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4-04-07 23:11任小东高才华
南方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彭水县苗药彭水

任小东,高才华

(1.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党校,重庆彭水 409699;2.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重庆彭水 40969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抓好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为我们坚定中医药自信、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近年来,彭水顺势而为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和苗医药事业,为彰显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铺就了富民道路。

1 彭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彭水拥有极佳的中药材种植环境,野生药材种类繁多、质地优异,被誉为武陵山区天然药库。勤劳智慧的苗族儿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技术和文化,具备发展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苗医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0.53 万hm2,其中草本类药材0.33 万hm2(2021 年县财政投入资金3 800 万元,新增面积0.1万hm2),以紫苏、前胡、黄精、大黄、天冬、百部等品种为主;木本类及菌类药材0.21 万hm2,以红豆杉、杜仲、黄柏等品种为主。

1.1 自然条件优越

彭水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居乌江下游。全县面积3 903 km2,地跨北纬28°57'~29°50',东经107°48'~108°35',东西宽77.88 km,南北长96.4 km。地貌形态分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河谷区,海拔相对高度差1 669.6 m,立体气候明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降水量1 228.7 mm,年均日照时数1 035.5 h,无霜期311 d。乌江由东南向西横贯县境,境内流长64 km,有郁江等大小支流20 余条,地下水丰富,淡水资源总量481.48 亿m3,居全市首位,为重庆市能源基地县。

1.2 品类丰富优质

彭水特殊的地势地貌及立体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稀有珍贵中药材生长,且品质优良。以川射干为例,彭水县野生川射干中射干苷含量达3.8%~4.9%,人工培育的川射干中含量可达5.0%以上,均高于我国药典标准(不得少于3.6%)。在经多方论证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彭水县高起点、高站位谋划中药材(民族医药)产业,高水平打造苗乡苗药品牌,拟在“十四五”期间主推黄精、天冬、百部、大黄、苍术等5 个品种,主要集中在彭水县风景秀丽、生态优美、高负氧离子的摩围山片区和七曜山片区(拟打造康养基地)。海拔900 m 以下区域,以种植黄精、天冬、百部为主;海拔900~1 290 m 区域,以种植苍术、前胡为主;海拔1 300 m以上区域,以种植大黄为主。

1.3 产业规模初显

全县中药材经营主体已达68 家,中药材企业18家,专业合作社43 家、村集体经济组织5 家、家庭农场2 家,种植农户6 800 户,中药材初加工厂5 座。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户种植热情高涨。彭水县已成功建成黄精、天冬、百部、虎杖、大黄等中药材育苗基地20 余hm2;创建3 个千亩级示范基地(靛水街道大黄种植示范片,润溪乡百部种植示范片,诸佛、桐楼黄精种植示范片);创建15个百亩级以上示范片,带动全县在地紫苏666.7 hm2、黄精400 hm2、天冬300 hm2、大黄306.7 hm2、百部233.3 hm2、苍术213.3 hm2,已初步形成“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发展格局,规范化种植水平不断提升。

1.4 组织保障有力

为进一步推进彭水县中药材产业及民族医药产业发展,2023 年,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副组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街道)明确了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切实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同时,彭水县也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中药材产业督查和检查力度,确保中药材产业发展按照预期目标有序推进。目前,彭水县正在组织研究中药材和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拟对全产业链、各环节制定个性化补贴和奖励激励政策,全力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主导品种,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尽管野生资源丰富,人工种植种类较多,但缺乏产业化开发的单品。品种多、杂、散、乱,缺乏道地性强、有竞争力的品种。部分珍稀中药材如骨碎补等濒临灭绝,亟待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产业链条短,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还未起步;缺乏功能完备的中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和融合发展不足,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2.2 缺乏品牌意识,主体带动能力不强

药材种植主体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部分农户。缺乏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转化平台,出现了发展零散无序,长远规划不足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对接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大等问题。

2.3 缺乏品质保证,质量标准体系不全

受传统农业思维影响,种植主体对品质重视不够,技术投入不足,不具备检验检测条件,种植规范和加工规范的监管难度大。这也直接导致市场信誉度降低,药用价值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价值。

2.4 缺乏基础支撑,融合发展氛围不浓

缺乏康养氛围浓厚的理疗养生基地。学术氛围不浓,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和理论基础支撑不够,中医药理论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3 彭水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从“品种、品质、品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彭水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开发,抢占品种资源

种质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彭水特殊的立体地理和气候禀赋,造就了文化的多元性和境内生物的多样性。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组建专业团队开展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对骨碎补、姜黄精、百部等濒危品种有步骤地开展人工驯化栽培,保护本地苗药资源。将在彭水范围内常用的中药材品种和苗药方中记载的苗药品种,列入第一批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目录,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工作。

由于全国中药材市场对单品的需求量并不大,中药材市场是相对封闭运行的。协会、合作药商对有政府背书担保的区域公共品牌和道地性药材单品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更高,如平邑的金银花、东北人参等。因此,在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要加快优选彭水的道地药材,确定主抓品种,打造彭水特色主打苗药品牌。通过收集不同来源的原料药种质资源,在资源圃中进行活体保存,开展种质资源比较评价和优选,比较外观品质和有效内含物含量的差异,筛选优良苗药品种。

3.2 创新模式做大做强中药材全产业链条,占领品质高地

充分发掘彭水生态、文旅、康养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潜在商机,拓展招商引资引智成果。通过积极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研究院所入驻,或与供销系统合作,共同建立育苗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仓储交易基地、康养基地等,打造具有彭水特色的中药材及苗药全产业链条和集群。

