等方方面面都是相对不足的。

1.3 少阳学说小儿为“少阳之体”是近代医家张锡纯提出的,对比纯阳论者治病时力主寒凉、“稚阴稚阳”论者主张温补来看[4],小儿为少阳之体更贴合临床实际。小儿自从离开母体,自身的阴阳平衡过程就开始了,此时的阴阳平衡和成年人的阴阳平衡是很不一样的。少阳学说强调小儿时期的阴阳平衡是动态的,每一个时刻都和从前不一样。小儿生长发育依赖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并且小儿年龄越小,阴阳平衡越不稳定。随着阳气不断迅速生长,阴气亦随之生长。此学说阐释得很全面,和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比起来,更符合小儿身体的实际情况。

1.4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在《格致余论·慈幼论》云:“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赵明明等[5]以此理论为中心,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养生的思想也各不一样,幼年需要子病治母、滋阴护胃。余岩雁等[6]在小儿鼻衄的治疗过程中,根据体质特点的不同,泻有余、补不足,效果显著。方野等[7]在小儿自汗和盗汗的治疗上,从多个脏腑入手,结合有余、不足的特点,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2 小儿体质的分型

成人的体质分型多参照王琦的“九分法”,但局限性很明显。目前,小儿体质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方法庞杂。现在分类主要有气血阴阳、五脏、综合和其他。

2.1 气血阴阳田丽[8]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文献,认为平和质是健康儿童群体的主要体质类型,之后是阴虚质(15.76%)、气虚质(14.18%)、阳盛质(11.13%)、痰湿质(9.61%)、特禀质(7.35%)、阳虚质(7.03%)等。韩玉[9]根据小儿气血、阴阳等体质辨识的结果,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阳盛、阳虚、湿热、阴虚、气虚、痰湿体质。吴美贤等[10]认为,小儿哮喘的体质类型最常见特禀质和气虚质,以体质为基础,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治法,临床效果显著。陈小云等[11]发现在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康复期,相比正常儿童,气虚和阴虚体质儿童的免疫能力下降。

2.2 五脏叶绮娜等[12]对岭南地区291 例小儿的体质进行研究,发现以脾虚(43.6%)、肺虚(21.6%)及脾虚湿滞(18.2%)类型为主。黄鸿凯[13]在对小儿疳证的研究中发现,相关体质主要是肝脾、肝脾肺、肺脾质,这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刘书玮[14]在肺脾肾三脏的基础上,将体质分为肺虚、脾气虚、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质,进行条目筛选。

2.3 综合宋辰斐等[15]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体质分型研究中发现,现在运用最多的是王琦教授的分型标准,单一体质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气虚、痰湿、阴虚体质(除外平和质),复合的以气阴两虚为多。通过对临床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研究,蔡颖[16]认为痰湿和气虚体质的小儿患病率相对较高。钟鹏飞等[17]的研究表明,在张家界地区,7~14岁儿童的体质分为阴虚、痰湿和阳盛,在疾病预防的过程当中,可以重点干预。程凯妮等[18]将小儿咳嗽体质分为四类,肺脾气虚型、实热型、痰湿型及肺阴虚型,并加以详细论述,拓宽了临床的治疗思路。

2.4 其他孙艳淑[19]指出,年龄也是影响小儿体质的一个方面,根据小儿的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分成不同的体质类型。

3 小儿体质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未病先防: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2)既病防变: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时,治病于初始,及时阻断疾病加重;(3)病后防复: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采取措施,使邪尽病愈,防止疾病复发。小儿感受邪气之后会不会发病、发病的倾向、康复之后的复发率、吃药的耐受性,都是和体质分不开的。

3.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在小儿疾病中是非常常见的。孙丽平教授在临床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时,提出最常见的体质是气虚质,从肺脾论治,标本兼治,可显著降低小儿的反复感染率[20]。朱华贺等[21]通过对北京、山东、广东、辽宁不同地方呼吸道感染小儿进行研究,发现南方和北方在体质方面存在的差异非常明显,提示确定小儿的体质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王渝评[22]提出昆明地区小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主要是气虚、实热质。针对滞热型小儿的呼吸道反复感染,陶燕芳等[23]发现双解通圣散加减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 哮喘通过对北京地区245 例哮喘患儿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龙旭蕾[24]发现3~14 岁哮喘患儿体质以特禀质、阴虚质与阳热质最为常见。解文晋等[25]通过总结体质分类得出结论,哮喘和中医体质密不可分,类型主要是特禀质、阳虚质、气虚质。李冬瑞等[26]结合近年来关于小儿体质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医家经验,发现小儿哮喘病因证型与体质因素息息相关。

3.3 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明显。韩雪教授以小儿体质为基础,在治病时注意保护正气,攻补兼施,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27]。杨旭等[28]发现特应性体质会增加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风险,加重病情,可能是白细胞介素-17 水平下降和体内释放IgE的原因。

3.4 过敏性紫癜蔡倩[29]在对120 名过敏性紫癜的小儿进行体质辨识中发现,该病与体质因素关系很大,主要的体质类型是偏阴虚质、偏肺虚质、特敏质。王有鹏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与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的体质是湿热质;以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效果显著,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30]。关键[31]认为过敏性紫癜发病的主要群体是湿热、瘀血、气虚、阴虚等体质的小儿,通过研究体质和紫癜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

3.5 抽动症董玲等[32]认为调理小儿体质偏颇,能够降低发病率,其调理的主要体质类型是肝亢风动、脾虚肝旺、气郁化火、阴虚风动质。杨曼等[33]把患有抽动障碍的小儿分为四种体质:痰火型、阴虚型、脾虚痰湿型、脾虚肝亢型,分别用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合天麻钩藤饮、半夏厚朴汤合芍药甘草汤、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在临床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调查121例成都地区小儿的体质,李贝婷[34]发现,与抽动症发病关系最大的是肺脾质的小儿,为治疗和预防抽动症提供新的思路。

3.6 惊厥董玲等[35]通过辨识体质,认为小儿惊厥发作间歇期容易患病的体质是阴虚、湿热、热盛体质,根据小儿体质进行调理,可以减少惊厥的发作次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何星星等[36]认为热性惊厥容易复发的小儿体质是阳盛质,通过干预体质,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为降低惊厥的复发率,罗建勋[37]做了一项临床对照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体质调理组复发率显著降低。

3.7 手足口病黄春祥[38]发现,在新加坡,12 岁以下的小儿多患手足口病和过敏性疾病,他们的体质主要是热性体质、脾虚质、肺虚质,通过改善体质可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周亚兵等[39]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容易发展成为重症的体质是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小儿神经烯醇化酶是热扰心肝证的敏感指标。

3.8 盗汗通过对103 例盗汗患儿的调查,王娟等[40]发现小儿盗汗体质中占比最高的是阴虚质、阳虚质。调养体质可以为盗汗的小儿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3.9 湿疹在小儿过敏性疾病与体质的相关研究中,孙汗清[41]认为得湿疹的小儿以痰湿、湿热体质最为常见。崔小芳[42]通过临床资料观察,得出结论,小儿湿疹的高发期是出生6 个月之内,与体质的形成关系密切。小儿湿疹和体质是分不开的,袁安香等[43]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与小儿湿疹关系最大的体质是特禀质。

4 小结

与小儿体质相关的其他疾病还有厌食症、脑瘫、癫痫、便秘、性早熟等。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辨病-辨证-辨质”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小儿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体内正气的盛衰,而正气的强弱和个体体质状况密切相关。体质就其生理基础及表现特征和功能活动而言,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人体受邪后是否发病,既病之后的发病倾向及病愈后的复发率、方药的耐受性等与体质密切相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极易受外邪侵袭而致病,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别,取决于平素所处的体质状态。充分了解小儿体质,改善小儿体质状态,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其在儿科的应用尤为重要。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其体质的独特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小儿的体质进行正确的分类,有助于有重点地去治疗、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护方案,从而改善偏颇体质,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对儿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小儿体质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分类的依据是医家多年临床经验,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研究来帮助建立小儿体质的分类标准。

猜你喜欢
纯阳学说阴虚
常全福 书画作品选登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纯阳山的能人
纯阳山的能人
且听,这阵白墙黑瓦的清风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