3.2.1 示范先行,有序规模发展

邀请国药药材集团、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药企通过订单模式,派驻技术团队、营销团队,在彭水指导建立高标准种苗繁育基地和种植示范园区,开展品种选育、培育,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品种。政府通过精准补贴,建立高标准示范种植园区,鼓励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订单、统一技术的“四统一”规范措施和保底价协议收购,协调好从业人员的职责分工,做好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环节的有序调配,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有规模地发展种植,形成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产出,实现生产端与市场端及上下游的精准对接。

3.2.2 强化监管,做实品质保障

利用“高标准种苗繁育基地”做好种源的把控,做好种植环境监测和种植规范监管。打造“中药材检验中心”全过程检验检测,保障种苗拥有绝对的品质优势和行情优势。建立趁鲜加工等轻加工厂和产地仓,保障储藏质量,实现“淡储旺销”,降低鲜销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户利益。积极争取“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等行业认证。

3.2.3 统筹资源,发挥集聚效应

以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为主(全国药食同源中药材110种,含布福娜、紫苏、黄精),逐步做大供销公司规模,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形成中药材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和收购交易集群中心。富余产能和仓储空间,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接收已打开销路产品的代生产、代储藏订单。逐步形成渝东南地区中药材仓储交易中心,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和影响力。

3.3 提升全县苗医专业水平及苗药影响力,借力品牌文化

做实“武陵药库”,品牌文化建设是保障。苗医药文化是社会对苗医药认可的窗口,更是彭水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基础。可扩大苗医药文化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进一步拉动中药材(苗药)消费市场。因此,要加快苗医药文化向旅游业、餐饮、保健等相关产业领域渗透融合发展。

3.3.1 激活文化赋能品牌,促进融合发展

创建彭水民族医药康养基地。利用天然立体气候优势,打造世界苗药植物园,开展观赏性苗药品种活体展示。依托彭水摩围山森林康养资源、融合彭水苗族文化,打造生态康养休闲基地,开展药浴、药膳、药饮体验活动,融合观光、科普、体验为一体,促进农文旅医深度融合,彰显“九苗”魅力(苗绣、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食、苗艺、苗城),发掘“三养”效益(食养、药养、康养)。

3.3.2 积极营造学术氛围,用足社会力量

组建中药材产业协会,整合县域中药材及苗医苗药资源,让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企业或产业主体“抱团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对接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争取支持和推介。利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社会组织等各类帮扶力量,利用“一节一赛”等活动契机,依托康养基地,联合高校或者中医药学会在彭水开展苗医药学术论坛活动。邀请知名专家、高校专业教师、药企医药骨干等围绕彭水县苗医药产业发展主题来彭开展学术研讨、成果展示、授课讲学、苗药鉴别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苗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营造苗医药发展的浓厚氛围,提升苗医药事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产业要素进驻和助力。

3.3.3 强化要素保障,传承智慧经典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县级协调专班,统筹各方力量,协调有关重要工作。2)强化人才储备。开展长短结合苗医药教育培训。一方面统筹增设医药技能培训专题班,面向县域内“土医生”、乡村医生、中药材种植户等群体,每年举办为期1~2个月的苗医技能培训班,提升现有苗医药从业人员水平。另一方面增设民族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或成立民族医药职业学院,培养民族医药传承人,培养一批“懂苗医、爱苗药”的本土苗医人,为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赋能加力。3)强化理论支撑。发掘整理民间苗方。传统苗药、苗方是散落民间的瑰宝,具有功效神奇、简单易学的特点。建议通过组建或者邀请专业团队,设立专项经费开展民间苗药、苗方的发掘和整理,编写专业教材、读本或者绘本,让民族智慧血脉传承。

3.4 做大做强苗医苗药全产业链

充分发掘彭水生态、文旅、康养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潜在商机,争取拓展与国药集团洽谈投资成果,通过积极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研究院所等合作方式,共同建立育苗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仓储交易、康养基地等中药材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彭水特色的苗医苗药“全产业链”,让苗医苗药产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发挥更大作用。初步设想,以“一基地两园区三中心”,引领中药材产业链全面发力。

3.4.1 建立彭水民族医药康养基地

依托彭水摩围山森林康养资源、融合彭水苗族文化,打造生态康养休闲基地,充分彰显“八苗”(苗绣、苗歌、苗舞、苗药、苗寨、苗食、苗艺、苗城)魅力,发掘“三养”(食养、药养、康养)效益。

3.4.2 打造中药材育苗和种植园区

邀请国药集团、北京同仁堂、华润三九集团、太极集团等知名药企派驻技术团队、营销团队,在彭建立育苗和种植示范园区,指导开展品种选育、培育,示范推广高产高质高效中药材品种。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订单、统一技术的“四统一”规范措施,提高彭水县中药材种植水平和生产组织化水平。

3.4.3 形成中药材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和收购交易中心

研究制定彭水中药材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研判中药材种类、品种的市场风险、评估加工潜能和仓储空间等因素,与各制药厂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建精深加工厂,通过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稳定药农信心,稳定基地规模,降低市场风险,逐步形成渝东南区域中药材仓储交易中心,提升产业影响力。

猜你喜欢
彭水县苗药彭水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苗药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苗药阿锐布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近10年我国苗药的研究进展